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716幅圖紙,“留下了”北京城中軸線上最完整的古建築

新京報記者 黃穎 攝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穎)景山、太廟、社稷壇……70多年前北平城中軸線上的這些建築,

與現在有什麼不同?今日(6月2日),故宮博物院發佈《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讓20世紀40年代北京中軸線最大規模古建築實測成果首次現身,其內有716幅圖紙,能夠帶讀者穿越時間,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1941年,為預防北平古建築遭戰火焚毀,由營造學社社長朱啟鈐謀劃,由建築師張鎛主持,歷時四年繪製了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北京城中軸線主要古建築實測圖,

共704幅。

新京報記者 黃穎 攝

“這是20世紀40年代北京中軸線建築空前規模的測繪活動,將北京城中軸線建築從南到北逐一系統地測繪下來。”他說,測繪圖紙上的宮苑廣場有總平面、總立面和總剖面;單體建築都有平面、立面、剖面和大樣圖;標注有詳細的尺寸和材料、做法。

既有空間構成表達,也有總立面的渲染。

而全部資料均按不小於1/50的比例尺,用墨線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級橡皮紙上,“圖紙完整、資料精確、製圖精美,勘稱中國古建測繪圖范”,單霽翔說,這些圖紙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佈局、傳承建築設計理念具有科學價值。

新京報記者 黃穎 攝

故宮專家介紹,此次測繪涵蓋了北京115座古建築,“最重大、最重要建築都涵蓋在裡面了”。

之後,這批圖紙藏身于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前身文整會,後來又有50幅遠赴臺灣展覽後滯留臺灣。上世紀60年代,國家將其中的紫禁城建築355幅圖紙撥給故宮博物院收藏。

本次整理過程中,

納入了清華大學珍藏的營造學社1940年代繪製的故宮古建築測繪圖62張,實現了三地收藏同時代北京城中軸線實測圖716幅的完美合璧。

“這依然是迄今為止北京城中軸線上,最為完整的實測圖”,這位專家說,前幾年,北京複建永定門時,這套圖還提供了關鍵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