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國了·資州(3)被罵“滿洲狗”的端方,是中國現代之門開啟者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幼稚園是他在湖北創辦的,他在湖北、湖南、江蘇,均是首創電話、無線電、圖書館、運動會。他在南京、蘇州、上海大力提倡全民種樹,並用軍功與刑罰誘使官員、軍隊普遍種樹。

他把電影放映機帶進了中國,也第一次向中國人介紹了西方牲畜屠宰與肉類檢驗的制度,希望中國仿效。

湖北老革命党劉成禺,在《世載堂雜憶》中記述1905年端方、戴鴻慈等輩訪問美國加州大學,他親見的一幕:端、戴一齊上臺,並立演講席中,戴左端右。端謂戴曰:“請老前輩發言。”戴曰:“兄常與西人往來,識規矩,請發言。”於是端方發一言,翻譯完,向戴鴻慈曰:“老前輩,對不對?”戴曰:“對。

”端又發一言,又向戴曰:“對不對?”戴曰:“對對。”一篇演說約數百言,端問戴數百次,戴亦答數百次。

這簡直像是在說相聲嘛,搞得西人大惑不解,在場留學生也面上無光。

這則軼聞常被引來說明滿清官員之昏庸可笑。我看見卻是三類言論形式的衝突與並存。很顯然,端方有能力獨自演講,而且他未必不知道西方式演講是個體化的,但是他必須處處表現對戴鴻慈這個“老前輩”的敬重。

這裡的關鍵是,滿官重身份(是“奴才”還是“臣”),漢官才重科輩。滿官大可不必對漢官講這一套科輩規矩。端方是滿官,與漢官相處,能遵從漢官的禮儀,這當然能迅速贏得漢族同事與上司的好感,故而《申報》在眾多滿洲權貴中,獨獨推許端方為“能吏”。

滿清開國的老祖宗們,最近的殷鑒便是元明兩朝。元朝式的排斥漢文化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明朝的文恬武嬉也讓人心生警惕。

有清一朝,皇帝或許會表現出對漢文化的好感,八旗體制卻有形無形地將滿漢置於不同的生活空間與職業場域。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當然是滿族文人的驕傲,但總的來說滿族的文化素質偏低,人人皆兵的八旗也沒有貢獻出太多的政治幹才。

像端方那樣,在文化、政治兩方面都能躋身於全國一流的滿人,清代幾乎找不出第二個。據說端方少時也是紈袴一名,

當京官時,因為不懂碑帖,受到了漢族同事王懿榮的文化羞辱,才發願苦研金石。三年之後,端方已經儼然金石名家。

《評權圖》,左一端方

端方後來外放地方,有貪墨之名。考慮到他的收藏嗜好,巨大的金錢需要也很正常。當時有付嵌名對聯說是:“賣差賣缺賣厘金,

端人不若是也;買書買畫買古董,方子何其多乎?”但即使辛亥時期的醜化描寫,也承認端方“貪而狡”,比如他在武漢的時候,雖然不拒絕賄賂,但是“賣差不賣缺”,這就巧妙地利用了晚清差缺分離的官制,規避朝廷的監管。又有說他“凡與外人酬酢,時時演出一種獻媚之態”,晚清較懂洋務較有彈性的官員,如郭嵩燾、曾紀澤,往往都會膺此惡名。而且端方在南京,率先改變督撫到任先拜各國領事的成規,逼得各國領事率先來拜,在當時中國官場,已算得上深諳國際政治規則。

辛亥年端方在資州被殺,被許多人視為漢人向滿人報“國仇”的標誌性事件(也是因為辛亥革命中身死的滿族大員極少)。因此時評對端方不太客氣,尤其是清末民初的筆記,對端方詆毀之語甚多,對於端方任兩江總督期間的種種功業,不大好一筆抹殺,卻可以做誅心之論:“端方知江蘇人多文弱,又矜言新學。彼惟于學堂中撥款若干,以為輔助資。則趨之者,已如蟻慕膻。或則略與周旋,以施其牢籠之法。而江蘇已爭誦之。實則所撥者,皆取於漢族之財,而託名為國家也。”(《奴才小傳》)這也未免太羅織罪名,以此概之,則天下尚有能吏乎?再往前走一步,就會出來“清官有害論”。

端方舊藏《秦權全形拓本》

革命黨人恨端方,其實也與他的能幹有關。端方在兩江總督任上,招降革命黨人甚夥,其中包括學問大家劉師培,這成為後來革命本位的論者心中永遠的痛,如劉的弟子黃侃解讀劉師培《與端方書》一面將端方稱為“狡黠之虜酋”,一面又開脫老師“不諳世務,好交佞人”。端方這個駡名背得實在冤枉,他是革黨口中之奸佞,當然就是清廷眼中之能臣,各為其主,何可厚非?關鍵是端方能讓劉師培這樣的大名士歸心輸誠,數年後還跟著他一路入川,並代端方潛入成都打探,可謂死心塌地追隨,你當是個個封疆大吏都可以做到的麼?

反而是他效忠的滿洲朝廷給了他當頭一棒。1908年兩宮葬禮,端方因為指使人沿途照相,被李鴻章之孫李國傑劾“大不敬”去職。以端方之世故圓滑,過還曾因光緒大婚辦事得力受賞識提拔,為何會犯此低級錯誤?有論者認為是“主少國疑”,不得不去權臣以立威,罷斥端方與袁世凱的理由都是藉口。而這個藉口之所以會出現,也是據說端方考察歐美,十分羡慕歐美立憲的“君臣一體,毫無隔閡”,無論君主、大總統,報館記者皆可隨時照相,一見大老闆換了新人,不免想搞搞新意思。這樣說來,端方又是因為第一個吃螃蟹被人抓了把柄。

端方吃第一隻螃蟹的事例很多,後人亟亟于滿漢之分、革命保守之別,就未必瞭解關注這些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幼稚園是他在湖北創辦的,他在湖北、湖南、江蘇,均是首創電話、無線電、圖書館、運動會。

他在南京、蘇州、上海大力提倡全民種樹,並用軍功與刑罰誘使官員、軍隊普遍種樹。

他把電影放映機帶進了中國,也第一次向中國人介紹了西方牲畜屠宰與肉類檢驗的制度,希望中國仿效。

他創設了市民公園和現代監獄,又在中國官員中頭一個實行了公費女子留學。

江蘇的第一次公開民意代表選舉是他主持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工商博覽會也是他籌畫的……

應當記住,這個曾經的浪蕩旗人,中國當時最好的收藏家之一,曾被萬眾唾駡的狡詐的“滿洲狗”,同時也是一位中國現代之門的開啟者。

逼得各國領事率先來拜,在當時中國官場,已算得上深諳國際政治規則。

辛亥年端方在資州被殺,被許多人視為漢人向滿人報“國仇”的標誌性事件(也是因為辛亥革命中身死的滿族大員極少)。因此時評對端方不太客氣,尤其是清末民初的筆記,對端方詆毀之語甚多,對於端方任兩江總督期間的種種功業,不大好一筆抹殺,卻可以做誅心之論:“端方知江蘇人多文弱,又矜言新學。彼惟于學堂中撥款若干,以為輔助資。則趨之者,已如蟻慕膻。或則略與周旋,以施其牢籠之法。而江蘇已爭誦之。實則所撥者,皆取於漢族之財,而託名為國家也。”(《奴才小傳》)這也未免太羅織罪名,以此概之,則天下尚有能吏乎?再往前走一步,就會出來“清官有害論”。

端方舊藏《秦權全形拓本》

革命黨人恨端方,其實也與他的能幹有關。端方在兩江總督任上,招降革命黨人甚夥,其中包括學問大家劉師培,這成為後來革命本位的論者心中永遠的痛,如劉的弟子黃侃解讀劉師培《與端方書》一面將端方稱為“狡黠之虜酋”,一面又開脫老師“不諳世務,好交佞人”。端方這個駡名背得實在冤枉,他是革黨口中之奸佞,當然就是清廷眼中之能臣,各為其主,何可厚非?關鍵是端方能讓劉師培這樣的大名士歸心輸誠,數年後還跟著他一路入川,並代端方潛入成都打探,可謂死心塌地追隨,你當是個個封疆大吏都可以做到的麼?

反而是他效忠的滿洲朝廷給了他當頭一棒。1908年兩宮葬禮,端方因為指使人沿途照相,被李鴻章之孫李國傑劾“大不敬”去職。以端方之世故圓滑,過還曾因光緒大婚辦事得力受賞識提拔,為何會犯此低級錯誤?有論者認為是“主少國疑”,不得不去權臣以立威,罷斥端方與袁世凱的理由都是藉口。而這個藉口之所以會出現,也是據說端方考察歐美,十分羡慕歐美立憲的“君臣一體,毫無隔閡”,無論君主、大總統,報館記者皆可隨時照相,一見大老闆換了新人,不免想搞搞新意思。這樣說來,端方又是因為第一個吃螃蟹被人抓了把柄。

端方吃第一隻螃蟹的事例很多,後人亟亟于滿漢之分、革命保守之別,就未必瞭解關注這些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現代幼稚園是他在湖北創辦的,他在湖北、湖南、江蘇,均是首創電話、無線電、圖書館、運動會。

他在南京、蘇州、上海大力提倡全民種樹,並用軍功與刑罰誘使官員、軍隊普遍種樹。

他把電影放映機帶進了中國,也第一次向中國人介紹了西方牲畜屠宰與肉類檢驗的制度,希望中國仿效。

他創設了市民公園和現代監獄,又在中國官員中頭一個實行了公費女子留學。

江蘇的第一次公開民意代表選舉是他主持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工商博覽會也是他籌畫的……

應當記住,這個曾經的浪蕩旗人,中國當時最好的收藏家之一,曾被萬眾唾駡的狡詐的“滿洲狗”,同時也是一位中國現代之門的開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