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暴走“懲罰之城”

點擊上方“座駕car” 趕緊訂閱!

遭受鞭刑

暴走……說得好像自己是枚摩托老炮兒似的。其實這還是我第一次哈雷騎行,而之前所上到的最大排量只有150cc……無論什麼,第一次永遠都是大冒險。

除了暴漲的排量,這裡還是“Fine City”——“懲罰之城”新加坡。在這裡“炸街”,會不會遭受鞭刑?

文/張威 圖/哈雷大衛森

Have Funs in Fine City

“炸街”什麼罪過?

“帶口香糖入境,以走私罪論處,罰款2000新元,數量巨大者處以鞭刑;在地鐵裡吃東西、喝水,罰款1000新元;抽不帶SDPC(新加坡關稅已付香煙)標誌的香煙,

每盒罰款500新元;塗鴉,以破壞公物罪論處,處以2000新元罰款或最高三年監禁,並處三至八下鞭刑……”在新加坡的福康寧城堡,我正聽著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的車型講解,心思卻沒在車上,滿腦子想的都是:“那騎著哈雷大衛森在新加坡的馬路上‘炸街’是什麼罪過?”

新加坡以花園城市著稱,也以隆刑峻法聞名——哈雷的騎士們倒是向來崇尚團隊與規則,但這幫不可一世的傢伙尊重的是“團體內的秩序”。

作為一個“菜鳥級”的騎手,我很擔心被他們給帶到溝裡。來自密爾沃基的哈雷教官們看上去都膀大腰圓,但想想那年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出面請求豁免塗鴉男孩的鞭刑都被新加坡政府拂面……

對於Street Rod這款車,哈雷大衛森官方說它可以“與靈魂共舞”。可此刻我怎麼覺得有點兒魂飛魄散呢?

辯論什麼罪過?

同樣令人擔心的還有我的騎行經驗。其實這個時候,我的腦子裡一直有個天使在和一個魔鬼辯論。“他在兩年時間裡累計騎行了12000公里。”魔鬼義正詞嚴地說。“但他那都是在騎車上下班,連六環路都沒出過!”“在全世界摩托車騎行環境最恐怖的地方,他都可以戰鬥、激進地騎行,並始終尊重交通規則!”魔鬼有點兒急。“他分得清在福康寧城堡的路口該靠左拐還是該靠右拐嗎?”天使依然淡定。

“但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摩托教父’劉馳說過,排量要一點點上,從習慣的150cc排量直接上到750cc排量,受得了嗎?”魔鬼有些招架不住了。“他可以用謹慎與冷靜彌補短板!”天使樂了,“他確實非常謹慎”,指了指窗外的天,“他從不在雨雪天氣騎行。”窗外的新加坡,正大雨滂沱。於是魔鬼爆炸了,化為一縷青煙,再無法辯駁。

失去魔鬼落了單,

我低頭看看自己的一身行頭,也是悵然若失。在我的身邊,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哈雷騎士。就連那個從菲律賓來的傢伙,都恨不得將Harley-Davidson的盾牌標誌貼到了腳後跟,而我只拎著一個Cirus的廉價頭盔和一副忘記從哪兒找來的半指手套。天使這時又跳出來狠狠踩我一腳:“李繼業曾經說過——騎行裝備都不配齊,人家才不和你玩兒。”索性斷了念想,專心致志聽講……

不純粹什麼罪過?

在現實中,有很多這種教條的化身。對於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他們就是“純粹主義者”——他們會認為只有那些有著美式巡航摩托車淵藪的哈雷,才是真正的哈雷;只有穿著掛有Harley-Davidson和H.O.G.標誌以及各種紀念徽章的騎行服、以頭巾裹頭,最好還留著山羊鬍子的騎士,才是真正的哈雷騎士。除此以外,無論車還是人,都“不純粹”。用另一種語言翻譯“不純粹”,意思就是“串串兒”……

抱著同病相憐的心態,我要為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反駁,雖然到此刻我都還沒有騎上它:“難道除了911,天下就再也沒有保時捷?卡宴、Macan又算什麼?!”美其名曰的“純粹”與“傳承”,實為自視過高的偏見與歧視。別管我戴的是什麼破頭盔,血總還是熱的!

除了沒有“Bling Bling”的鍍鉻裝飾,也不像一顆鐵錨那樣沉重,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還有一點在“純粹性”上也遭到質疑:它並非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密爾沃基,而是在印度組裝,自稱“純粹主義者”的人因此把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不一樣的設計當成《生活大爆炸》中Raj的印度口音那樣的笑料。

無視這種就像印度種姓制度一樣的歧視,我倒是覺得Street Rod是一款屬於年輕、充滿活力的哈雷。它適合那些對哈雷大衛森這個名字充滿景仰、希望自己與其產生關聯、但騎上其他哈雷,有可能被人懷疑騎的是自己爸爸車的——所有人。真正的純粹,難道不是已經隨著“Harley-Davidson”的字樣被鑲嵌在Street Rod上?誰敢把它摳掉嗎?

嘗試什麼罪過?

我不知道自己哪兒來的憤怒,心中的那個魔鬼被再次喚醒。新加坡的雨說來就來,說走也是就走,哈雷大衛森的騎行官還為我找來了一件合身的騎行服,榮譽感壓倒了敬畏之心。“我還有一個請求,能否讓騎行官帶領我先在附近嘗試一下?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也是我的第一次哈雷騎行。”

水汽被熾熱的陽光蒸騰,令風鏡上迅速起霧,索性將風鏡收回背包。在福康寧城堡前的廣場上,踢起腳撐,熟悉過擋位元,擰動鑰匙開關,按下發動機啟動按鍵,Street Rod發出了充滿力量感的悅耳轟鳴,與胸腔共振,激蕩人心。踩掛1擋,小心地鬆開離合扳手,跟隨著騎行官, Street Rod穩穩地起步。它不像我擔心的那樣沉重!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顯然是一個深思熟慮後的產物。它的結構重量至少有210公斤,使用重量則估計在230公斤以上,但當它行駛起來,用腳勾掛二擋、三擋、四擋,向前的趨勢推動著它的軀體,仿佛減掉了大約100公斤的重量,令它輕盈得就像一台日式街車。福康寧城堡依山而建,因此從城堡廣場駛出,很快就駛入了下坡的山路。在此之前,哈雷大衛森新加坡的工作人員一直在信誓旦旦地說:“Street Rod和日式街車感覺很像,完全不必擔心!”所言非虛。

熟悉的操控感迅速地打消了所有的顧慮,減速、降擋、升擋、加速,在坡道上的彎角,Street Rod通過座椅向身體傳遞出一個資訊:輕盈。接到資訊的身體會更自然地調整重心過彎。只是在山路與公路的道口,由於雨後濕滑,Street Rod的後輪在彎中出現了側滑的趨勢。不過Street Rod可以實現敏捷的重心調整,從而在最短的時間中將側滑抑制。並且隨著烈日逐漸將地面蒸幹,這種側滑再也沒有出現過。圍繞城堡的初步體驗很快結束了,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的可控制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騎行官一直通過後視鏡觀察我的操作,他的判斷也印證了Street Rod的可操控程度:“I think he is good, and the bike is good. We are all good.”

倒車什麼罪過?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環繞新加坡的行程的確是環繞了整整一個國家,實際行程卻不過120公里。從城堡出發,沿ECP公路至樟宜,在海濱公路轉淡濱尼高速、SLE公路就到了Upper Pierce保護區。隨著隊伍騎行,全神貫注中我甚至沒有注意到海濱公路邊的大海。

坐在Street Rod高765毫米的座椅上,可以感覺到它佈置的合理性:坐穩後重心穩定在腰部,雙腳可以自然踩在腳蹬上;上身自然直立,視線可以直接看到3.5英寸的電子車速表,資訊清晰、簡明、全面——除了ABS狀態顯示,甚至還可以隨時查看冷卻液工況;視線左右搖擺,可以非常便捷地觀察到平車把兩端的後視鏡。一切都說明Street Rod是合理的,但我的身體姿態卻一直處於一種不合理的狀態。

或許是由於之前養成的騎行習慣,Street Rod的座椅上只有靠後的位置讓我覺得坐姿更加穩定,而靠前則需要用雙腿夾緊油箱。過於靠後的坐姿迫使我不得不採取更加激進的騎行姿態,重心前移,這造成兩個問題:腰部重心不穩;手部因為過於用力支撐,較長時間騎行後會由於壓迫而血液迴圈不暢,進而麻木。這種不合理的狀態最終還是引發了不好的後果。

在Upper Pierce保護區的山路上車隊進行掉頭時,由於穩定性降低的重心、山路的坡度、掉頭時車把打死、需要用雙腳支撐地面而只能用手進行前輪制動,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Street Rod由於突然的停頓而重心前移。令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在行駛中表現得輕盈的Street Rod在此時露出了230公斤的重量猙獰的壓迫性。在很小的傾角內,雖然我迅速反應用腿部力量支撐,Street Rod卻還是達到了傾倒的臨界點。雖然用盡力量進行挽救,Street Rod還是幾乎被平放在了路面上……更令人尷尬的是,230餘公斤的Street Rod一旦倒車,想靠自身力量扶車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用背部頂車,想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車扶起而保留住顏面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這個時候,就連Upper Pierce保護區裡的猴子都跑過來看熱鬧。騎行就是這樣——當你覺得風光無限時,大概就離丟人現眼不遠了。

暴走什麼罪過?

我不會責怪Street Rod的重量令我暴露出第一次騎行的幼稚。相反,我很欣賞它的重量對操控感和格調的加持。Street Rod修長的淚滴形油箱容量為13.1升,側面“Harley-Davidson”的標誌咖啡氣質十足,還有其尾部輪廓,傳承自20世紀70年代的經典咖啡機車XLCR。當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Street Rod會看上去更加緊湊,而令人忘記了它原本就是一台重型機車。

當然,經過前半段的騎行,Street Rod除了格調,在操控性的幾乎所有方面都令人忘記緊張,也忘記了敬畏之心。例如Street Rod的離合器手感上佳,輕盈、清晰、適度,即便第一次接觸也可以很快地適應,而不用像特朗普握手那樣捏到齜牙咧嘴;由於ABS是標準配置,Street Rod的刹車也令人安心。入彎時,只要正確地尋找到角度並安排好重心,就可以輕鬆入彎。這個時候Street Rod會給出一條非常穩定的線路,米其林Scorcher輪胎也表現出一種粘性,讓你永遠都摸不清它在彎道中的極限,也不會讓你產生任何的焦灼感。

在下午的行程中,Street Rod車隊從Upper Pierce保護區來到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交界處的Woodlands Waterfront Park,再經西海岸的Lim Chu Kang路返回Down Town Core的福康寧城堡,一路彎道直道節奏感完美。在直道加速時,Street Rod的六速變速箱沒有頓挫,沒有遲滯,你甚至可以感覺到變速箱中齒輪精確而順滑的咬合,Street Rod的方陣保持著完整的陣容,以大約120公里的時速在公路上平行推進。我原本擔心這樣的陣勢會達到一種“炸街”的效果,這裡畢竟是“Fine City”——“懲罰之城”新加坡,塗鴉都有可能遭受鞭刑,“請路人不要給予我們額外的關注”。但是Street Rod的排氣管顯然在聲浪和廢氣排放上做出了“管控處理”,所以它的轟鳴堅定卻並不囂張,只是在猛收油門時會迸發出清脆的回火聲,令人心花怒放。

這種充滿格調卻十分低調的行進在新加坡秩序井然的道路上應該算是一種暴走,但偶爾超速並沒有引來新加坡員警的制裁,相反新加坡異常良好的交通秩序令全部的注意力都可以集中在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的動力、操控和車身重心上,不動聲色的叛逆讓這次騎行充滿了娛樂性。

淡淡的罪過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當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是在返回福康寧城堡的路上,我們發現了它唯一的缺憾。Street Rod的Revolution X發動機動力澎湃,但是由於安置位置靠前,V缸中的一個正好位於騎行時兩條腿的中間。在高速行進時,風會帶走發動機散發出的熱量。但當Street Rod停下等紅燈時,這股熱量就會迅速積聚。只需短短幾秒鐘,就可以體會到被架在炭火上的羊肉串的感受,令人感到了“淡淡”的憂傷——這也大概是在“懲罰之城”我們受到的唯一懲罰。

“淡淡的憂傷”其實一點也不驚險和刺激,因為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以格調融入城市,動力輸出足以應付城市中的騎行,操控性也會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它是一台足夠出色的機器,足以應付絕大多數的懲罰,令人全身而退。更重要的是,無論贊成還是反對Street Rod對哈雷大衛森的所謂“純粹”的顛覆,它都在亮黑色、斜紋木炭色或橄欖金色的車體上鑲嵌著“Harley-Davidson”的印記,並承載著年輕、活力、高貴和自由的靈魂。而它,即使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人,也會非常寬容地接受,不會施以除了熱量之外任何的懲罰和制裁。

layout: K.

座駕car

一定給你一點兒好看!

不純粹什麼罪過?

在現實中,有很多這種教條的化身。對於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他們就是“純粹主義者”——他們會認為只有那些有著美式巡航摩托車淵藪的哈雷,才是真正的哈雷;只有穿著掛有Harley-Davidson和H.O.G.標誌以及各種紀念徽章的騎行服、以頭巾裹頭,最好還留著山羊鬍子的騎士,才是真正的哈雷騎士。除此以外,無論車還是人,都“不純粹”。用另一種語言翻譯“不純粹”,意思就是“串串兒”……

抱著同病相憐的心態,我要為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反駁,雖然到此刻我都還沒有騎上它:“難道除了911,天下就再也沒有保時捷?卡宴、Macan又算什麼?!”美其名曰的“純粹”與“傳承”,實為自視過高的偏見與歧視。別管我戴的是什麼破頭盔,血總還是熱的!

除了沒有“Bling Bling”的鍍鉻裝飾,也不像一顆鐵錨那樣沉重,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還有一點在“純粹性”上也遭到質疑:它並非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密爾沃基,而是在印度組裝,自稱“純粹主義者”的人因此把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不一樣的設計當成《生活大爆炸》中Raj的印度口音那樣的笑料。

無視這種就像印度種姓制度一樣的歧視,我倒是覺得Street Rod是一款屬於年輕、充滿活力的哈雷。它適合那些對哈雷大衛森這個名字充滿景仰、希望自己與其產生關聯、但騎上其他哈雷,有可能被人懷疑騎的是自己爸爸車的——所有人。真正的純粹,難道不是已經隨著“Harley-Davidson”的字樣被鑲嵌在Street Rod上?誰敢把它摳掉嗎?

嘗試什麼罪過?

我不知道自己哪兒來的憤怒,心中的那個魔鬼被再次喚醒。新加坡的雨說來就來,說走也是就走,哈雷大衛森的騎行官還為我找來了一件合身的騎行服,榮譽感壓倒了敬畏之心。“我還有一個請求,能否讓騎行官帶領我先在附近嘗試一下?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也是我的第一次哈雷騎行。”

水汽被熾熱的陽光蒸騰,令風鏡上迅速起霧,索性將風鏡收回背包。在福康寧城堡前的廣場上,踢起腳撐,熟悉過擋位元,擰動鑰匙開關,按下發動機啟動按鍵,Street Rod發出了充滿力量感的悅耳轟鳴,與胸腔共振,激蕩人心。踩掛1擋,小心地鬆開離合扳手,跟隨著騎行官, Street Rod穩穩地起步。它不像我擔心的那樣沉重!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顯然是一個深思熟慮後的產物。它的結構重量至少有210公斤,使用重量則估計在230公斤以上,但當它行駛起來,用腳勾掛二擋、三擋、四擋,向前的趨勢推動著它的軀體,仿佛減掉了大約100公斤的重量,令它輕盈得就像一台日式街車。福康寧城堡依山而建,因此從城堡廣場駛出,很快就駛入了下坡的山路。在此之前,哈雷大衛森新加坡的工作人員一直在信誓旦旦地說:“Street Rod和日式街車感覺很像,完全不必擔心!”所言非虛。

熟悉的操控感迅速地打消了所有的顧慮,減速、降擋、升擋、加速,在坡道上的彎角,Street Rod通過座椅向身體傳遞出一個資訊:輕盈。接到資訊的身體會更自然地調整重心過彎。只是在山路與公路的道口,由於雨後濕滑,Street Rod的後輪在彎中出現了側滑的趨勢。不過Street Rod可以實現敏捷的重心調整,從而在最短的時間中將側滑抑制。並且隨著烈日逐漸將地面蒸幹,這種側滑再也沒有出現過。圍繞城堡的初步體驗很快結束了,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的可控制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騎行官一直通過後視鏡觀察我的操作,他的判斷也印證了Street Rod的可操控程度:“I think he is good, and the bike is good. We are all good.”

倒車什麼罪過?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環繞新加坡的行程的確是環繞了整整一個國家,實際行程卻不過120公里。從城堡出發,沿ECP公路至樟宜,在海濱公路轉淡濱尼高速、SLE公路就到了Upper Pierce保護區。隨著隊伍騎行,全神貫注中我甚至沒有注意到海濱公路邊的大海。

坐在Street Rod高765毫米的座椅上,可以感覺到它佈置的合理性:坐穩後重心穩定在腰部,雙腳可以自然踩在腳蹬上;上身自然直立,視線可以直接看到3.5英寸的電子車速表,資訊清晰、簡明、全面——除了ABS狀態顯示,甚至還可以隨時查看冷卻液工況;視線左右搖擺,可以非常便捷地觀察到平車把兩端的後視鏡。一切都說明Street Rod是合理的,但我的身體姿態卻一直處於一種不合理的狀態。

或許是由於之前養成的騎行習慣,Street Rod的座椅上只有靠後的位置讓我覺得坐姿更加穩定,而靠前則需要用雙腿夾緊油箱。過於靠後的坐姿迫使我不得不採取更加激進的騎行姿態,重心前移,這造成兩個問題:腰部重心不穩;手部因為過於用力支撐,較長時間騎行後會由於壓迫而血液迴圈不暢,進而麻木。這種不合理的狀態最終還是引發了不好的後果。

在Upper Pierce保護區的山路上車隊進行掉頭時,由於穩定性降低的重心、山路的坡度、掉頭時車把打死、需要用雙腳支撐地面而只能用手進行前輪制動,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Street Rod由於突然的停頓而重心前移。令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在行駛中表現得輕盈的Street Rod在此時露出了230公斤的重量猙獰的壓迫性。在很小的傾角內,雖然我迅速反應用腿部力量支撐,Street Rod卻還是達到了傾倒的臨界點。雖然用盡力量進行挽救,Street Rod還是幾乎被平放在了路面上……更令人尷尬的是,230餘公斤的Street Rod一旦倒車,想靠自身力量扶車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用背部頂車,想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車扶起而保留住顏面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這個時候,就連Upper Pierce保護區裡的猴子都跑過來看熱鬧。騎行就是這樣——當你覺得風光無限時,大概就離丟人現眼不遠了。

暴走什麼罪過?

我不會責怪Street Rod的重量令我暴露出第一次騎行的幼稚。相反,我很欣賞它的重量對操控感和格調的加持。Street Rod修長的淚滴形油箱容量為13.1升,側面“Harley-Davidson”的標誌咖啡氣質十足,還有其尾部輪廓,傳承自20世紀70年代的經典咖啡機車XLCR。當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Street Rod會看上去更加緊湊,而令人忘記了它原本就是一台重型機車。

當然,經過前半段的騎行,Street Rod除了格調,在操控性的幾乎所有方面都令人忘記緊張,也忘記了敬畏之心。例如Street Rod的離合器手感上佳,輕盈、清晰、適度,即便第一次接觸也可以很快地適應,而不用像特朗普握手那樣捏到齜牙咧嘴;由於ABS是標準配置,Street Rod的刹車也令人安心。入彎時,只要正確地尋找到角度並安排好重心,就可以輕鬆入彎。這個時候Street Rod會給出一條非常穩定的線路,米其林Scorcher輪胎也表現出一種粘性,讓你永遠都摸不清它在彎道中的極限,也不會讓你產生任何的焦灼感。

在下午的行程中,Street Rod車隊從Upper Pierce保護區來到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交界處的Woodlands Waterfront Park,再經西海岸的Lim Chu Kang路返回Down Town Core的福康寧城堡,一路彎道直道節奏感完美。在直道加速時,Street Rod的六速變速箱沒有頓挫,沒有遲滯,你甚至可以感覺到變速箱中齒輪精確而順滑的咬合,Street Rod的方陣保持著完整的陣容,以大約120公里的時速在公路上平行推進。我原本擔心這樣的陣勢會達到一種“炸街”的效果,這裡畢竟是“Fine City”——“懲罰之城”新加坡,塗鴉都有可能遭受鞭刑,“請路人不要給予我們額外的關注”。但是Street Rod的排氣管顯然在聲浪和廢氣排放上做出了“管控處理”,所以它的轟鳴堅定卻並不囂張,只是在猛收油門時會迸發出清脆的回火聲,令人心花怒放。

這種充滿格調卻十分低調的行進在新加坡秩序井然的道路上應該算是一種暴走,但偶爾超速並沒有引來新加坡員警的制裁,相反新加坡異常良好的交通秩序令全部的注意力都可以集中在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的動力、操控和車身重心上,不動聲色的叛逆讓這次騎行充滿了娛樂性。

淡淡的罪過

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當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是在返回福康寧城堡的路上,我們發現了它唯一的缺憾。Street Rod的Revolution X發動機動力澎湃,但是由於安置位置靠前,V缸中的一個正好位於騎行時兩條腿的中間。在高速行進時,風會帶走發動機散發出的熱量。但當Street Rod停下等紅燈時,這股熱量就會迅速積聚。只需短短幾秒鐘,就可以體會到被架在炭火上的羊肉串的感受,令人感到了“淡淡”的憂傷——這也大概是在“懲罰之城”我們受到的唯一懲罰。

“淡淡的憂傷”其實一點也不驚險和刺激,因為哈雷大衛森Street Rod以格調融入城市,動力輸出足以應付城市中的騎行,操控性也會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它是一台足夠出色的機器,足以應付絕大多數的懲罰,令人全身而退。更重要的是,無論贊成還是反對Street Rod對哈雷大衛森的所謂“純粹”的顛覆,它都在亮黑色、斜紋木炭色或橄欖金色的車體上鑲嵌著“Harley-Davidson”的印記,並承載著年輕、活力、高貴和自由的靈魂。而它,即使對於第一次接觸的人,也會非常寬容地接受,不會施以除了熱量之外任何的懲罰和制裁。

layout: K.

座駕car

一定給你一點兒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