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愛上博物館之內蒙博物院感受草原文化細膩精緻的一面

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中寫道“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司馬遷認為匈奴和漢是兄弟,也就不應該長期征戰下去。

匈奴夠兇悍的,白登之圍差點生擒漢高祖,後來的單于還要娶呂後,漢武帝抗擊匈奴打得最頑強也最英勇。匈奴族不斷被漢化,剩下的遷走了,好像是匈牙利一帶;隋唐崛起的突厥人也夠兇悍,唐太宗剛剛登基,突厥人就打到了城下。兩個強大中原王朝對待北方部落的不同點:漢是打,征服,一直打到“漠南無王庭”;唐是臣服,突厥臣服于中原王朝,尊隋朝皇帝為“聖人可汗”,尊唐朝皇帝為“天可汗”;鮮卑建立了北魏(隋唐以前),
孝文帝改制後直接漢化了;契丹,建立的遼,最著名的女人是契丹蕭太后,幽雲十六州是宋永遠的痛。被金所滅;蒙古滅了金、西夏和宋,建了了大一統的王朝。享國時間不到一百年,卻一直是大明的麻煩製造者,就沒消停過,大明皇帝“天子守國門”有股子英雄氣概,祖先勇猛,子孫不肖;同樣的少數民族政權,大清以通婚懷柔為主的政策安撫蒙古。

草原部族總是給人勇敢彪悍的印象,從博物館的展品中也可以看出精細奢華的一面。不過,感覺如果從彪悍走到奢華,那日子就快走到頭了。

以下是“草原雄風” 和“草原絲路文物精華展”兩個展覽。印象極其深刻的是戰國時期金頭冠,紋飾精美,遺址雄鷹傲居於頂;“天降單于”和“單于和親”兩塊瓦當,尤其是後者,記載了一段歷史。

戰國時期鷹形金冠飾,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出土。(精緻,國寶級吧)

漢代 “天降單于”瓦當 “單于和親”。(難得一見喲,尤其是單于和親,記載了一段歷史)

新石器時代:紅陶女神像 石雕人像(萌)

新石器時代 雙口紅陶壺 (心思很別致)

夏代彩陶三足蓋罐(夏代的東西所見不多,這個花紋很特別)

春秋時期青銅帶飾 (如果現在穿牛仔褲配這條腰帶也是不錯的)

春秋早期 青銅兵器 (很別致精美)

西周晚期 青銅鼎 (和中原文化很相像)

西周晚期青銅簋

春期戰國時期先後是東戎、東胡活躍于草原,馬具是簡易馬鞍

春秋早期青銅盔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青銅戈、矛、短劍等(這些東西絲毫沒有傻大黑粗,反而很精細,不比中原地區的差)

西周初期鹿形青銅牌飾 (應該是可以懸掛起來的,有四個孔)

春秋早期陰陽青銅劍 (劍柄是個雙面小人,小講解員,這個年紀大些,在認真講解)

春秋早期灰陶鈕蓋豆 (豆是中原地區常有的東西,放調味醬的東西,平時和祭祀都用,表明兩種文明是有交流的)

戰國 青銅鹿 (照虛了,但鹿是很有動態效果的。並在戰國晚期,匈奴興起,一直到秦漢都和中原王朝作對)

戰國時期 虎咬牛紋金帶飾 (刻畫細緻生動,啥時候金子都是好東西)

漢代:青銅盉、鴨形熏爐,漢代黃釉陶鴞壺,龍首青銅灶(鴞壺造型呆萌,幾件青銅器也不是一般工藝)

漢代 紅彩陶馬(大漢天子最頭痛的就是匈奴問題)

西晉鹿角金步搖冠

北魏:蓮花紋瓦當,佛像瓦當(匈奴一下子就消失了,鮮卑族崛起,拓跋式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後逐漸漢化,也就消失了)

唐代 石人像 綠釉魂瓶 (隋唐的時候突厥人崛起,唐太宗剛剛登基,突厥人就達到城下,兇悍呀。隋、唐都征服了突厥人,他們尊隋、唐皇帝位聖人可汗和天可汗)

唐代 陶器

遼代 鎏金銅冠 (草原又是契丹的了,他們國號為遼,與西夏和宋鼎立)

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手鐲和耳環

遼代鎏金銀馬具飾件,這時候的馬具已經相當完備嗎,開始走奢侈路子

遼代 入定紋玻璃碗

遼代 銀盃

遼代 契丹文殘碑(這字全國之內也沒幾個人認得了)

遼代 嵌金花漆盒

遼代 白釉鳳首瓶

之後,金滅遼,蒙古滅金和西夏和宋……

以下為草原絲綢之路展內容:

都新時期時代的,很是呆萌可愛

商代的青銅刀劍,很是別致精美,握著也角度合適,短兵器,這時候馬因為沒有鞍,不穩,不能使用長兵器

西周 鏤空鞘青銅短劍。劍鞘與眾不同

西周 鶴頭銅杆飾,又有實用性,又極具裝飾性

西周 青銅馬面 飾

戰國時期青銅飾件,活靈活現

戰國時期 動物形青銅飾件

戰國時期 青銅飾件,各種各樣

戰國青銅車具

春秋時期 圓形鳥紋鏤空金飾牌

戰國 金鷹金冠飾,這東西肯定是權利的象徵

戰國 金飾

北朝 鳳鳥形金步搖冠飾,這個多好看

漢代 鑲寶石金冠飾

北魏 彩繪牧放圖墓磚

漢代 各種金飾

北齊 黃釉蓮花尊

唐代 騎馬吹口哨俑

唐代 黃綠釉鸚鵡形提梁壺

唐代 騎馬武士俑

遼代 香爐和燈

遼代 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壺

遼代 三彩花朵形香薰

遼代 琥珀瓔珞

元代 織錦被面

元代 使者獻果品銅雕像

元代 青花大盤

元代 琉璃塔

元代 景教瓷墓誌

中廳是蒙古包型

歡迎評閱推薦文章:《窮遊記之內蒙:席力圖召可不是小召》

《窮遊記之內蒙:大召寺銀佛殿是佛殿中的精品》

《窮遊記之內蒙:陰山腳下那很獨特的美岱召》

春秋早期 青銅兵器 (很別致精美)

西周晚期 青銅鼎 (和中原文化很相像)

西周晚期青銅簋

春期戰國時期先後是東戎、東胡活躍于草原,馬具是簡易馬鞍

春秋早期青銅盔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青銅戈、矛、短劍等(這些東西絲毫沒有傻大黑粗,反而很精細,不比中原地區的差)

西周初期鹿形青銅牌飾 (應該是可以懸掛起來的,有四個孔)

春秋早期陰陽青銅劍 (劍柄是個雙面小人,小講解員,這個年紀大些,在認真講解)

春秋早期灰陶鈕蓋豆 (豆是中原地區常有的東西,放調味醬的東西,平時和祭祀都用,表明兩種文明是有交流的)

戰國 青銅鹿 (照虛了,但鹿是很有動態效果的。並在戰國晚期,匈奴興起,一直到秦漢都和中原王朝作對)

戰國時期 虎咬牛紋金帶飾 (刻畫細緻生動,啥時候金子都是好東西)

漢代:青銅盉、鴨形熏爐,漢代黃釉陶鴞壺,龍首青銅灶(鴞壺造型呆萌,幾件青銅器也不是一般工藝)

漢代 紅彩陶馬(大漢天子最頭痛的就是匈奴問題)

西晉鹿角金步搖冠

北魏:蓮花紋瓦當,佛像瓦當(匈奴一下子就消失了,鮮卑族崛起,拓跋式建立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後逐漸漢化,也就消失了)

唐代 石人像 綠釉魂瓶 (隋唐的時候突厥人崛起,唐太宗剛剛登基,突厥人就達到城下,兇悍呀。隋、唐都征服了突厥人,他們尊隋、唐皇帝位聖人可汗和天可汗)

唐代 陶器

遼代 鎏金銅冠 (草原又是契丹的了,他們國號為遼,與西夏和宋鼎立)

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手鐲和耳環

遼代鎏金銀馬具飾件,這時候的馬具已經相當完備嗎,開始走奢侈路子

遼代 入定紋玻璃碗

遼代 銀盃

遼代 契丹文殘碑(這字全國之內也沒幾個人認得了)

遼代 嵌金花漆盒

遼代 白釉鳳首瓶

之後,金滅遼,蒙古滅金和西夏和宋……

以下為草原絲綢之路展內容:

都新時期時代的,很是呆萌可愛

商代的青銅刀劍,很是別致精美,握著也角度合適,短兵器,這時候馬因為沒有鞍,不穩,不能使用長兵器

西周 鏤空鞘青銅短劍。劍鞘與眾不同

西周 鶴頭銅杆飾,又有實用性,又極具裝飾性

西周 青銅馬面 飾

戰國時期青銅飾件,活靈活現

戰國時期 動物形青銅飾件

戰國時期 青銅飾件,各種各樣

戰國青銅車具

春秋時期 圓形鳥紋鏤空金飾牌

戰國 金鷹金冠飾,這東西肯定是權利的象徵

戰國 金飾

北朝 鳳鳥形金步搖冠飾,這個多好看

漢代 鑲寶石金冠飾

北魏 彩繪牧放圖墓磚

漢代 各種金飾

北齊 黃釉蓮花尊

唐代 騎馬吹口哨俑

唐代 黃綠釉鸚鵡形提梁壺

唐代 騎馬武士俑

遼代 香爐和燈

遼代 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壺

遼代 三彩花朵形香薰

遼代 琥珀瓔珞

元代 織錦被面

元代 使者獻果品銅雕像

元代 青花大盤

元代 琉璃塔

元代 景教瓷墓誌

中廳是蒙古包型

歡迎評閱推薦文章:《窮遊記之內蒙:席力圖召可不是小召》

《窮遊記之內蒙:大召寺銀佛殿是佛殿中的精品》

《窮遊記之內蒙:陰山腳下那很獨特的美岱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