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不稱職的領導?因為他犯了二個致命錯誤!

杜甫有一首流傳千古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夜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說的是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勞而無功的事,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

然而常使英雄淚滿襟?我看不一定。

當然從人品道德上說,孔明足可為萬世師表,這點勿庸置疑。

但是從領導能力上看,卻是才具不堪大任,無法力挽狂瀾、興複漢室。

怎麼說呢?

首先,他老人家的戰略錯誤。

著名的隆中對可視為其戰略規劃:搶佔荊益、三分天下,此為第一階段固然不錯,第二階段待天下有變,從荊益分兵北伐…...

於是這裡問題就來了。

無論從人口、軍事、經濟、地域等各個方面,曹魏集團都占絕對優勢,倘若集中兵力,作快速進攻,

從一面爆破尚有取勝可能,反之將有限之力量分道而進,正是給對手各個擊破或者打消耗戰的機會,勝算實在太過渺茫。

從這點看,孔明不算好的戰略家。

當劉備死了之後,他逆勢而為,耗盡了蜀漢的元氣。

蜀漢偏居一隅,根基薄弱,比不得曹魏家大業大。他理應休養生息,積聚實力,而不是窮兵黷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做徒勞的自殺式攻擊。

不管他老人家有多少理由,事實上這就犯了戰略冒進的毛病,

典型的投機主義心理,寄希望於僥倖。

其次,身為蜀漢實際當家人,其帶團隊的水準也並不高明。

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謖,是一起嚴重的領導責任事故。

領導者首在識人用人,街亭用馬謖,充分暴露出孔明識人不明,用人不察,而且在用人問題上太過疏忽。

因為當年劉備早就提醒過他,馬某人志大才疏,大而無當,不可重用。

而後孔明只好裝神弄鬼一通,將責任全推在馬謖頭上,一殺了之,力圖掩飾自己領導無方。

對此,還有詩為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亦可見孔明疏于人才培養和團隊管理,以致蜀軍幹部隊伍青黃不接,毫無生氣。

年復一年,年輕人接不了班,而老將依然要出馬。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

孔明他老人家主要在幹什麼呢?

書上說芝麻小事三十文以內都須他批准……可以想像,他這樣親力親為,讓幹部們形同擺設,然後合起來看他的熱鬧。

團隊能健康成長那就是怪事了。

聯想教父柳傳志說過,一個領導者無外乎就三件事: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諸葛亮無疑是交了張不及格的答卷。

雖然他老人家一輩子鞠躬盡瘁,不辭勞苦,但是很可惜,天道並不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