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遠離身邊的極度悲觀者吧,其實你也無能為力!

生活中,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和身邊的朋友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數量多並不代表幸福指數會高,而是朋友之間能夠為彼此帶來什麼影響。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些人,極度悲觀者,

一種無論大事小事都會使自己的情緒陷入痛苦和矛盾而無法自拔的人格類型。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一個心理學名詞,“習得性無助”,大部分時候,悲觀者的預言其實是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動造成的,並無太多外力助推。所以,作為朋友,其實你也無能為力。

最近有朋友向我訴苦,他說:“我的一個好朋友是一個極度悲觀者,我受到他的情緒影響很大,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十分痛苦卻又離不開”。

聽完之後我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只是希望把我的見解寫進這篇文章,畢竟,這對於兩個人來說都是人格完善、思維改變的長久過程。

悲觀心理真的有那麼強烈的悲觀事實發生嗎?

一般情況下,朋友向我們訴苦並無大礙,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暫時遠離這種痛苦,

對自己並無害處。但是對於極度悲觀者,似乎這種痛苦是無處不在,無法破除的,這種時候,對於被動接收這些負面資訊的朋友而言,也是十分危險的。畢竟,即使是經驗、學識再豐富的心理諮詢師,也無法應對這麼多的負面資訊的接收。然而事實是,面對極度悲觀者,同理心和善意並無太多可用之處,因為在他們內心的悲觀事件,往往是經過了百倍放大的普通遭遇,
並且,很遺憾的是,這種心理傾向幾乎是從童年開始習得性的思維習慣,有著長久而深厚的基礎,並不能單純的靠朋友開導而產生較大改變。

為什麼別人的事件對於被動接受資訊的人也如此的危險?

對於朋友之間,存在於關於責任、義務、關懷等方面的情感因素,

所以,往往很多人對於朋友無限地吐槽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可最後發現,自己也陷入了這種境地無法自拔了。有時候,是因為情緒的傳遞性而被影響,有時候,是因為朋友之間我想幫助你卻無能為力的責任感帶來的矛盾而感受到痛苦的情緒。所以,如果自己本身就不具備良好的情緒排解能力,遠離極度悲觀者是你最好的選擇。

既然內心已無力承受,卻為何不選擇離開?

首先,一些人對於朋友有著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沒錯的,但是面對使你痛苦的極度悲觀者卻又離不開,那麼,這本身也存在一個問題,人際界限劃分不清。

人際界限劃分不清是人際交往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即過於將朋友的事情與自己連結,無法理清自己的現狀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例如:自己窮困潦倒卻還幫助他人;過於干涉朋友隱私;但最終這些事情都讓自己十分後悔和痛苦的話,就是人際界限不清的表現。

所以,當我們身邊出現極度悲觀者並且我們內心也無力承受時,選擇離開看似是一件不近人情的事情,實際上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一次改變的機會。因為極度悲觀者的心理依賴性十分強,一旦形成這種思維習慣,對他們來說,失去了反而更加痛苦。最好的方式是接受正規的心理諮詢,用專業的方式去逐漸地改善極度悲觀者的思維方式以及説明他們完善人格。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極度悲觀者嗎?你又是怎樣做的,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分享經驗,幫助大家共同成長。

即過於將朋友的事情與自己連結,無法理清自己的現狀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例如:自己窮困潦倒卻還幫助他人;過於干涉朋友隱私;但最終這些事情都讓自己十分後悔和痛苦的話,就是人際界限不清的表現。

所以,當我們身邊出現極度悲觀者並且我們內心也無力承受時,選擇離開看似是一件不近人情的事情,實際上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一次改變的機會。因為極度悲觀者的心理依賴性十分強,一旦形成這種思維習慣,對他們來說,失去了反而更加痛苦。最好的方式是接受正規的心理諮詢,用專業的方式去逐漸地改善極度悲觀者的思維方式以及説明他們完善人格。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極度悲觀者嗎?你又是怎樣做的,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分享經驗,幫助大家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