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明朝的能臣,救王朝於危難,讓大明多延續一百多年

在大明有這樣的一個人,會打仗的不如他會治國,會治國的不如他品格高尚,會打仗又會治國的還不他功勞大,這個人就是於謙。可不是喜歡抽煙喝酒燙頭的謙哥。其水準之高,

大明二百餘年的士大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

土木堡之變,瓦剌消滅明朝三大營五十萬軍隊,俘虜明英宗破居庸關而來,各部主要官員也是死的死跑的跑,面對這種情況,絕大多數大臣主張南遷南京,因為京師無兵可用,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近畿地區早已人心惶惶。

這時於謙站了出來,另立皇帝,重構朝廷,斷了瓦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心。其次,四處借糧備戰,安定民心,召集勤王援軍,並火線任用石亨這樣有能力沒道德的將領以全大局。作為一個兵部侍郎,于謙規劃的整個京師保衛戰連內閣首輔都難以做到,

然而他硬是以一人之力扶大廈於將傾。不然,明朝會變成第二個宋朝,明英宗多半也沒機會回來了,跟宋徽宗一樣在草原上放一輩子羊。

後來,英宗回來了,發現有了新皇帝,於是一口咬定於謙奪了自己的皇位。趁明代宗病重,糾集親信發動奪門之變,重新上位,於謙在這場事變中被殺身亡。與其說被殺,還不如說是自願送死。于謙作為當時的實際執政者,手裡掌握的權力比皇帝還大,

真要平息這場叛亂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於謙卻沒有任何反抗的舉動,任由復辟的發生。理由很簡單,為了大明的社稷,首先代宗已經重病不治,如果平定叛亂,那麼英宗也會因罪而死,這樣的話,國家同時失去所有的領導者和法定繼承人,必然使得國事動盪,沒准又會陷入混亂,這是於謙不希望的。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于謙輝煌的時間不長,就英宗被俘的那幾年,但他卻把作為一個臣子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極致,就連嶽飛也難以企及。一個本因灰飛煙滅的王朝因為他又存在了一百多年,就這成就,於謙也是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