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終於可以把“量子糾纏”解釋的如此“清新俗氣”了

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描述了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而狀態發生變化,

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在討論這個巨大的話題之前,讓我們先想像一個平凡而熟悉的場景:你在教室裡,但老師不在。

這個時候飛來飛去的紙團,八卦和尖叫笑聲充斥在空氣裡。

“小心!老師回來了!”第一個注意到老師目光的人提醒了其他同學,

然後你立即回到屬於自己的小角落,當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

你能想像,當沒有人在的時候,教室的桌子和椅子有可能也會這樣嗎?

你能想像,這些物體可能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在人們觀察的時候,就會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你覺得這種想法只是天方夜譚,那麼你並不孤單——1927年的愛因斯坦,就是這麼認為的。

科學家發現,一些非常小的粒子,比如原子,在觀察時確實會有變化。那麼有沒有可能組成椅子的這些原子在發現我們到來以後也會互相提醒,然後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呢?

假如我們在觀察的時候,原子的狀態確實會變得不一樣,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知道,它有沒有改變呢?

量子力學認為,微觀粒子在沒有被觀測時,甚至比沒有被老師盯著的學生更加歡脫,完全沒有正形,上天下地無所不在——直到對它進行觀測,粒子才會突然老實下來,正襟危坐,有了確定的狀態。

量子力學還認為,相互獨立且都沒有正形的兩個粒子能夠“糾纏”在一起,

只要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觀測,不僅是被觀測的粒子,與它糾纏的另一個粒子也會瞬間老實下來,無論它們之間相距多遠。它們之間“通風報信”的速度遠遠超過光速,這個現象被稱為“遠距離鬧鬼”。

這就是量子糾纏,一個已經被證實的理論,

你可能覺得很神奇,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神奇。

所以我曾經才寫過一篇文章《理解了“量子力學”,你會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並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