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英國人,28歲任中國“海關總署署長”!曾預言百年後的中國

1911年9月20日,英國人羅伯特.赫德在白金漢郡去世,享年76歲。

20天后,武昌起義爆發,赫德為之效力近半個世紀的大清國滅亡。

死前,赫德是清廷的海關總稅務司。死後,清朝追授他為太子太保

1935年,赫德出生於英國北愛爾蘭亞爾馬郡,1853年畢業于貝爾法斯特的王后學院。

19歲的赫德大學畢業後,到英國駐中國的領事館工作。

赫德苦心研讀中國典籍,很快就熟悉了中國的禮節和官場文化。

跟那些不可一世的外國人不太一樣,赫德對中國很友好,

也因此交了很多清朝的官員朋友。

1859年,在廣東巡撫勞崇光的邀請之下,赫德辭去領事館工作,在廣州粵海關任副總稅務司。

28歲時,赫德代替比他大兩歲的英國人李泰國,成為大清帝國的部級高官——海關總稅務司。

全球招聘、高薪養廉、服務意識,赫德將海關變成了當時中國唯一沒有貪污腐敗的政府部門。

赫德首先將海關從條塊分割變成了垂直管理,避免了各級腐敗政府染指關稅。

他還引進了“服務”和“公僕”概念,使海關成為商人們樂於打交道的部門。

赫德在上海、九龍、廣州、大連、青島,甚至英國倫敦設立考點,全球招聘合適的海關官員。

海關的工資最高達9000兩白銀,比其他政府部門職位高出整整一倍,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補貼。

除了把海關辦成了全國最清廉的衙門,海關收入也從1961年的496萬兩增加到1887年的2000萬兩,占清廷財政收入的24.35%。

赫德不僅擔任海關總稅務司,還時刻關注著大清國的改革。

1865年10月17日,赫德向總理衙門遞交了《局外旁觀論》,提出了效法西方以自強的建議。

這個建議在晚清官場引起巨大震動,

成為了清廷洋務運動的檄文和號角。

雖然赫德在面對中國和英國的利益時,也曾心存動搖,

大清首任駐英大使郭嵩燾曾經問過赫德:“你到底是幫中國還是幫英國?”

赫德答:“我誰都不偏袒,就像騎馬一樣,只有坐中間才能坐得住。”

郭嵩燾追問:“如果有事不能保持中立呢?”

赫德答:“我固是英國人也。”

但赫德對中國的幫助和擔憂可謂是真誠的。

1900年,義和團圍攻海關總稅務司署,赫德率領關員退到英國使館。

在槍炮聲中,赫德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的這段插曲不是沒有意義的,那是一個要發生變革的世紀的序曲,是遠東未來歷史的主調,西元2000年的中國,將大大不同於1900年的中國”。

>>>>精彩閱讀:(直擊↓標題可閱讀)

白嘉軒、田小娥、鹿子霖,電影和劇版《白鹿原》演員誰更形象?

林沖前車之鑒:不注意這三點,中產隨時會變成伍繼紅!

韓國也不得不承認,看看日本、越南的端午節就知道了!

1787年發生的三件事,預示著中國後來的百年國恥!

白嘉軒、田小娥、鹿子霖,電影和劇版《白鹿原》演員誰更形象?

林沖前車之鑒:不注意這三點,中產隨時會變成伍繼紅!

韓國也不得不承認,看看日本、越南的端午節就知道了!

1787年發生的三件事,預示著中國後來的百年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