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6年蘇州市環境狀況公報:PM2.5濃度降2成


“去年的PM2.5口罩竟然還剩下不少!”蘇州人林女士的經歷是對2016年環境狀況的最直觀描述,也是去年蘇州投入641億元保障碧水藍天的最好詮釋。

昨日,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2016年度蘇州市環境狀況公報”,全市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中趨好態勢:水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市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7%,比基準年2013年下降34.3%;聲環境品質總體較好;生態環境狀況良;輻射環境品質保持正常。老百姓對於毒土地的關注,使得土壤環境這一內容首次增加到了環境狀況公報中。

水環境:

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較好

【資料】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較好,屬安全飲用水源。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取水量比例為100%。

地表水水質總體處於輕度污染狀態。

主要湖泊水質污染以富營養化為主要特徵,主要污染物為總氮和總磷。尚湖水質總體達到Ⅲ類,太湖(蘇州轄區)、陽澄湖和獨墅湖水質總體達到Ⅳ類,金雞湖水質總體達到Ⅴ類。

太湖、陽澄湖、獨墅湖和金雞湖處於輕度富營養化狀態,尚湖處於中營養狀態。

【解讀】從去年夏天開始,淩先生和他的夥伴們又開始到蘇州的各個湖泊裡游泳了,“我最常去的是金雞湖,前幾年真是不能下水,去年開始水質明顯有所好轉。”據介紹,蘇州市地表水污染屬綜合型有機污染,影響全市河流水質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和總磷,影響全市湖泊水質的主要污染物為總氮和總磷。

去年,蘇州實施2016年度太湖水污染治理和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完成“九大類”、77項年度治太重點專案和67項陽澄湖生態優化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6.1億元和21.6億元。落實國考斷面兩級“斷面長”制,完成18個省考以上斷面達標方案編制。

大氣環境:

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0.7%

【資料】蘇州市環境空氣品質有所好轉,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主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和臭氧。

全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成率為76.2%,各地達成率介於68.9%-79.8%之間。市區環境空氣品質達成率為69.0%。市區環境空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一氧化碳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和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分別為17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和167微克/立方米,除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達標外,其餘四項污染物均未達標。

全市降水pH值範圍為3.86-7.82,pH年均值為5.20,酸雨發生頻率為33.2%,同比下降9.7個百分點。市區降水pH值範圍為3.86~7.39,pH年均值為5.10,酸雨發生頻率為37.2%,同比下降18.5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常熟市和昆山市酸雨發生頻率有所上升,其他各地均有所下降。

市區降塵年均值為3.07噸/平方千米·月,符合國家推薦標準。

【解讀】這幾年,蘇州老百姓對於PM2.5的關注度明顯增加,而PM2.5口罩也成為普通老百姓的居家必備。不過,去年不少市民家中庫存的口罩沒有用完,“戴口罩的機會明顯減少。”這一點也從環保部門的監測資料得到驗證。為此,蘇州去年完成大氣工程治理專案441項,綜合採取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和關閉淘汰等解讀,整治淘汰燃煤小鍋爐1802台。在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專案246項。在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全市機動車執行第五階段國家排放標準,19446輛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被淘汰。

土壤環境:

9個風險點位均達到二級標準要求

【資料】對全市12個土壤環境品質點位開展監測,其中重點區域土壤環境監測風險點位9個(位於污染行業企業、固廢集中處置場周邊區域)、對照點位元3個。監測結果表明,9個風險點位土壤環境品質均達到二級標準要求。

【解讀】去年4月17日,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新址後,493名學生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或疾病,常州毒土地事件浮出水面。老百姓對於毒土地也越來越關注。因此,蘇州去年編制了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三五”規劃,在全市範圍開展涉重企業摸底調查。按照整治要求,對“十二五”期間已整治的涉重企業開展“回頭看”。同時,組織實施工業企業污染場地資料普查和資料庫建設,配合市土地儲備中心推進蘇化一期污染場地的治理修復。

聲環境:

星華街噪音最大

【資料】區域環境雜訊總體為二級(較好),道路交通雜訊總體為一級(好),各類功能區聲環境晝、夜間達標情況基本保持穩定。市區區域聲環境品質平均等效聲級為54.1分貝,區域聲環境品質為二級(較好)。社會生活雜訊仍是影響市區聲環境品質的主要污染源,所占比例為59.4%;其次為工業雜訊、交通雜訊和施工雜訊,所占比例分別為17.7%、16.0%和6.9%。

蘇州市區道路交通雜訊平均等效聲級為67.1分貝,評價等級為一級(好)。道路交通雜訊強度為一級(好)的有92條,占監測總數的71.9%;二級(較好)的有25條,占19.5%;三級(一般)的有6條,占4.7%;四級(較差)的有4條,分別為星龍街、蘇虹東路、獨墅湖大道(獨墅湖以西段)、上高路;強度為五級(差)的為星華街。

【解讀】蘇州市聲環境品質總體較好。去年,蘇州建立環保“12369”與公安“110”雜訊污染舉報資訊共用機制,不分晝夜和節假日,實施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高效處理好每一件雜訊投訴,各類環境雜訊信訪投訴處理率達100%。

生態環境:

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資料】按照生態環境狀況分級標準評價,蘇州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5.8,四市及市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範圍為60.7-69.6,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均為良;各區域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適合人類生活。

【解讀】去年,蘇州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116個重點專案完成投資127.1億元,占計畫總投資的98.1%。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程考核中實現“四連冠”。同時,優化調整生態紅線區,新增陽澄湖(工業園區)、吳江太湖北亭子港水源保護區等生態紅線區,新增面積54.46平方公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出臺,實施總投資37.1億元的重點工程。劃定全市畜禽養殖禁養區5303平方公里、限養區1823平方公里。全市實施58項水污染、123項大氣污染減排專案,我市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輻射環境:

全年輻射零事故

【資料】全市輻射環境7個國控點和20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太湖、長江等重點流域水體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與1989年江蘇省環境天然放射性水準調查測量結果處於同一水準;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環境中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均低於《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2014)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全市4家輻照中心、1家伴生礦開發利用企業輻射環境滿足相關標準;廣播電視發射台、移動通信基站、高壓輸變電工程等電磁設施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均滿足相關標準。

【解讀】去年,蘇州修訂發佈《蘇州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完成蘇州市輻射環境品質本底調查、輻射環境監測體系研究、電磁環境本底水準調查與監管機制研究三項課題。全年完成核技術利用項目環評檔220份、環保驗收132項、輻射安全許可294份、放射源轉讓3家33枚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質轉讓2家、放射源轉移備案12家12枚的行政許可。審批電磁類專案環評檔115份、驗收輸變電工程項目28批次。全年輻射零事故。

固體廢物:

86家單位共處置危險廢物75.41萬噸

【資料】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為2443.99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2225.70萬噸,處置量為173.93萬噸。危險廢物年產生量為97.38萬噸,產生企業自行處置量為15.38萬噸,貯存量為6.45萬噸,委託處置、利用量為82.96萬噸(含往年庫存量)。

全市86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共處置危險廢物75.41萬噸,主要處置方式為焚燒、填埋、廢液處理、綜合利用等。其中綜合利用55.83萬噸,處置19.58萬噸。3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共接收醫療廢物8768噸。

【解讀】全年,蘇州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共排查企業1045家,需整治的282家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嚴把進口廢物利用企業年度申請資料審核,辦理進口廢物許可證初審65批次,完成32家申請廢塑膠加工企業的現場考核。(大秋)

不過,去年不少市民家中庫存的口罩沒有用完,“戴口罩的機會明顯減少。”這一點也從環保部門的監測資料得到驗證。為此,蘇州去年完成大氣工程治理專案441項,綜合採取集中供熱、清潔能源替代和關閉淘汰等解讀,整治淘汰燃煤小鍋爐1802台。在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專案246項。在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全市機動車執行第五階段國家排放標準,19446輛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被淘汰。

土壤環境:

9個風險點位均達到二級標準要求

【資料】對全市12個土壤環境品質點位開展監測,其中重點區域土壤環境監測風險點位9個(位於污染行業企業、固廢集中處置場周邊區域)、對照點位元3個。監測結果表明,9個風險點位土壤環境品質均達到二級標準要求。

【解讀】去年4月17日,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新址後,493名學生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或疾病,常州毒土地事件浮出水面。老百姓對於毒土地也越來越關注。因此,蘇州去年編制了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三五”規劃,在全市範圍開展涉重企業摸底調查。按照整治要求,對“十二五”期間已整治的涉重企業開展“回頭看”。同時,組織實施工業企業污染場地資料普查和資料庫建設,配合市土地儲備中心推進蘇化一期污染場地的治理修復。

聲環境:

星華街噪音最大

【資料】區域環境雜訊總體為二級(較好),道路交通雜訊總體為一級(好),各類功能區聲環境晝、夜間達標情況基本保持穩定。市區區域聲環境品質平均等效聲級為54.1分貝,區域聲環境品質為二級(較好)。社會生活雜訊仍是影響市區聲環境品質的主要污染源,所占比例為59.4%;其次為工業雜訊、交通雜訊和施工雜訊,所占比例分別為17.7%、16.0%和6.9%。

蘇州市區道路交通雜訊平均等效聲級為67.1分貝,評價等級為一級(好)。道路交通雜訊強度為一級(好)的有92條,占監測總數的71.9%;二級(較好)的有25條,占19.5%;三級(一般)的有6條,占4.7%;四級(較差)的有4條,分別為星龍街、蘇虹東路、獨墅湖大道(獨墅湖以西段)、上高路;強度為五級(差)的為星華街。

【解讀】蘇州市聲環境品質總體較好。去年,蘇州建立環保“12369”與公安“110”雜訊污染舉報資訊共用機制,不分晝夜和節假日,實施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高效處理好每一件雜訊投訴,各類環境雜訊信訪投訴處理率達100%。

生態環境:

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資料】按照生態環境狀況分級標準評價,蘇州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5.8,四市及市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範圍為60.7-69.6,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均為良;各區域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適合人類生活。

【解讀】去年,蘇州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116個重點專案完成投資127.1億元,占計畫總投資的98.1%。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工程考核中實現“四連冠”。同時,優化調整生態紅線區,新增陽澄湖(工業園區)、吳江太湖北亭子港水源保護區等生態紅線區,新增面積54.46平方公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出臺,實施總投資37.1億元的重點工程。劃定全市畜禽養殖禁養區5303平方公里、限養區1823平方公里。全市實施58項水污染、123項大氣污染減排專案,我市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輻射環境:

全年輻射零事故

【資料】全市輻射環境7個國控點和20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太湖、長江等重點流域水體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與1989年江蘇省環境天然放射性水準調查測量結果處於同一水準;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環境中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均低於《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2014)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全市4家輻照中心、1家伴生礦開發利用企業輻射環境滿足相關標準;廣播電視發射台、移動通信基站、高壓輸變電工程等電磁設施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均滿足相關標準。

【解讀】去年,蘇州修訂發佈《蘇州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完成蘇州市輻射環境品質本底調查、輻射環境監測體系研究、電磁環境本底水準調查與監管機制研究三項課題。全年完成核技術利用項目環評檔220份、環保驗收132項、輻射安全許可294份、放射源轉讓3家33枚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質轉讓2家、放射源轉移備案12家12枚的行政許可。審批電磁類專案環評檔115份、驗收輸變電工程項目28批次。全年輻射零事故。

固體廢物:

86家單位共處置危險廢物75.41萬噸

【資料】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為2443.99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2225.70萬噸,處置量為173.93萬噸。危險廢物年產生量為97.38萬噸,產生企業自行處置量為15.38萬噸,貯存量為6.45萬噸,委託處置、利用量為82.96萬噸(含往年庫存量)。

全市86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共處置危險廢物75.41萬噸,主要處置方式為焚燒、填埋、廢液處理、綜合利用等。其中綜合利用55.83萬噸,處置19.58萬噸。3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共接收醫療廢物8768噸。

【解讀】全年,蘇州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共排查企業1045家,需整治的282家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嚴把進口廢物利用企業年度申請資料審核,辦理進口廢物許可證初審65批次,完成32家申請廢塑膠加工企業的現場考核。(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