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陽光報》記者專訪書畫名家寶雞供電局職工:上官丙利

陽光網-陽光報“在袁玉虎老師的指導下,選擇從顏真卿《勤禮碑》開始臨帖學習。每天寫多少頁字都有明確的定量標準,幾乎臨池不輟,勤於筆耕。而每一個月我也像小學生一樣提交作業似的,

讓老師予以講評。幾年習練下來,我臨的帖受到了老師的首肯。”

周原大地上,人才輩出,各類藝術家燦若繁星,然而,寶雞供電局職工上官丙利脫穎而出。但是,一走進著名書畫家上官丙利的工作室,就給你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一幅幅字融於書房就像天然形成的溶洞,

鬼斧神工,堪稱一絕。“勾如屈鐵,戈如發弩,千變萬化,各具一體。”他從事書法藝術二十余載,繼承傳統,藝術成就斐然,先後在全國各類書畫比賽中獲獎三十餘次,其中金獎二十次以上。2010年書畫作品入選“中國書畫名家上海世博國際交流展”並獲金獎;在2013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參與了中國書畫家獻“兩會”活動,贏得社會強烈反響,被授予“中國書畫名家”稱號。

潛心學藝,天道酬勤

上官丙利生於1959年陝西岐山縣人,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名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寶雞市書協會員,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寶雞市作協會員,江蘇唐伯虎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南京市長江書畫協會名譽主席。

上官丙利從小就酷愛書法。“其志以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1976年高中畢業後入伍,在蘭州軍區某炮兵部隊當文書。由於鋼筆字寫得很出色,文書抄抄寫寫的差使使他的優勢得以發揮。在軍區硬筆書法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受到當時全師有名的書法家、政治處幹事管非的指點,開始從歐、顏、柳、趙字帖學起。

那時字帖稀少,在書店難以買到。每逢周日,他便借管幹事珍藏的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字帖臨習。15年的軍旅生涯,從未間斷過對書法的習練,反而,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官丙利學習書法專心致志,不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轉移學書的志向,1989年,從部隊專業到地方後,被分配到寶雞供電局35伏變電站工作。由軍人到電網員工,變化的不僅僅是身份。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

複雜的儀錶和裝置,樣式怪異的電氣設備,上官丙利感到眼花繚亂。好學上進的他知道萬事開頭難,他毫不退縮,埋頭鑽研,半年後,他便站在了副值班員的崗位上,能獨當一面了。即使是全站綜合檢修的上百次倒閘操作,他也遊刃有餘。

學藝貴在持之以恆。在兢兢業業工作的同時,上官丙利利用業餘時間苦練書法。他把4開大的黃麻紙訂成本子,用鉛筆打好8或12個字的格,一本100頁,每天寫到5到10頁。懷著對書法有增無減的熱愛,也為讓自己的書法有更上一層樓的提升,在工作之餘,拜師省美協會員、書協會員寶雞書畫院副院長袁玉虎老師,每逢週末,他便拿上本子上門,請袁老師指導。的確,在那些歲月裡,上官丙利說他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好學生,每每從袁老師那裡回來後,不僅要重寫筆法欠佳的字,還要臨帖再寫幾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時候他還用飲料瓶裝上水,捏一個紙團,蘸著水在地上寫。愛人小龐笑著說:“這人簡直就是走火入魔,有時正睡著覺,一骨碌爬起來就去練字。”

一線工作壓力大,休息時大夥或聊天或閉目養神,而他卻總是靜下心來練字,或者習讀書法理論書。常人難以想像他執著追求書法的意志力,那些年,他們夫妻分居兩地,上官丙利帶著上小學的孩子,即做爸又做媽,即上班又做家務,還要兼顧書法,忙得不可開交。他說,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他寧可少睡覺也要練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官丙利終於逐漸形成了古今相容,個性鮮明的書畫風格。他用心血澆灌的藝術之花正芬芳吐豔,綻放出了迷人的色彩,在全國各大書畫大賽中,他折桂奪冠,獲得多次金獎。

文化修養積學識,腹有詩書氣自華

上官丙利自從入伍那時起,他在部隊這所大學裡,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一本新華學典成了他的“知友。”

當兵前四年每天堅持寫日記,幾年下來,日記足有十幾大本,這也為他日後走上文道打下堅實之基礎。在部隊他的才氣贏得周圍戰友的刮目相看。被大家稱為“上官秀才”。

轉業到地方後,他的文采如魚得水,在《寶雞供電報》上經常看到他的文章。三年後,被調到供電局宣傳科當上企業報編輯。在這裡,他才華畢露,一發而不可收。

先後地市級以上報刋上發表文章300餘篇。從1994一1999年連續六年被陝西省電力公司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同時,他還寫作散文、詩詞等被新聞報刋豋載,用手中的筆,宣揚了正能量。

如今,他自撰寫作了詩詞上百首,以詩抒發情懷,鼓舞士氣,弘揚正義。大凡他參賽書法內容,幾乎都是自作詩詞。前不久,在參加國家電網公司書畫展上,他還特意為全國勞模、寶雞供電局員工周紅亮創作一副自撰詩書法,旨在弘揚勞模精神,傳遞正能量。

上官丙利,談到書法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頗有感慨:“現在回顧,書法不僅讓人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也讓人改變了人生所謂觀念,淡化了名利、金錢等身外之物的過多奢望。”

“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

也許是有在部隊服役十多年經歷的緣故,上官丙利的字宛如其人,筆法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陽剛之氣渾然其間。“力拔山兮氣蓋世,一聲呼嘯滾驚雷。”而其對書法的鍾情更是一種執著的奮鬥,不輟的追求。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上官丙利認為,“藝術家正是透過對瞬間的生命狀態和情感來傳達對生命意義的詮釋,通過對筆法的感悟,對線條的把握,最終以獨特的形式美,呈現書法的神韻和性靈”。悟道,最重要的是悟自己的審美理想、認知態度和個性表達,為書法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增添色彩。要使書法精絕,放縱性情,飄逸遒勁,自然曠達,雅俗共賞,必須做到“四個合一”,即德與藝合一、心與手合一、天道與書道合一、主與輔合一。

儒雅大度,德藝雙馨

上官丙利有句座右銘:“欲先寫好字,必先做好人。”他把真愛傾注在書法上,把寬厚贈給至親,贈給同事,贈給社會。他的弟弟年輕時車禍身亡,弟妹改嫁,兩歲的小侄子就成了上官丙利的責任。他待侄兒如同親生,小孩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問題,他無不掛在心上。如今,小侄子已長大成人,受伯父家書香氣息的感染,也開始練起了書法。

學書法要七分繼承,三分創新,上官丙利說:“臨帖只能仿體,成不了大家。臨帖不能只追形,而要著力追意。探索千古書法名家寫書的意境,久而久之,才能成為自己。”

細觀上官先生的書法作品,給人以生命的啟迪,線條之靈氣,結體之豐富,人文氣質之顯耀,一般普通書者難以企及。至今,上官丙利書贈友人2000余幅分文未取。同事們要字,上班說一聲,他下班後就在家寫成,第二天送上。社會賢達慕名索字,上官丙利也是如期奉墨。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上官丙利心系平民老百姓和貧困殘疾人。每逢過年過節,他都要加入到市縣書法家協會、市縣楹聯學會、市縣殘聯舉辦的義務送春聯、送福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關心送給城鄉的老百姓。有一年,上官丙利在家過年,聽說村上有一家殘疾貧困戶因為怕花錢,過年連春聯都不捨得買來貼了。上官丙利聽到後,就立即寫了一副對聯,大年三十晚連夜送去,並給貼在了門框上。這位村民看著貼好的對聯,對上官丙利激動地說:“你真是大好人,你是我們家的貴人!你給我們送來了春聯,送來了福,這是新年的好兆頭。你現在成了大名人,但一點沒有變,和咱們窮人的感情還是杠杠的。我們一定要在政府的精准扶持下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

上官丙利就是這樣,成名成家不忘本,初心依然,不忘黨恩和政府的關心,多少年下來為群眾義務書寫對聯上千幅,作畫上百幅,贏得了群眾的讚揚和擁戴。而今,上官丙利已成為全國電力系統書畫名家,他的書畫無形中成為企業的一張文化名片,贏得社會各界的喜愛。

編輯:佳佳

每天寫到5到10頁。懷著對書法有增無減的熱愛,也為讓自己的書法有更上一層樓的提升,在工作之餘,拜師省美協會員、書協會員寶雞書畫院副院長袁玉虎老師,每逢週末,他便拿上本子上門,請袁老師指導。的確,在那些歲月裡,上官丙利說他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好學生,每每從袁老師那裡回來後,不僅要重寫筆法欠佳的字,還要臨帖再寫幾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時候他還用飲料瓶裝上水,捏一個紙團,蘸著水在地上寫。愛人小龐笑著說:“這人簡直就是走火入魔,有時正睡著覺,一骨碌爬起來就去練字。”

一線工作壓力大,休息時大夥或聊天或閉目養神,而他卻總是靜下心來練字,或者習讀書法理論書。常人難以想像他執著追求書法的意志力,那些年,他們夫妻分居兩地,上官丙利帶著上小學的孩子,即做爸又做媽,即上班又做家務,還要兼顧書法,忙得不可開交。他說,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他寧可少睡覺也要練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上官丙利終於逐漸形成了古今相容,個性鮮明的書畫風格。他用心血澆灌的藝術之花正芬芳吐豔,綻放出了迷人的色彩,在全國各大書畫大賽中,他折桂奪冠,獲得多次金獎。

文化修養積學識,腹有詩書氣自華

上官丙利自從入伍那時起,他在部隊這所大學裡,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一本新華學典成了他的“知友。”

當兵前四年每天堅持寫日記,幾年下來,日記足有十幾大本,這也為他日後走上文道打下堅實之基礎。在部隊他的才氣贏得周圍戰友的刮目相看。被大家稱為“上官秀才”。

轉業到地方後,他的文采如魚得水,在《寶雞供電報》上經常看到他的文章。三年後,被調到供電局宣傳科當上企業報編輯。在這裡,他才華畢露,一發而不可收。

先後地市級以上報刋上發表文章300餘篇。從1994一1999年連續六年被陝西省電力公司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同時,他還寫作散文、詩詞等被新聞報刋豋載,用手中的筆,宣揚了正能量。

如今,他自撰寫作了詩詞上百首,以詩抒發情懷,鼓舞士氣,弘揚正義。大凡他參賽書法內容,幾乎都是自作詩詞。前不久,在參加國家電網公司書畫展上,他還特意為全國勞模、寶雞供電局員工周紅亮創作一副自撰詩書法,旨在弘揚勞模精神,傳遞正能量。

上官丙利,談到書法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頗有感慨:“現在回顧,書法不僅讓人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也讓人改變了人生所謂觀念,淡化了名利、金錢等身外之物的過多奢望。”

“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

也許是有在部隊服役十多年經歷的緣故,上官丙利的字宛如其人,筆法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陽剛之氣渾然其間。“力拔山兮氣蓋世,一聲呼嘯滾驚雷。”而其對書法的鍾情更是一種執著的奮鬥,不輟的追求。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上官丙利認為,“藝術家正是透過對瞬間的生命狀態和情感來傳達對生命意義的詮釋,通過對筆法的感悟,對線條的把握,最終以獨特的形式美,呈現書法的神韻和性靈”。悟道,最重要的是悟自己的審美理想、認知態度和個性表達,為書法百花齊放、萬紫千紅增添色彩。要使書法精絕,放縱性情,飄逸遒勁,自然曠達,雅俗共賞,必須做到“四個合一”,即德與藝合一、心與手合一、天道與書道合一、主與輔合一。

儒雅大度,德藝雙馨

上官丙利有句座右銘:“欲先寫好字,必先做好人。”他把真愛傾注在書法上,把寬厚贈給至親,贈給同事,贈給社會。他的弟弟年輕時車禍身亡,弟妹改嫁,兩歲的小侄子就成了上官丙利的責任。他待侄兒如同親生,小孩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問題,他無不掛在心上。如今,小侄子已長大成人,受伯父家書香氣息的感染,也開始練起了書法。

學書法要七分繼承,三分創新,上官丙利說:“臨帖只能仿體,成不了大家。臨帖不能只追形,而要著力追意。探索千古書法名家寫書的意境,久而久之,才能成為自己。”

細觀上官先生的書法作品,給人以生命的啟迪,線條之靈氣,結體之豐富,人文氣質之顯耀,一般普通書者難以企及。至今,上官丙利書贈友人2000余幅分文未取。同事們要字,上班說一聲,他下班後就在家寫成,第二天送上。社會賢達慕名索字,上官丙利也是如期奉墨。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上官丙利心系平民老百姓和貧困殘疾人。每逢過年過節,他都要加入到市縣書法家協會、市縣楹聯學會、市縣殘聯舉辦的義務送春聯、送福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關心送給城鄉的老百姓。有一年,上官丙利在家過年,聽說村上有一家殘疾貧困戶因為怕花錢,過年連春聯都不捨得買來貼了。上官丙利聽到後,就立即寫了一副對聯,大年三十晚連夜送去,並給貼在了門框上。這位村民看著貼好的對聯,對上官丙利激動地說:“你真是大好人,你是我們家的貴人!你給我們送來了春聯,送來了福,這是新年的好兆頭。你現在成了大名人,但一點沒有變,和咱們窮人的感情還是杠杠的。我們一定要在政府的精准扶持下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

上官丙利就是這樣,成名成家不忘本,初心依然,不忘黨恩和政府的關心,多少年下來為群眾義務書寫對聯上千幅,作畫上百幅,贏得了群眾的讚揚和擁戴。而今,上官丙利已成為全國電力系統書畫名家,他的書畫無形中成為企業的一張文化名片,贏得社會各界的喜愛。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