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了公益就來積分!漢陽首屆社會創新大賽35個公益項目大PK

武漢晚報6月2日訊幫助空巢老人送餐,可以積分,累計到一定程度兌換物質;樓頂500平方米空地,種植花草成“空中農場”科普創意園;針對精神殘疾居民,開展康復幫扶……經過兩個多月初賽複賽,

今天,漢陽區舉行首屆社會創新“公益漢陽。社區創穀”大賽決賽,一批社會公益組織的服務專案,獲得居民點贊歡迎。

漢陽江堤街江欣苑社區積分管理社團,採取對社區志願者做公益積分形式,鼓勵大家做公益。兩天前,社區志願者小張,冒著高溫為空巢老人去送餐,

積分管理社團負責人盛蓓當即為他積兩分,“當這名志願者從事公益活動達到一定積分,將採取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比如肥皂、洗衣粉等等。”盛蓓說,後期,還將就近與超市合作,達到一定積分,享受到超市購買物質有優惠等方式。當然,獎勵或優惠的措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宣導人人都做公益活動,讓社會充滿溫暖。

同樣是公益組織的漢陽區五裡墩街五麟裡社區,

則在500平方米的樓頂,建立起“空中農場”科普創意園,打造“社區。園藝。生活”家形式,讓社區有共同愛好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來認養特色植物。社區書記吳玉芳說,五麟裡社區中有部分城中村改造的居民,他們還習慣種種花草,將這部分人組織起來,請來華中農業大學的專家指導,不僅豐富居民業餘生活,還可以讓居民增長知識,認識一些比較少見的植物。五麟裡社區居民陳欣為這個項目點贊,
“這讓我們家老人有了一份精神寄託,不錯!”

兩個月前,漢陽開始啟動社會公益創新大賽,共收到社會組織、社區社工、社區團隊等群體的項目申報書78份,涉及養老服務、青少年教育、助殘服務、環境保護、醫療救助、社區治理等領域。經過初賽和複賽,最終35個專案參加今天的決賽。評審團成員之一,華中師範大學城市社區建設研究中心張必春副教授評價,

社區公益組織解決了很多民生的實際問題,確實不錯。他建議每個專案要專注做,不要開始就發散做,這樣更能體現其愛心和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