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Oled有點“掉鏈子”,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

OLED電視進入大家的“功能表”已經有三四年時間。但是作為次世代顯示的主菜,OLED卻一直“供給不足”,甚至消費者都覺得OLED彩電持續掉鏈子,有些不靠譜。然而,今年OLED產業的情形卻在發生變化,

因為“改變”真的要發生了。

OLED投資、投資、再投資!

進入2017年,國際OLED彩電陣營進一步擴容,索尼、松下、東芝日系三巨頭終於“加盟”進來。對此,行業分析認為,這是彩電業“液晶技術上限”的“死亡訃告”。日系三巨頭加持OLED,充分證明,這種技術的行業領先性。

但是,對於OLED彩電業唯一的上游企業,

LGD而言,最關心的問題已經不是“有多少人”支援OLED顯示,而是“絕對不足的資源”。

據公開報導消息匯總,目前LGD旗下至少有E4線擴產、E5/E6新建,和P10工廠先期建設四個涉及OLED量產的專案在建。其中E4是目前OLED彩電面板的主要供給生產線。LG計畫擴大其玻璃基板投放規模,以實現2017年180萬片電視面板的產出。2016年LG則總計供應90萬片電視面板。LG還計畫E4在2018年能提供最多250萬台OLED彩電用面板。OLED彩電面板供給的穩定增加是日系三巨頭加盟OLED產業的前提。

LGD的E5和E6線則面向中小尺寸領域。其中,採用日系大廠成熟設備的E6廠,被認為將主要提供給蘋果等國際高端客戶;E5工廠則將首次採用韓國設備商的設備,據料前期磨合期會更長,主要客戶目標是中國手機品牌。

LGD的P10工廠則是“未來工廠”。目前進度是已經下達TFT階段的設備訂單——這也就決定了其玻璃基板尺寸將是10代線。但是,

後期的設備是上液晶還是OLED還處於“未明確期”。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P10的目標是在成熟的液晶與超前的印刷OLED之間進行選擇,且LG自身更傾向於後者。畢竟OLED才是未來顯示市場的主流。而一旦P10工廠的OLED設備訂單確認,該工廠渴望大幅提升LG全球大尺寸OLED彩電面板的供應能力。

以上是對LG在OLED產業投資情況的一個概括。這種情況在全球顯示行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國內顯示面板巨頭京東方,

2016年成功試製出蒸渡工藝的大尺寸彩電用OLED面板,同時對鄂爾多斯OLED線追加產能投資、全力衝刺的成都6代線已經於前不久點亮、綿陽6代線也在加緊建設、合肥印刷顯示試驗線也在衝刺建設。其中,僅僅前不久點亮的成都6代線,即可每年提供相當於1億部手機需求的OLED柔性顯示幕幕產能。

事實上,面板行業的同行們,現有產能擴產已經積極向OLED轉移。包括華星光電、三星、友達、夏普美國項目、Joled、深天馬、信利、黑牛食品、柔宇等一大批企業在持續加大OLED的投資。

其投資規模之巨大超過了人類顯示科技的任何一個階段。

兩個熱點,決定OLED屬於“內熱”型

對於彩電行業而言,OLED的這種空前投資規模自然不會視而不見。所以日系三巨頭趕緊“上車”。但是,這不能改變消費者在OLED彩電上“聽到的多、看到的少”的市場現實。

以LGD 2018年的250萬片彩電面板供應目標看,也只不過覆蓋全球彩電市場不到1.2%的需求。這個比例是非常小的。或者說絕大多數消費者,短期還是買不到OLED彩電。這就形成了OLED行業再火熱,也是“圈裡”熱的格局。這火焰一直沒有燒到消費者一端。甚至,今年以來準備大量採用OLED螢幕的蘋果手機都出現了“翹課”。因為市場面板供應不足,不得不推後量產。

那麼“大舉投資下”,為何OLED產品“猶抱琵琶半遮面”呢?答案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 目前行業的OLED投資並非長遠計畫下的產品。更多的投資是在應對蘋果手機突然向OLED轉型,形成的市場需求和認知躍變,而緊急發展起來的投資。例如深天馬武漢6代線,原本是lcd產品,是建設到一半重新調整方向的;成都京東方6代線也經歷了從剛性螢幕到柔性螢幕和加速建設的調整;華星光電武漢6代線二期專案則在規劃階段就趕上了液晶轉OLED。

對於OLED彩電行業唯一供應商LG而言,手機代表的中小屏的市場投資爆發,打亂了其之前優先佈局彩電大尺寸面板的規劃,必須緊急增加E5/E6兩條中小尺寸線的投資。這影響了OLED彩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京東方身上。

第二, 目前OLED的大規模投資都以技術更為成熟的中小尺寸面板“補供給”為主要目標。即OLED行業投資規模雖然很大,但是真正進行大尺寸產品投資的只有LG一個。業內企業更看重的是手機為代表的中小尺寸市場——這方面,蘋果手機的oled化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對於中小尺寸OLED面板線,面板企業至少有三個利好:1.蘋果帶頭應用,市場需求利好清晰;2.產品和技術成熟度高,成品率利好清晰;3.單體生產線投資規模小於大尺寸線,但是單位顯示面板面積產出高於大尺寸線。這三個因素決定了,在市場急缺小尺寸OLED的時候,優先投資中小尺寸是最優選擇。

第三, OLED面板工藝技術自身在發展,噴墨印刷“說話間”就有可能成熟。對於蒸渡和噴墨印刷兩種工藝而言,小尺寸上二者可用性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大尺寸上噴墨印刷在三原色、成本、成品率等方面的理論優勢極其巨大。

這使得,投資中小尺寸OLED面板,不用太看重印刷技術的成熟速度。尤其是在蒸渡技術在 PPI指標上具有優勢的背景下,噴墨印刷工藝的進步速度不能決定性的影響中小尺寸OLED線的投資。但是,在彩電用大尺寸面板上,業內基本有共識——一旦噴墨印刷獲得成功,那麼大尺寸彩電OLED面板就沒有“蒸渡技術的任何份額”。

這使得,在噴墨印刷技術發展迅速的背景下,大尺寸OLED線的建設必須先停下來,等一下印刷OLED的工程實驗結論。

從全球看,JOLED基本實現了中等尺寸印刷OLED的量產;華星光電和京東方業已建設印刷顯示試驗線,2017年三星也將做6代線的印刷OLED量產示範,LG甚至計畫做8.5代以上印刷線的示範建設,華星光電在最新的11代線中規劃了大尺寸印刷OLED產能。其中,京東方投資建設的合肥市OLED列印平臺工藝測試中心專案計畫2018年四季度點亮,按目前規劃看試製工藝最高滿足55英寸電視用螢幕。

也正是印刷OLED的這種“箭在弦上”的態勢,使得LG的P10工廠在簽訂TFT設備訂單的背景下,依然不名言未來的產品到底是什麼!

綜上所述,OLED顯示行業的特點有三個:1.中小尺寸至少相當於8-10億台手機的產能處於在建狀態,未來市場供給大規模翻番指日可待;2.噴墨印刷工藝今年基本會得出“最終結論”,從整個產業講,對印刷的信心已經沒有問題,現在的工作是各個面板廠做最後的驗證;3.噴墨印刷工藝的技術進步速度和上游印刷機械的供給水準,將決定OLED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增長能量”。整體上,中小尺寸投資和噴墨印刷技術,構成了OLED真正的產業熱點。而這兩個暫時都不直接影響最終產品,這也就讓消費者感覺到OLED的火熱都是“內熱”。

OLED還能“奢侈”幾年

在OLED投資基本還在“建設期”的背景下,OLED產品,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都屬於奢侈品。但是這種局面恐怕不能長久了。

從中小尺寸面板看,這一輪的建設已經都開工,未來12-24個月是關鍵收穫期。市場爆發僅僅處於“黎明前”的最後時刻。而且這種市場爆發不是一兩條線的問題。LG、京東方等大廠都是雙線開建的節奏。在這種規模擴張之下,手機等產品的OLED化會非常迅速。

從大尺寸面板看,OLED彩電的未來依賴於印刷工藝的成熟。2017年,印刷工藝的最後驗證既可以完成。之後的事情就是規模化的建設和量產。第一條大尺寸印刷線很有可能是LG的P10工廠。一旦業內認為這個工藝路線“確定無疑”了,其投資強度不會弱於現在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線。

即OLED產能的發展,將具有“爆發性”。這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第一,OLED和LCD在TFT階段的技術通用,這使得OLED的投資實際上就是蒸渡或者印刷工藝的問題。有LCD在TFT產品上的產能、技術和成熟性打基礎,OLED理應能更勝一籌。第二,顯示面板行業巨頭格局已經形成,巨頭和巨頭之間的競爭,使得OLED的產能規劃都是大手筆;這與LCD初期階段,行業參與者多數是自然生長性的積累過程形成了鮮明對比。第三,OLED被認為是次世代技術,市場後進生認為這是彎道超車的機會,先發企業則認為這是拉大差距的機會,競爭激烈程度空前。第四,在噴墨印刷工藝上,OLED和QLED又具有相通性,這使得如果在噴墨印刷上落後,那麼就很可能是未來十幾年的持續落後,廠商們肯定要賭注一把——即雖然大尺寸OLED現在投資保守,但是一旦技術路線圖確立,廠商們則會如狼似虎。

因此,一個基本的行業判斷是未來三年將是中小尺寸OLED的爆炸時期;而後的三年則會進入大尺寸OLED的爆炸時期。整個產業的發展之迅猛,將超乎任何依賴於歷史類似技術轉折對比所得出的結論。

也就是說,OLED今天的所謂“雷聲大雨點小”的掉鏈子,不過是最後起跳前的“腹蹲”過程。OLED未來將通過最美麗的驚人跳躍,讓世界認識到一個高度成熟和巨頭化的顯示產業所能瞬間迸發出的耀眼能量。

這個比例是非常小的。或者說絕大多數消費者,短期還是買不到OLED彩電。這就形成了OLED行業再火熱,也是“圈裡”熱的格局。這火焰一直沒有燒到消費者一端。甚至,今年以來準備大量採用OLED螢幕的蘋果手機都出現了“翹課”。因為市場面板供應不足,不得不推後量產。

那麼“大舉投資下”,為何OLED產品“猶抱琵琶半遮面”呢?答案在於三個方面:

第一, 目前行業的OLED投資並非長遠計畫下的產品。更多的投資是在應對蘋果手機突然向OLED轉型,形成的市場需求和認知躍變,而緊急發展起來的投資。例如深天馬武漢6代線,原本是lcd產品,是建設到一半重新調整方向的;成都京東方6代線也經歷了從剛性螢幕到柔性螢幕和加速建設的調整;華星光電武漢6代線二期專案則在規劃階段就趕上了液晶轉OLED。

對於OLED彩電行業唯一供應商LG而言,手機代表的中小屏的市場投資爆發,打亂了其之前優先佈局彩電大尺寸面板的規劃,必須緊急增加E5/E6兩條中小尺寸線的投資。這影響了OLED彩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京東方身上。

第二, 目前OLED的大規模投資都以技術更為成熟的中小尺寸面板“補供給”為主要目標。即OLED行業投資規模雖然很大,但是真正進行大尺寸產品投資的只有LG一個。業內企業更看重的是手機為代表的中小尺寸市場——這方面,蘋果手機的oled化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對於中小尺寸OLED面板線,面板企業至少有三個利好:1.蘋果帶頭應用,市場需求利好清晰;2.產品和技術成熟度高,成品率利好清晰;3.單體生產線投資規模小於大尺寸線,但是單位顯示面板面積產出高於大尺寸線。這三個因素決定了,在市場急缺小尺寸OLED的時候,優先投資中小尺寸是最優選擇。

第三, OLED面板工藝技術自身在發展,噴墨印刷“說話間”就有可能成熟。對於蒸渡和噴墨印刷兩種工藝而言,小尺寸上二者可用性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大尺寸上噴墨印刷在三原色、成本、成品率等方面的理論優勢極其巨大。

這使得,投資中小尺寸OLED面板,不用太看重印刷技術的成熟速度。尤其是在蒸渡技術在 PPI指標上具有優勢的背景下,噴墨印刷工藝的進步速度不能決定性的影響中小尺寸OLED線的投資。但是,在彩電用大尺寸面板上,業內基本有共識——一旦噴墨印刷獲得成功,那麼大尺寸彩電OLED面板就沒有“蒸渡技術的任何份額”。

這使得,在噴墨印刷技術發展迅速的背景下,大尺寸OLED線的建設必須先停下來,等一下印刷OLED的工程實驗結論。

從全球看,JOLED基本實現了中等尺寸印刷OLED的量產;華星光電和京東方業已建設印刷顯示試驗線,2017年三星也將做6代線的印刷OLED量產示範,LG甚至計畫做8.5代以上印刷線的示範建設,華星光電在最新的11代線中規劃了大尺寸印刷OLED產能。其中,京東方投資建設的合肥市OLED列印平臺工藝測試中心專案計畫2018年四季度點亮,按目前規劃看試製工藝最高滿足55英寸電視用螢幕。

也正是印刷OLED的這種“箭在弦上”的態勢,使得LG的P10工廠在簽訂TFT設備訂單的背景下,依然不名言未來的產品到底是什麼!

綜上所述,OLED顯示行業的特點有三個:1.中小尺寸至少相當於8-10億台手機的產能處於在建狀態,未來市場供給大規模翻番指日可待;2.噴墨印刷工藝今年基本會得出“最終結論”,從整個產業講,對印刷的信心已經沒有問題,現在的工作是各個面板廠做最後的驗證;3.噴墨印刷工藝的技術進步速度和上游印刷機械的供給水準,將決定OLED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增長能量”。整體上,中小尺寸投資和噴墨印刷技術,構成了OLED真正的產業熱點。而這兩個暫時都不直接影響最終產品,這也就讓消費者感覺到OLED的火熱都是“內熱”。

OLED還能“奢侈”幾年

在OLED投資基本還在“建設期”的背景下,OLED產品,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都屬於奢侈品。但是這種局面恐怕不能長久了。

從中小尺寸面板看,這一輪的建設已經都開工,未來12-24個月是關鍵收穫期。市場爆發僅僅處於“黎明前”的最後時刻。而且這種市場爆發不是一兩條線的問題。LG、京東方等大廠都是雙線開建的節奏。在這種規模擴張之下,手機等產品的OLED化會非常迅速。

從大尺寸面板看,OLED彩電的未來依賴於印刷工藝的成熟。2017年,印刷工藝的最後驗證既可以完成。之後的事情就是規模化的建設和量產。第一條大尺寸印刷線很有可能是LG的P10工廠。一旦業內認為這個工藝路線“確定無疑”了,其投資強度不會弱於現在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線。

即OLED產能的發展,將具有“爆發性”。這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第一,OLED和LCD在TFT階段的技術通用,這使得OLED的投資實際上就是蒸渡或者印刷工藝的問題。有LCD在TFT產品上的產能、技術和成熟性打基礎,OLED理應能更勝一籌。第二,顯示面板行業巨頭格局已經形成,巨頭和巨頭之間的競爭,使得OLED的產能規劃都是大手筆;這與LCD初期階段,行業參與者多數是自然生長性的積累過程形成了鮮明對比。第三,OLED被認為是次世代技術,市場後進生認為這是彎道超車的機會,先發企業則認為這是拉大差距的機會,競爭激烈程度空前。第四,在噴墨印刷工藝上,OLED和QLED又具有相通性,這使得如果在噴墨印刷上落後,那麼就很可能是未來十幾年的持續落後,廠商們肯定要賭注一把——即雖然大尺寸OLED現在投資保守,但是一旦技術路線圖確立,廠商們則會如狼似虎。

因此,一個基本的行業判斷是未來三年將是中小尺寸OLED的爆炸時期;而後的三年則會進入大尺寸OLED的爆炸時期。整個產業的發展之迅猛,將超乎任何依賴於歷史類似技術轉折對比所得出的結論。

也就是說,OLED今天的所謂“雷聲大雨點小”的掉鏈子,不過是最後起跳前的“腹蹲”過程。OLED未來將通過最美麗的驚人跳躍,讓世界認識到一個高度成熟和巨頭化的顯示產業所能瞬間迸發出的耀眼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