華文網

古代皇帝請客都吃什麼?被請客的人他吃的都有點憋屈

在古代,能被皇帝請客吃飯可謂是莫大的榮幸,因此皇帝請客吃飯,
叫做“賜食”。對於皇帝來說,請你吃飯是給了你很大的恩賜,但是對於被賜食的你來說,有時候是很痛苦的。因為這並不是普通的吃飯,被賜食者要始終保持恭敬的態度,並且有的還是不能上桌吃飯的,必須全程跪趴在地上吃飯。這樣的一頓飯,應該沒幾個人覺得是舒服的,畢竟吃飯應該是一件放鬆的事情。那麼,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古代的皇帝請客都請吃些什麼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古代的帝王賜食都是有嚴格等級規定的。皇帝是最高等的,他的面前裝點的是人工花枝,有雕花瓜果疊成的寶塔,還有數不盡的珍奇鮮果,接下來就是按照官級逐級遞降了。在筵席開始之前,所有人都得站著。開始奏大樂,

皇帝入席,百官站立鞠躬,皇帝入席後還得鳴響鞭炮,隨後皇帝讓坐才能坐,五品以下的官員是沒有位子的,只能站著。筵席結束還得有一大堆的儀式,可謂是繁瑣複雜。賜食實際上就是吃場面,重點不在於吃什麼,在於儀式的盛大,場面的恢弘。

不同朝代皇帝請吃飯是不一樣的,

這跟皇帝的喜好,經濟的發展,以及筵席的目的等都是有關的。明朝朱元璋時期,朱元璋算是兢兢業業的一位皇帝了,所以他屬下的大臣也都是很辛勞的,所以朱元璋經常請他們吃飯,吃的也都是非常好的東西,四方的珍異,都是貢品或是從各地快馬加鞭運送過來,且由禦膳房經過精心的烹製,絕對算是上等珍品了。這也算得上是體恤臣子了。
明朝朱元璋以後,皇帝們沒了明太祖的辛勞,變得懶散,所以請客吃飯也都變得隨意了。就是逢年過節來個賜食,吃的也都是些元宵、粽子、春餅之類的家常小食。

皇帝特意賞食,做臣子的自然是感激涕零了。古代就有個臣子,對皇帝的賞食感激到不行,

皇帝不在面前也要跪著把東西吃完,在面前就更得趴在地上吃完了。這樣的表現或許皇帝看了很高興,但是作為現在的我們來看,這人可能是由於心中確實有感恩,也有可能是迫于皇帝的威嚴,但這樣的做法還是有些太過矯情了。但是臣子在皇帝面前,可能連最起碼的尊嚴都是沒有的,所以在古代也就見怪不怪了。

而一些確實深得皇上信任或者確實有能力的大臣被賞食,也有另一番意義。林則徐就曾被道光皇帝賞過鹿肉。道光皇帝是有名的節儉,能被他賞鹿肉,可見林則徐確實是很有能力的。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唐太宗信任的宰相去世了,他非常的遺憾和不舍。有一次太宗吃著鮮美的瓜,卻突然想起了這個去世的宰相,不禁悲從中來,無法下嚥,就把剩下的半個瓜放在了宰相的靈位前。這樣的賞食是因為發自內心的感情,所以沒有一般皇帝賞食的排場和規矩,僅僅就是因為思念,所以紀念。

不同的賞食有不同含義,也含著不同的情感,有的是真情流露,有的是走走過場,圖個熱鬧。古代的大部分賞食筵席還是以排場為重的,正所謂是設山樓排場,窮極奢靡,這陣仗可能是今天的我們無法想像的。在古代,這樣的排場被認為是國富民強、社會安定的體現,而放在現代,就肯定屬於鋪張浪費,腐敗現象,受民眾指責了。不管怎樣,不同的形式是不同時代的體現,也都各自有著屬於自己的意義。

而一些確實深得皇上信任或者確實有能力的大臣被賞食,也有另一番意義。林則徐就曾被道光皇帝賞過鹿肉。道光皇帝是有名的節儉,能被他賞鹿肉,可見林則徐確實是很有能力的。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唐太宗信任的宰相去世了,他非常的遺憾和不舍。有一次太宗吃著鮮美的瓜,卻突然想起了這個去世的宰相,不禁悲從中來,無法下嚥,就把剩下的半個瓜放在了宰相的靈位前。這樣的賞食是因為發自內心的感情,所以沒有一般皇帝賞食的排場和規矩,僅僅就是因為思念,所以紀念。

不同的賞食有不同含義,也含著不同的情感,有的是真情流露,有的是走走過場,圖個熱鬧。古代的大部分賞食筵席還是以排場為重的,正所謂是設山樓排場,窮極奢靡,這陣仗可能是今天的我們無法想像的。在古代,這樣的排場被認為是國富民強、社會安定的體現,而放在現代,就肯定屬於鋪張浪費,腐敗現象,受民眾指責了。不管怎樣,不同的形式是不同時代的體現,也都各自有著屬於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