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事件剖析|壟斷者阿裡 逆勢挑戰者順豐

導語:各退一步,重新協商。不過一場生意。

本文作者:呂倩

二十年多年前,初創順豐的王衛還常被稱為“水貨佬”,1993年的廣東深圳街頭,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小巷裡,車後座上不是靚妹,

而是層層羅列的包裹。別人70元,王衛憑著40元的低價差,打開了運送快件的服務市場。

三年左右的時間後,順豐逐漸在局部壟斷了深港貨運,從順德到香港的陸路通道上,70%快件由順豐承運。25歲的王衛也不免一副暴發戶做派,大手大腳,目空一切。後來是否經歷大起大落不得而知,但王衛選擇了信仰佛教,作為平衡張狂的“精神寄託”。

八尊佛像被擺在王衛辦公室內,王衛的行事格調也愈發低調。

媒體采不到、郵政局領導的引薦婉拒。隨著順豐體積逐漸壯大,王衛也“被動”地、更頻繁地站在大眾眼前。算得上頗為高調的,一次是順豐借殼上市之後,王衛身家飆升至千億首富;一次是如今順豐與菜鳥的論戰。起起落落間,王衛一臉佛相,滿身殺伐。

1、

低調顯然不等於不爭。

初時,為擴大佈局,王衛數次抵押物業給銀行,2005年,國內快遞業瘋狂開設分公司,王衛思量三天三夜後,

決定將順豐公司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420萬元。這筆錢,讓順豐幾乎佈局國內大部分城市。

管道能力增強後,王衛開設思量如何提高獲得快遞單數的能力,比如,用飛機送快遞。王衛找到一家國內航空公司,問,“你有幾架貨運飛機?”

“五架。”

“我全包了。”

2009年底,經得民航總局批准,順豐航空公司正式開始運營,直接為順豐速運的航空快遞運輸業務服務。

此後,國內速遞、國際快遞、倉儲、航空公司、零售、金融、大資料戰略等,

悉數被納入王衛與順豐的戰略版圖內。打造物流領域的”百貨公司“,是王衛喊下的口號。有如此野心的王衛,讓他講至關重要的資料資訊拱手交給菜鳥與阿裡——不可能。

但是王衛的野心與軍令狀,不是沒有被現實擊垮過。

一次,是嘿客。

王衛對未來版圖更細緻的規劃是——順豐速運+順豐優選+順豐移動端+金融+社區O2O服務平臺+農村物流。據雷鋒網瞭解,

之後出現的順豐嘿客,算是其戰略落地的直接體現,在王衛看來,B2C是未來方向,順豐借助嘿客可以探索如何服務C端客戶。

這個版圖圖景偏大,商業模式又不清晰,但王衛還是選擇先建店、再摸索商業模式。當時的O2O概念火爆,嘿客也順勢搭建起”順豐快遞+冷鏈+電商直供+跨境物流+順銀金融+嘿客門店+嘿客電商“的線上線下O2O閉環佈局。

快速搶佔社區入口、化解最後一公里物流難題的邏輯是說得通的,

”空、地、倉、店“四網合一的規劃也很完備。在初始戰略合理、具體執行卻出現問題的背景下,嘿客的失敗原因眾說紛紜,據雷鋒網瞭解,包括聘用不瞭解互聯網競爭的“外腦”、對互聯網理解不透徹、管理失控、領導過分求全求快、四度換帥等。

2、

一次,是上市與否。

相對比借殼上市後、身家飆升千億級別的場景,王衛最初對所謂上市,是極為排斥的。

他說,“上市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2004年,FedEx策劃進入中國市場,開出50億元收購順豐,當時年收入僅13億元的王衛拒絕了,並喊稱,總有一天一定會超過你。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包括京東在內的眾多企業面臨生死危機,大量快遞企業更是因為資金鏈崩潰而破產,王衛表示,“寧可戰死,好過做俘虜。”“如果要倒,也要讓大家記得,曾經有一家叫順豐的民營企業,能從心底讓對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輸,但不能輸掉尊嚴!死隨時都可以,但要死得有價值!”

很難想像這是一位佛教信徒喊出的話,但這確實是拼殺出快遞業老大位置的人喊出的。滿屋佛像,一身殺伐。

躲過金融危機的順豐開始正視資本的力量,2013年,順豐宣佈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三大資本巨鱷簽署入股協議,三家機構投資者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

2016年2月,順豐發佈公告,擬在國內證券市場IPO,隨後,順豐改IPO為借殼上市。當年5月,鼎泰新材發佈公告,稱順豐控股擬借殼。2017年1月,順豐控股完成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事宜,基本完成資產重組。

3、

2013年5月28日,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組建菜鳥網路,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公司紛紛響應,成為菜鳥網路的小股東,五位各出資5000萬,占股1%。當時馬雲表示,“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裡巴巴是永遠不會做快遞的。”

2015年4月,順豐聯手申通、中通和韻達一起投資5億成立“豐巢科技”,對抗菜鳥的衝擊。順豐持股為35%,申通、中通、韻達均是20%,普洛斯為5%。

2015年5月14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聯手雲鋒基金,戰略投資物流快遞企業圓通速遞。此次投資合作金額或超100億元人民幣,占到圓通的20%股份。

幾天後的菜鳥合作夥伴大會上,順豐方面嘉賓稱其工作繁忙無法參加。

2016年7月,劉強東曾公開表示,淘寶搞菜鳥物流,在幾個快遞公司之上搭建資料系統,這說好聽了,是提高快遞公司效率,說難聽了,你等著瞧,幾家快遞公司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給洗走。

當然,劉強東補充道,只有順豐一家是拒絕的,相信將來也只有一家順豐,能作為獨立的快遞公司長時間的存在下去。而且擁有很好的利潤。

果不其然,此前種種齟齬堆積,使得順豐與菜鳥之間的矛盾在6月1日這天高調爆發。雙方就資訊安全、雲平臺選擇、隱私資料、究竟誰先切斷資料介面等方面,多次唇槍舌劍,互相討伐,儼然一副糾葛不清的“羅生門”。但實際上,雙方更多是資料統治權與獨立權之間的利益博弈。

19世紀,美國第一大亨科尼利爾斯·範德比爾特擁有進入紐約的唯一一座高架橋鐵路,只有通過它才能將貨物運往整片大陸,這位梟雄通過掌握奧爾巴尼橋鐵路的運營,逼迫對手臣服在自己腳下。

21世紀,阿裡也想通過電商壟斷與平臺優勢,坐享快遞紅利,但面對個性強硬追求獨立的順豐王衛,這條既定路線顯然不會走得太順利。今日結局,或者淘寶單量流失到京東等電商公司,順豐單量流失到圓通等快遞公司,或者各退一步,重新協商。不過一場生意。

2、

一次,是上市與否。

相對比借殼上市後、身家飆升千億級別的場景,王衛最初對所謂上市,是極為排斥的。

他說,“上市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2004年,FedEx策劃進入中國市場,開出50億元收購順豐,當時年收入僅13億元的王衛拒絕了,並喊稱,總有一天一定會超過你。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包括京東在內的眾多企業面臨生死危機,大量快遞企業更是因為資金鏈崩潰而破產,王衛表示,“寧可戰死,好過做俘虜。”“如果要倒,也要讓大家記得,曾經有一家叫順豐的民營企業,能從心底讓對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輸,但不能輸掉尊嚴!死隨時都可以,但要死得有價值!”

很難想像這是一位佛教信徒喊出的話,但這確實是拼殺出快遞業老大位置的人喊出的。滿屋佛像,一身殺伐。

躲過金融危機的順豐開始正視資本的力量,2013年,順豐宣佈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三大資本巨鱷簽署入股協議,三家機構投資者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

2016年2月,順豐發佈公告,擬在國內證券市場IPO,隨後,順豐改IPO為借殼上市。當年5月,鼎泰新材發佈公告,稱順豐控股擬借殼。2017年1月,順豐控股完成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事宜,基本完成資產重組。

3、

2013年5月28日,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組建菜鳥網路,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公司紛紛響應,成為菜鳥網路的小股東,五位各出資5000萬,占股1%。當時馬雲表示,“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裡巴巴是永遠不會做快遞的。”

2015年4月,順豐聯手申通、中通和韻達一起投資5億成立“豐巢科技”,對抗菜鳥的衝擊。順豐持股為35%,申通、中通、韻達均是20%,普洛斯為5%。

2015年5月14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聯手雲鋒基金,戰略投資物流快遞企業圓通速遞。此次投資合作金額或超100億元人民幣,占到圓通的20%股份。

幾天後的菜鳥合作夥伴大會上,順豐方面嘉賓稱其工作繁忙無法參加。

2016年7月,劉強東曾公開表示,淘寶搞菜鳥物流,在幾個快遞公司之上搭建資料系統,這說好聽了,是提高快遞公司效率,說難聽了,你等著瞧,幾家快遞公司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給洗走。

當然,劉強東補充道,只有順豐一家是拒絕的,相信將來也只有一家順豐,能作為獨立的快遞公司長時間的存在下去。而且擁有很好的利潤。

果不其然,此前種種齟齬堆積,使得順豐與菜鳥之間的矛盾在6月1日這天高調爆發。雙方就資訊安全、雲平臺選擇、隱私資料、究竟誰先切斷資料介面等方面,多次唇槍舌劍,互相討伐,儼然一副糾葛不清的“羅生門”。但實際上,雙方更多是資料統治權與獨立權之間的利益博弈。

19世紀,美國第一大亨科尼利爾斯·範德比爾特擁有進入紐約的唯一一座高架橋鐵路,只有通過它才能將貨物運往整片大陸,這位梟雄通過掌握奧爾巴尼橋鐵路的運營,逼迫對手臣服在自己腳下。

21世紀,阿裡也想通過電商壟斷與平臺優勢,坐享快遞紅利,但面對個性強硬追求獨立的順豐王衛,這條既定路線顯然不會走得太順利。今日結局,或者淘寶單量流失到京東等電商公司,順豐單量流失到圓通等快遞公司,或者各退一步,重新協商。不過一場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