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兩地書」孩子平凡又怎樣?學習成績好就能掩蓋其他缺點嗎?

遼報君說

成功有定義嗎?你看重孩子的成績嗎?

在學校,成績好的孩子“一俊遮百醜”,但孩子最終走向社會卻出現了高分低能、智商高情商低的情況。

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提高學習成績和培養孩子各方面素質和能力上如何分配?很多家長感到困惑。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走進《兩地書·寫給孩子》第二個話題——“成功有定義嗎”。

成功有定義嗎?平凡又怎樣?我有我光芒

家長觀點

陳欣:成績好不等於一定擁有成功人生

陳欣寫給5歲女兒的信。

陳欣在公安部門工作,女兒陳羿潼(小名喜悅)今年5歲。或許是職業的關係,陳欣認為身心健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所以,他覺得只要喜悅有健康的身體、樂觀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在給女兒的信中,

陳欣寫道:“無論你長大以後有沒有大舞臺供你跳舞,有沒有電視節目讓你主持,家裡都有你的舞臺,爸爸媽媽是你的觀眾。”

在陳欣看來,父母當然要鼓勵孩子在學業上力爭上游,但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學習成績好不等於一定會擁有成功的人生。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人生觀、價值觀、成功觀形成的過程,而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具有關鍵作用。

於秀蓮:給孩子一個寬景的人生

於秀蓮寫給7歲女兒的信。

于秀蓮的大女兒已經上大學了,小女兒才7歲。“大女兒是我25歲時生的,那時候自己還很年輕,跟其他家長一樣,特別重視孩子在數學、語文、英語方面的學習。”於秀蓮說,“大女兒讀到高中二年級,我和她爸爸決定送她出國留學,但是沒想到,

她在自學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都遇到不少問題。”

“我們這代人很多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靠努力升學改變命運,所以,我過去一直覺得重視女兒的學習成績沒有問題,只要學習好,她的人生就能成功。”但是因看到對大女兒“唯學習”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于秀蓮越發感到,教育孩子不能走一條窄路,而要幫助孩子創造一個“寬景人生”。

40歲那年,於秀蓮又生了一個女兒。

和姐姐不同,小女兒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於秀蓮說:“我專門給孩子報了一個國學班,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幫助她成長的基石。

資料說話

你看重孩子的成績嗎?大多數回答是肯定的,超過了3/4的家長比例。但如果細分,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還略有不同。


雖然有超過三成的家長表示尊重孩子的興趣,可仍有超過四成的家長表示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但從興趣班的內容來看,更多家長首先選擇的還是文化課或者與開發智力、提高成績直接相關的益智類課程。



看重成績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為了孩子升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進而有好的事業發展。那麼,在家長心目中,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呢?


專家觀點

教育“外包”現象增多

現在社會化服務越來越發達,很多事情不必親自動手可以“外包”了。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採用的也是一種“外包”式教育。有些年輕的夫妻,孩子一生下來就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還有的父母,孩子雖然在身邊,但他們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了別人。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只有情感的付出才會培養出感恩的孩子,只付出金錢換來的只能是孩子的冷漠。

——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院長、教授但菲

要重視檢驗綜合能力

過度重視成績是很多家長的一種無奈,因為應試教育要的就是分數。但是我提醒孩子正處於幼稚園階段的家長,高考改革正在深入,正在越來越重視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他們的人文底蘊、科學素養、責任意識、擔當精神以及各種人際交往能力,甚至還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種改變,正在一步一步傳導到中小學階段。

——遼寧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羅英智

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要走出一個誤區,那就是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以遼寧省實驗學校為例,我們已經改變了過去的評優方式,不再評優秀幹部、三好學生,而是設立全面發展獎、擔當獎、超越獎以及各個方面的“校園達人”。這樣做,就是鼓勵孩子全面發展、有責任感、有團隊合作意識、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遼寧省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張麗文

關注學業品質

學業品質,是對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各種學習能力的綜合評價,其中也包括德育內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人際互動能力、面對挫折能力以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都會影響到他的學業品質。在學前和小學階段,父母嚴加管理,孩子的成績可能不錯,但如果他的學業品質不好,到了中學階段各種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巴學園學能學院院長、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張瑩

對於“成功有定義嗎”您有何高見?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探討。


雖然有超過三成的家長表示尊重孩子的興趣,可仍有超過四成的家長表示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但從興趣班的內容來看,更多家長首先選擇的還是文化課或者與開發智力、提高成績直接相關的益智類課程。



看重成績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為了孩子升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進而有好的事業發展。那麼,在家長心目中,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成功呢?


專家觀點

教育“外包”現象增多

現在社會化服務越來越發達,很多事情不必親自動手可以“外包”了。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採用的也是一種“外包”式教育。有些年輕的夫妻,孩子一生下來就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還有的父母,孩子雖然在身邊,但他們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了別人。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只有情感的付出才會培養出感恩的孩子,只付出金錢換來的只能是孩子的冷漠。

——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院長、教授但菲

要重視檢驗綜合能力

過度重視成績是很多家長的一種無奈,因為應試教育要的就是分數。但是我提醒孩子正處於幼稚園階段的家長,高考改革正在深入,正在越來越重視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他們的人文底蘊、科學素養、責任意識、擔當精神以及各種人際交往能力,甚至還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種改變,正在一步一步傳導到中小學階段。

——遼寧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羅英智

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要走出一個誤區,那就是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應試也是一種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以遼寧省實驗學校為例,我們已經改變了過去的評優方式,不再評優秀幹部、三好學生,而是設立全面發展獎、擔當獎、超越獎以及各個方面的“校園達人”。這樣做,就是鼓勵孩子全面發展、有責任感、有團隊合作意識、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遼寧省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張麗文

關注學業品質

學業品質,是對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注意力等各種學習能力的綜合評價,其中也包括德育內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人際互動能力、面對挫折能力以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都會影響到他的學業品質。在學前和小學階段,父母嚴加管理,孩子的成績可能不錯,但如果他的學業品質不好,到了中學階段各種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巴學園學能學院院長、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張瑩

對於“成功有定義嗎”您有何高見?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