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病從口入,心病從口出(上)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但小編最近學到的一句話更厲害叫做“身病從口入,心病從口出”,吃進來的必然影響你的身體環境,說出去的必然影響你的心理環境。東西有該吃和不該吃的,

話也有該說和不該說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順者昌,逆者亡!

怎麼理解身病從口入呢?

基本用三點可以概括:

1.吃得東西不對

2.吃得時間不對

3.吃得量不對

首先,吃得東西不對。

我們古時候的人是最懂得養生的,他們之所以很多人獲得壽命沒我們長是因為他們生活在戰爭年代。

那古時候的人都是吃什麼呢?一定是旁邊能長什麼就吃什麼,因為那時候是沒有物流、快遞的。而且一年四季能吃到的一定也不一樣,因為植物原本就有其生長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個季節能長出來的都不一樣。所以選擇吃的東西以“當季、當地、原型、原色、原味”為最佳。

而且,不同人適合吃的東西也不一樣,你得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如果你本身體寒還常吃香蕉;如果你本身氣虛得很明顯,還一天到晚吃白蘿蔔這種泄的食物,那就是糊裡糊塗地持續在傷害自己的身體!

第二,吃得時間不對。

現在人往往不愛吃早餐!為什麼?起不來、睡不著……這就又打破了一項自然規律,“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我們天天跟大自然、跟宇宙作對,不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嗎?事實上,吃飯最佳的時間點應該是:早餐7—9點 午餐:11—13點 晚餐:7—9點(因為5—7點是腎經開放的時間,這段時間吃飯容易消耗腎元陽)。

第三,吃的量不對。

有人看到晚餐時間一定會說,這麼晚吃飯好嗎?其實晚餐原本就應該吃得像乞丐一樣,現代人加一頓晚餐也是為了適應我們繁忙勞累的工作。我們家老一輩常說,“早餐要吃好,

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能流傳下來的一定都是有它的道理的,一定都是老百姓生活智慧的一種傳承。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氣虛的文章,現在很多人其實不是想要懶,其實就是氣虛,一天到晚沒精打采,到哪坐下就像個北京癱,其實和現代人早餐吃得不夠豐盛就有極大的關係!

對此小編也給大家三點實際可行的建議:

1.買菜的時候多詢問什麼是應季的。

2.找個專業的醫生或營養師問問自己的體質適合吃什麼,什麼是禁忌!

3.每天早上早點起來,為自己做一頓豐富的早餐。

這樣愛自己才更科學、更到位!那麼心病從口出的問題又如何理解呢?且聽小編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