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上兩次奪得諾貝爾大獎的科學大師,絕對的鳳毛麟角、熠熠生輝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一生能獲一次諾貝爾獎就可謂功成名就,不虛度此生了。能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不說絕無僅有,也可謂真正意義上的鳳毛麟角,迄今為止,一共有四位科學家享此殊榮!

居里夫人

瑪麗·居裡

瑪麗·居裡(Marie Skłodowska Curie,1867-1934年)1867年11月7日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 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巴丁

約翰·巴丁

約翰·巴丁 (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 美國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章的得主。1956年同W·H·布喇頓和W·肖克萊因發明電晶體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同L·N·庫珀和J·R·施裡弗因提出低溫超導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鮑林

鮑林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國著名化學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驅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得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

桑格

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 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元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到了1979年,桑格又與吉伯特和伯格一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當然,按照很多現在人的觀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有足夠的實力獲得諾貝爾獎,

但是當時沒有人能夠理解及驗證此理論,所以只能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