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芝夏普索尼相繼沉淪,日本企業為什麼集體潰敗?

1991年樓市崩盤以來日本經濟深陷困境中不能自拔,日本企業也難逃衰退的命運。近日蘋果公司某代工廠宣佈,將聯手台積電,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禍不單行,近年來,三洋、夏普、索尼、三菱、鈴木等日本知名企業,

紛紛陷入賣身、虧損、造假的泥潭。與之對應的,日本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從1996年的99家,銳減至2016年的52家!短短20年,日本企業經歷了什麼,為何集體潰敗?

日本企業之潰敗,始於家電行業。2009年,先鋒電子陷入經營困難,將“Pioneer”的品牌使用權出售給蘇寧電器。

2016年,陷入巨額的夏普,賣身富士康,作價38億。2008-2015年索尼累計虧損1.15萬億日元。三洋先變賣部分業務,後又整體賣給松下,最後又被松下賣給了海爾和投行。

日本曾經引以為傲甚至令美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汽車產業,也不容樂觀。2016年4月20日三菱汽車,承認油耗造假。一個月內鈴木汽車也承認燃效資料造假。稱霸全球的豐田也2016年被大眾超越,讓出全球銷冠寶座。

在建築領域,

日本建築巨頭旭化成建材公司和日本東亞建設工業公司,先後被曝偷工減料。在食品領域,北海道某烤肉連鎖店以次充好。在化工領域,日本肥料公司太平物產被曝有機肥造假,歷史長達10年。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巨大的相似性使得日本的衰亡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於日本人多地少,人們堅信土地永遠是稀缺的。日本全民陷入炒地買房風潮,土地價格不斷暴漲,

地王每隔幾個月就刷新一次。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時間,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而美國的面積則是東京的1.5萬倍。一寸土地一兩金,銀座崛起地王最巔峰。無論是實體企業還是金融機構,都不計成本將資金投入土地市場。奠定這一“神話”崇拜基礎的,是日本過去幾十年強勁的經濟增長,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在日本人看來,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似乎不遠了。為這一神話推波助瀾的,還有這樣一種信念:政府永遠會支持房地產,日本只有一個東京,吸引著全國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會有泡沫破裂的擔憂?然而,人們忽略了,當時的日本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7.4%,而老齡化率開始攀升。城市化紅利消失,人口紅利不再,經濟失去增長動力,房價也就失去支撐。
堅信兩個“神話”無堅不摧,上到房地產企業和金融機構,下到普通居民,沒有人不在購置房產和股票,期待在持續的暴漲中大賺一筆。整個社會,到處都在討論房地產和股票。企業做一年的利潤,還不如一塊地一天的漲幅,實體經濟紛紛抽出資金大舉進軍房地產,落後一步就等於落後一個世紀。造成這種狂熱錯覺的,契機是日本簽署了“廣場協定”。隨後,日元不斷升值,口袋裡的錢一下子多出來許多,不但日本人有錢買遍全世界,國際資本也蜂擁而入,加入土地和資本市場炒作的大軍中。當時,政府奉行貨幣寬鬆政策。央行貼現率低,貸款利率同樣非常低,商業銀行鼓勵居民貸款,金融機構也樂於將錢貸給土地投資者,並鼓勵投資者買到地後,再以土地作為擔保,繼續貸款買地,循環往復,銀行最終也被拖進泡沫之中。房地產行業最終綁架了日本的金融日本的實業甚至日本政府乃至所有日本國民。而無盡的瘋狂早已註定了日本的衰亡。

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長期的低迷時期,被稱為“失去的20年”。人口總量下滑、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長期困擾日本,日本經濟進入了“市場需求不足—創新弱化—市場需求不足”的惡性循環。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廣闊的國內市場,是跨國企業發展的穩定器。覆巢之下無完卵,日本經濟深陷困境中不能自拔,日本企業也難逃衰退的命運。

日企從不缺乏工匠精神,缺乏的是主動尋求新領域的突破性思維,對行業方向的前瞻性把握。

以索尼為例,從磁帶機、CD到MD,不斷反覆運算更新,始終走在行業前列。沉溺於技術升級的索尼,卻錯失了數位音樂時代的新浪潮,忽視了使用者對音樂播放機存儲大、操作簡易、外觀精緻等方面的潛在需求。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而直到2004年,蘋果的iPod的已經佔據半壁江山,索尼才匆匆忙忙推出了第一款可以播放MP3格式的walkman,但為時已晚。

日本企業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和領導權威,內部監管失靈,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情況。當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企業發展陷入困境,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潤,開始以次充好,欺瞞顧客,甚至通過財務造假掩蓋虧損。東芝就是明例。

然而日本企業集體潰敗,不等於日本製造日薄西山。日本排名的下滑與回升,反映了日本製造轉型的陣痛,以及重新調整策略的成效。日本企業正逐步退出消費品領域,轉戰產業鏈上游的高端材料、高價值部件。以iPhone6為例配備的1300個電子部件,700個是日本製造的。

可以想見雖然日本企業集體衰亡,但是中國想要全面超越日本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015年春節,大量中國赴日遊客,瘋搶日本馬桶蓋,導致日本最大的電器街秋葉原斷貨,便令國人脆弱的驕傲再次受到現實的衝擊,當然可喜的是有消息稱華為在日本備受追捧,雖然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想必也是有一定依據,唯願人無貶基中或最贏。

口袋裡的錢一下子多出來許多,不但日本人有錢買遍全世界,國際資本也蜂擁而入,加入土地和資本市場炒作的大軍中。當時,政府奉行貨幣寬鬆政策。央行貼現率低,貸款利率同樣非常低,商業銀行鼓勵居民貸款,金融機構也樂於將錢貸給土地投資者,並鼓勵投資者買到地後,再以土地作為擔保,繼續貸款買地,循環往復,銀行最終也被拖進泡沫之中。房地產行業最終綁架了日本的金融日本的實業甚至日本政府乃至所有日本國民。而無盡的瘋狂早已註定了日本的衰亡。

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長期的低迷時期,被稱為“失去的20年”。人口總量下滑、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長期困擾日本,日本經濟進入了“市場需求不足—創新弱化—市場需求不足”的惡性循環。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廣闊的國內市場,是跨國企業發展的穩定器。覆巢之下無完卵,日本經濟深陷困境中不能自拔,日本企業也難逃衰退的命運。

日企從不缺乏工匠精神,缺乏的是主動尋求新領域的突破性思維,對行業方向的前瞻性把握。

以索尼為例,從磁帶機、CD到MD,不斷反覆運算更新,始終走在行業前列。沉溺於技術升級的索尼,卻錯失了數位音樂時代的新浪潮,忽視了使用者對音樂播放機存儲大、操作簡易、外觀精緻等方面的潛在需求。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而直到2004年,蘋果的iPod的已經佔據半壁江山,索尼才匆匆忙忙推出了第一款可以播放MP3格式的walkman,但為時已晚。

日本企業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和領導權威,內部監管失靈,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情況。當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企業發展陷入困境,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潤,開始以次充好,欺瞞顧客,甚至通過財務造假掩蓋虧損。東芝就是明例。

然而日本企業集體潰敗,不等於日本製造日薄西山。日本排名的下滑與回升,反映了日本製造轉型的陣痛,以及重新調整策略的成效。日本企業正逐步退出消費品領域,轉戰產業鏈上游的高端材料、高價值部件。以iPhone6為例配備的1300個電子部件,700個是日本製造的。

可以想見雖然日本企業集體衰亡,但是中國想要全面超越日本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015年春節,大量中國赴日遊客,瘋搶日本馬桶蓋,導致日本最大的電器街秋葉原斷貨,便令國人脆弱的驕傲再次受到現實的衝擊,當然可喜的是有消息稱華為在日本備受追捧,雖然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想必也是有一定依據,唯願人無貶基中或最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