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誰的童年最不幸?

我們接著昨天的文章《紅樓夢裡的她們,沒有幸福的童年》,繼續說金陵十二釵不幸的童年。

賈迎春 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女孩

關於迎春身份,有版本說是妾生,有版本說是妻生,但不管正出還是庶出,二小姐迎春是從小就沒了娘的,父親是個色鬼,從來不管她,後母更是個圖省事的,從不問她,唯一的親哥哥賈璉,也跟自己的爹一樣,是個風流成性之人,所以,二木頭迎春從小沒人管沒人問,是個親爹不疼後娘不愛的孩子。

迎春的童年,

應該是四春裡最悲慘的一個,元春有父母祖母之愛,探春自強自立,惜春年幼無知,至於迎春,排行第二,不上不下,性情又溫和懦弱,從小應該沒少被欺負,月錢被身邊的下人克扣了也不吱聲,無依無靠的她卻只求相安無事。

她一生的命運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永遠都只是“應”,答應,應聲,是十二釵裡存在感最弱的一個,她的童年是備受擠壓和欺負的童年,是備受冷落和漠視的童年。

這麼看,迎春當是妾生無疑的了。

賈惜春 生活在人群之外的孩子

人如其名,惜春者,錯過了三春之意,三春之後,只有“息”而已,一切都消失了,惜春一出場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雖然有個當族長的哥哥,但一樣不幹正事,加上母親死的早,父親又只是一味地煉丹燒汞,

不問家事,寧府的大小姐從小就被養在榮府,無爹娘兄弟教養,對其性格養成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

惜春的童年,應該沒什麼玩伴,於是和水月庵常來走動的尼姑智能兒交上了朋友,一來二去,遂生了出世之意,動輒表現出要出家當尼姑的意思來,當時身邊的人都不以為意,沒想到,這卻是她最終的結局。

她沒有趕上好時候,出生的時候,賈府已然走了下坡路,

等到稍解人事,賈府已經走到了盡頭,等待她的,除了尼姑庵,無路可走。可憐侯門千金,剛剛長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卻又不得不遁入空門,從此青燈黃卷相伴,了此殘生。誰又知道,她會不會是又一個妙玉的結局呢?

王熙鳳 假小子的人生缺憾

王熙鳳的童年,

是十二釵裡比較好的,自幼被當作男孩子教養,從小玩笑著就有殺伐決斷,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驚人的管理天賦。她的童年,應該是女孩堆裡的孩子王,是男孩堆裡的花木蘭。

然而,畢竟是女兒身,父親或爺爺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了有管理大才的王熙鳳,卻沒有在童年的時候進學,識字有限,這成了她後來管理賈府最大的短板。

既然身為四大家族的女兒,王熙鳳就像元春一樣,很小就被選中要為了家族犧牲個人,最終她與賈璉成婚,成為四大家族內部聯姻的犧牲品,由後來賈璉頻繁出軌可知,他們之間的婚姻,政治意味遠遠高於情感關聯。童年的王熙鳳,也許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丈夫,會在家族敗落後淒慘地死去。

巧姐 她看到了大廈傾頹後人心的險惡

巧姐能入十二釵,在我意料之外。她的出現,只是因為王熙鳳對劉姥姥曾經一刹那間的善念。巧姐在前八十回中沒有說一句話,她的童年雖然被王熙鳳極力呵護,然總給人一種並不健康的感覺。

巧姐的童年看似繁花似錦,實際上都是虛幻,直到她被狠舅奸兄出賣,誤入煙花柳巷,才知道人心險惡,而彼時的她,還只是個孩子,但母親已死,父親又鮮少過問,好在一個劉姥姥,讓年幼無知的巧姐有了歸著。

巧姐的童年,充滿了人性的險惡,詭詐,沒有任何幸福可言,她的出現,就是為了見證賈府衰落的過程,就是為了見證賈府敗落後人性之中惡的一面。

李紈 中規中矩的活死人

李紈的童年,談不上幸福,亦說不上不幸,而是中規中矩,是最符合古典女性成長的童年,父親遵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所以,童年時期的李紈,書讀的不多,但也不似王熙鳳般完全沒有讀書,只是“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傳罷了。”

她的童少年時期,學的最多的,便是紡績針黹,是古代所有閨閣中的女子都必須要學的手藝。因為童年的言傳身教,因此李紈的成長算得上一帆風順,波瀾不驚,而這也正暗合了她此後的命運。

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時代,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紈最後嫁進了賈府,成了賈府的大少奶奶,但卻沒有好命,青春喪偶,從此雖處膏粱錦繡之境,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成了一個謹守“三從四德”的烈婦,這不得不說與她的童年教育有密切關係。

秦可卿 謎一樣的女子

秦可卿一出場就是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從養生堂抱出來的女兒。什麼樣的父母,狠心到如此境地,讓一個嬰兒從出生就成了孤兒?不僅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因此瞞過了幾百年來的無數讀者。

秦可卿從小就生的形容婀娜,性格風流,其眼界見識,為人處事遠在同齡孩子之上,但可卿的童年似乎並不幸福,養父雖喜,但後母也許並不愛,於是後來生了弟弟秦鐘。養父是個窮官,秦可卿嫁入賈府後,他連弟弟上學的拜師禮都拿不出,可以想見,秦可卿的童年有多窘迫。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童年時期的秦可卿,就早早地知道了生活的艱難,早早地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生存,如何看人臉色,仰人鼻息,如何把自己歷練成一個後來能夠持家管家的好媳婦,會做人能做事的好主子,被上下人齊口誇讚,這跟她窮困的童年生活不無關係。

很小就被選中要為了家族犧牲個人,最終她與賈璉成婚,成為四大家族內部聯姻的犧牲品,由後來賈璉頻繁出軌可知,他們之間的婚姻,政治意味遠遠高於情感關聯。童年的王熙鳳,也許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丈夫,會在家族敗落後淒慘地死去。

巧姐 她看到了大廈傾頹後人心的險惡

巧姐能入十二釵,在我意料之外。她的出現,只是因為王熙鳳對劉姥姥曾經一刹那間的善念。巧姐在前八十回中沒有說一句話,她的童年雖然被王熙鳳極力呵護,然總給人一種並不健康的感覺。

巧姐的童年看似繁花似錦,實際上都是虛幻,直到她被狠舅奸兄出賣,誤入煙花柳巷,才知道人心險惡,而彼時的她,還只是個孩子,但母親已死,父親又鮮少過問,好在一個劉姥姥,讓年幼無知的巧姐有了歸著。

巧姐的童年,充滿了人性的險惡,詭詐,沒有任何幸福可言,她的出現,就是為了見證賈府衰落的過程,就是為了見證賈府敗落後人性之中惡的一面。

李紈 中規中矩的活死人

李紈的童年,談不上幸福,亦說不上不幸,而是中規中矩,是最符合古典女性成長的童年,父親遵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所以,童年時期的李紈,書讀的不多,但也不似王熙鳳般完全沒有讀書,只是“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傳罷了。”

她的童少年時期,學的最多的,便是紡績針黹,是古代所有閨閣中的女子都必須要學的手藝。因為童年的言傳身教,因此李紈的成長算得上一帆風順,波瀾不驚,而這也正暗合了她此後的命運。

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時代,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紈最後嫁進了賈府,成了賈府的大少奶奶,但卻沒有好命,青春喪偶,從此雖處膏粱錦繡之境,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成了一個謹守“三從四德”的烈婦,這不得不說與她的童年教育有密切關係。

秦可卿 謎一樣的女子

秦可卿一出場就是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是從養生堂抱出來的女兒。什麼樣的父母,狠心到如此境地,讓一個嬰兒從出生就成了孤兒?不僅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因此瞞過了幾百年來的無數讀者。

秦可卿從小就生的形容婀娜,性格風流,其眼界見識,為人處事遠在同齡孩子之上,但可卿的童年似乎並不幸福,養父雖喜,但後母也許並不愛,於是後來生了弟弟秦鐘。養父是個窮官,秦可卿嫁入賈府後,他連弟弟上學的拜師禮都拿不出,可以想見,秦可卿的童年有多窘迫。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童年時期的秦可卿,就早早地知道了生活的艱難,早早地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生存,如何看人臉色,仰人鼻息,如何把自己歷練成一個後來能夠持家管家的好媳婦,會做人能做事的好主子,被上下人齊口誇讚,這跟她窮困的童年生活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