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於銀行業與政府來說,監管科技的挑戰和機遇有哪些?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本文原刊fintechranking,作者是莫斯科風投機構合夥人Igor Pesin,

由雷鋒網AI金融評論編譯。

監管科技這一名詞從 2016 年開始流行,今年,金融服務行業和政也開始對監管科技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儘管涉及到行業監管問題的監管科技在業界仍是個新名詞,但已經有大大小小超過 6000 家企業正在提供合規、治理和風險管理(GRC)的解決方案。

目前全球已經在應對金融欺詐實施的治理、風險管控和合規問題上花費了大約 800 億美元,由此產生的監管科技這一技術分市場預計將在 2020 年增長到1200億美元左右的規模。

截至目前,主要的 GRC 產品供應幾乎全部來自前 5% 的市場競爭者,如 EMC,IBM,Rsam,Nasdaq,這樣的市場結構無疑為技術市場目前的在位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獲利視窗期。

銀行業的監管挑戰

銀行業發達地區和銀行業不發達地區都面臨這監管挑戰,但原因有所不同。

比如,在印尼,有一半的人口沒有身份資訊,也沒有任何信用歷史記錄和銀行帳戶資訊,

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如何發展借貸業務。

比如,在新加坡,數位服務已經滲透進 95% 的銀行帳戶和所有擁有多個數位化銀行身份認證的客戶中。

政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機會

政府的初衷在於:為居民創建數位化身份證,並通過開放性應用程式介面(APIs)和無現金支付手段使這種數位化身份證成為整個社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

生物學測定的身份證明/數位化簽名:生物學的測定可以讓人們使用指紋等生物學特徵來進入某些服務,

或者使用數位身份認證來寄送金錢、資訊和檔。

可接入居民數據的開放 APIs:開放的 APIs 可以讓私人部門等將居民的數位化個人資訊合併到他們的服務中使用。

數位支付(與數位身份相關聯):數位化的身份證未來可用于錢款的收付,還可以連接到網上銀行和一些其他的商業服務。

監管技術新創企業的機會

新創企業出現在從身份證明到到自動化的合規報告的整個監管技術價值鏈上。

第一步 身份證明:在無現金無卡金融系統中的風險管理

主要目標:

1、身份和相關文件證明;

2、對潛在客戶、競爭對手和雇員的篩選過程和背景檢查過程(如犯罪調查、反洗錢調查)實現自動化。

第二步 新客戶納入和 KYC 檢查:提升客戶體驗,減少納入時間

主要目標:

1、對 KYC 合規實現自動化;

2、提升 KYC 團隊的生產力,降低 KYC 成本;

3、快速的新客戶納入程式以保證每一個客戶關係能夠在最好的條件下運行;

4、對客戶盡職調查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即時回答。

第三步 KYC 共用:將客戶的 KYC 資料共用,以降低 KYC 和反洗錢合規的成本。

主要目標:

1、降低成本;

2、為客戶和其他金融機構共用 KYC 資料;

3、提高新客戶納過程的效率和品質,提高 KYC 記錄更新的速度。

第四步 風險分析:打擊駭客,內部欺詐和失誤

主要目標:

1、主動監督,減少企業內部和客戶方面的可疑活動;

2、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監督效率;

3、限制員工接觸到有價值的資料;

4、處理各種調查。

第五步 自動化報告:對複雜的多邊市場的可靠而簡單的監管

主要目標:

1、降低對市場規則變化持續追蹤的成本;

2、對合規報告實現自動化。

總結上文,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 7 年中,銀行業和政府在技術方面的投入變化巨大。過去的 IT 投入通常是用於維護自身已有的基礎設施和保持原有運營。現在因為全球的數位化變革和移動化增長和非傳統管道的發展,過去很多與金融服務和政府管理無關的領域也被納入了 IT 預算的考慮範圍,而另一方面,這些領域的管理也絕不僅僅只屬於 IT 部門。

via fintechranking.com,雷鋒網編譯

第三步 KYC 共用:將客戶的 KYC 資料共用,以降低 KYC 和反洗錢合規的成本。

主要目標:

1、降低成本;

2、為客戶和其他金融機構共用 KYC 資料;

3、提高新客戶納過程的效率和品質,提高 KYC 記錄更新的速度。

第四步 風險分析:打擊駭客,內部欺詐和失誤

主要目標:

1、主動監督,減少企業內部和客戶方面的可疑活動;

2、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監督效率;

3、限制員工接觸到有價值的資料;

4、處理各種調查。

第五步 自動化報告:對複雜的多邊市場的可靠而簡單的監管

主要目標:

1、降低對市場規則變化持續追蹤的成本;

2、對合規報告實現自動化。

總結上文,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 7 年中,銀行業和政府在技術方面的投入變化巨大。過去的 IT 投入通常是用於維護自身已有的基礎設施和保持原有運營。現在因為全球的數位化變革和移動化增長和非傳統管道的發展,過去很多與金融服務和政府管理無關的領域也被納入了 IT 預算的考慮範圍,而另一方面,這些領域的管理也絕不僅僅只屬於 IT 部門。

via fintechranking.com,雷鋒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