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夢之旅》跨界演繹“雜技”

雜技《夢之旅》劇照。

張湘彥

《夢之旅》是由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雜技劇。

在國內外上演過千場。各種評價之中,我們能夠發現一個在文化藝術領域已經成型並且運用得頗為嫺熟的概念——跨界。恰恰因為跨界,形成了A+B=C的獨特生態。除了耳目一新之外,也讓觀眾從另一個視角,更容易理解雜技的魅力所在。

跨界,讓更多的人容易理解“雜技”。

雜技劇《夢之旅》是以追夢少年和鳳凰仙子為主角的愛情故事,在雜技和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疊加烘托下,

演繹得波瀾起伏,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嶄新的雜技世界。

這頗有些離經叛道之舉。須知,雜技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距今已有3700年的歷史。它是人類運用形體語言,審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並以超常的高難度形體動作向生命極限的勇敢挑戰。一般以單個的節目組合成一台演出。

各種高難度的挑戰往往引發人們的驚呼。可《夢之旅》卻用高難度的技藝,

加上獨特的故事情節,讓驚險萬分的動作連貫成了一個完整的流程,一個有劇情的全新視覺盛宴。舞美設計上,該劇運用了中國古典美術水墨畫審美中的簡約、高度概念化、大量留白的藝術手法,加入了西方和現代的各種元素。顯然,這又是一個跨界,即將舞劇、雜技、故事、國畫和各種中西方元素融合在一起,看似一碗“雜燴”,實則一個曲苑雜壇,且優質,真正的中西合璧、融會貫通。

更重要的是,表現手法上的不斷更迭,能夠帶來另一個效果,即受眾粉絲的跨界。對於雜技有喜好的觀眾,可以通過雜技而瞭解歌舞、戲劇,進而可能轉換成後者的粉絲;而對戲劇有偏愛的票友,則可以欣賞到不一樣的戲劇,並依靠自己對戲劇的認知,對雜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藝術表現形式上的親近性和獨特性,在雜技劇《夢之旅》上的體現也格外充分。

2016年,該劇曾赴美國25個州和加拿大2個州共73多個城市,包括溫哥華、維多利亞、伯靈頓、華盛頓、紐約、曼徹斯特等多個主流劇場巡演。巡演歷時近4個月,演出總場次102場,行程近5萬公里,觀眾達20多萬人次。

為何如此轟動?形體的跨國界表現能力是其一,雜技的驚悚特質是其二,而舞蹈、戲劇本身在全球擁有的巨大粉絲群體和強烈吸引力,則是更為關鍵的原因之一。

這恰恰都是跨界所帶來的精彩,

亦讓雜技劇《夢之旅》變成了文化藝術創作的夢想之旅。而對於文化藝術創作領域來說,能否打破條條框框,主動擁抱跨界的魔力,進行大膽試錯和快速反覆運算,切中受眾的剛需,從而讓自己的藝術理念最終進入到觀眾的靈魂深處,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每一個文化藝術創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必修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