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農日報|2017農業補貼12個方向已定;農資迎來發展新高☆禁☆潮

{今日名言}遊手好閒會使人心智生銹。——李嘉誠

說了,

不等於做了;做了,不等於做到位了。——張瑞敏

好了,步入正題,接下來看看這幾天三農領域發生了哪些事情。

政策

#2017農業補貼新政策:6月1日起農業補貼重點支持12個方向

近日,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按照新規,2017農業補貼重點支持12個方向:

⑴開展耕地地力保護

該類補貼以農戶為單位,根據土地確權的實測面積進行補助。

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包括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信貸體系建設,均能拿到該補貼。

⑶農機購置

支援範圍包括農機報廢更新、新產品試點等。

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

支援有區域優勢、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項目,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⑸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

開展深松整地、旱作農業、高產創建、有機肥施用等重大技術推廣的專案,

即可享受該農業補貼。

⑹畜牧水產標準化發展

包括畜禽糞汙綜合利用、苜蓿示範基地建設、標準化養殖、良種推廣等。

⑺一二三產業融合

休閒農業、農村電商、農產品直供直銷、產地初加工等,都是重點支持方向。

⑻專業合作社

專項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⑼農業結構調整

支援方向包括耕地休耕、糧改飼、糧改豆、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等。

⑽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支援地下水超采重點地區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支持各類返鄉人員參與職業農民培訓。

⑿其他

#返鄉創業者楊建偉:精闢農業是農業必經之路#

“農村電子商務現面臨資訊相對不通暢,物流不方便,管道少、推廣難、人才少的局面,這些制約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有著各種優質的農產品,但是苦於銷路易陷入滯銷的困境,也會因為價格的惡意競爭陷入物賤傷農的局面。

發展品牌農業和精品農業是打破僵局的必經之路”。楊建偉分享經驗時談到,電子商務發展要緊跟時代,敏銳洞察市場需求;要精准定位,明確目標市場和發展方向;要有品牌思維,在未來電子商務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安青網)

#農村電商迎來新變局,變在哪?#

據資料統計,農村網購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2015年市場規模達到3530億元,到了2016年已經上漲到4823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6.6%,預計在2017年該資料會增長到6000億元左右。但是,市場規模的擴大仍然掩蓋不了滲透率的低下,整個農村電商滲透率只有可憐的7%,也就是說農村電商依然有很大的潛力有待挖掘。

國家對於農村電商是秉持著支持態度的,所以就會有補貼。推出了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措施,從監管層面來杜絕騙補行為。社會資金進入之後,同時受到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三方共同推進有效資源的配置;無論是何種商業模式,都需要有人才的運作,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電商店鋪裝修搭建、產品類目經營、物流體系的搭建等都需要專業人才,而近年來農村人才流失是必然的,市場人才供給不足就成為最大的問題。(紅商網)

#農村金融任重道遠 供應鏈金融“唱主角”?#

農村金融一直存在的難題是,由於成本原因,主流金融機構基本退出農村市場,目前主要是農信社和郵政儲蓄,但是其業務流程繁瑣,實際利率要高於互聯網金融平臺。此外,農村金融的主流力量是民間資本、熟人借貸、高利貸等,但這種形式不但利率高、有效半徑極為有限。

我國農村金融深化程度低、正規金融機構供給不足,影響著農村金融的發展,但是歸咎到本質原因,是因為農村市場較為複雜,所以大部分正規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都會碰壁。

陳興垚介紹,農業產業鏈金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涉農貸款 “小、散、差”以及銀行不願意做的問題,“農業供應鏈金融,由於存在上下游的聯動效應,暢達的資訊保證了相關各項投入能及時到位,促進農民增收。”(中國經濟時報)

#農村電商怎麼幹?阿裡這次加碼資源發“狠”了#

阿裡再次向外界展現了他們對農村電商的決心。近日,阿裡宣佈農村淘寶 App 將全新升級為 “手機淘寶家鄉版”,與旗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實現系統通、商品通、服務通,藉以升級村淘戰略。

業內專家表示,農村電商正為鄉村搭建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這是一場變革,以資訊技術提升鄉村生產效率,促進生產要素向鄉村回流。關鍵的是,這種變革是以資訊技術賦能農村,會增強農民在資訊時代的競爭力,這也是農村電商的最大社會效益。從長遠看,還會促進農民精神面貌的革新以及鄉村治理的升級。(全景網)

#預測|生鮮電商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生鮮電商領域是電商界的廣闊藍海,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生鮮電商的爭奪戰中。然而,一陣撕殺過後,卻是死的死、傷的傷。

從最近兩年的融資情況來看,生鮮電商已經成為風投的高風險行業。失去了風投的支持,又沒有旺盛的市場需求,生鮮電商行業如何才能扭轉這一不利局面?

通過現有的行銷手段,尋找有消費能力的客戶群,這是生鮮電商平臺變革的第一步。在行業發展進入成長期的過渡階段,總是會面臨著各種難題和挑戰。況且,我國的生鮮電商業自2012年發展至今還是尤為迅速的。雖然目前面臨著大規模的虧損,但未來市場還是十分可觀的。(中國商網)

(農業行業觀察)

所以就會有補貼。推出了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措施,從監管層面來杜絕騙補行為。社會資金進入之後,同時受到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三方共同推進有效資源的配置;無論是何種商業模式,都需要有人才的運作,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電商店鋪裝修搭建、產品類目經營、物流體系的搭建等都需要專業人才,而近年來農村人才流失是必然的,市場人才供給不足就成為最大的問題。(紅商網)

#農村金融任重道遠 供應鏈金融“唱主角”?#

農村金融一直存在的難題是,由於成本原因,主流金融機構基本退出農村市場,目前主要是農信社和郵政儲蓄,但是其業務流程繁瑣,實際利率要高於互聯網金融平臺。此外,農村金融的主流力量是民間資本、熟人借貸、高利貸等,但這種形式不但利率高、有效半徑極為有限。

我國農村金融深化程度低、正規金融機構供給不足,影響著農村金融的發展,但是歸咎到本質原因,是因為農村市場較為複雜,所以大部分正規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都會碰壁。

陳興垚介紹,農業產業鏈金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涉農貸款 “小、散、差”以及銀行不願意做的問題,“農業供應鏈金融,由於存在上下游的聯動效應,暢達的資訊保證了相關各項投入能及時到位,促進農民增收。”(中國經濟時報)

#農村電商怎麼幹?阿裡這次加碼資源發“狠”了#

阿裡再次向外界展現了他們對農村電商的決心。近日,阿裡宣佈農村淘寶 App 將全新升級為 “手機淘寶家鄉版”,與旗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實現系統通、商品通、服務通,藉以升級村淘戰略。

業內專家表示,農村電商正為鄉村搭建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這是一場變革,以資訊技術提升鄉村生產效率,促進生產要素向鄉村回流。關鍵的是,這種變革是以資訊技術賦能農村,會增強農民在資訊時代的競爭力,這也是農村電商的最大社會效益。從長遠看,還會促進農民精神面貌的革新以及鄉村治理的升級。(全景網)

#預測|生鮮電商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生鮮電商領域是電商界的廣闊藍海,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傳統的線下超市,都踴躍地加入了這場生鮮電商的爭奪戰中。然而,一陣撕殺過後,卻是死的死、傷的傷。

從最近兩年的融資情況來看,生鮮電商已經成為風投的高風險行業。失去了風投的支持,又沒有旺盛的市場需求,生鮮電商行業如何才能扭轉這一不利局面?

通過現有的行銷手段,尋找有消費能力的客戶群,這是生鮮電商平臺變革的第一步。在行業發展進入成長期的過渡階段,總是會面臨著各種難題和挑戰。況且,我國的生鮮電商業自2012年發展至今還是尤為迅速的。雖然目前面臨著大規模的虧損,但未來市場還是十分可觀的。(中國商網)

(農業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