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西山坪強制隔離戒毒所堅持15個月上演戒毒人員“變形記”

近日,重慶市西山坪強制隔離戒毒所收到群眾送來的一面錦旗,上面繡著十六字“感謝警官 關懷教導 擺脫毒魔 重獲新生”。這面錦旗承載著民警以驚人毅力堅持15個月教育戒治讓一名戒毒人員發生“變形記”的故事,

故事的背後是全所民警日復一日對戒毒工作的執著和追求,是西山坪所致力提升教育戒治品質的真實寫照。

突遭變故

他變身“行走的火藥桶”

2016年初,一大隊戒毒人員周某入所後不久,表現出狂躁、攻擊他人的精神障礙臨床症狀。

聽到這件事後,大隊長黃懷江親自去找他和周圍的戒毒人員作了瞭解。原來是周某的妻子與他離婚、帶走了女兒,這件事對他產生了極大刺激。

瞭解情況後,黃懷江立即將周某送醫診治。經診斷,周某所患疾病是“活性物質精神障礙”,是長期吸毒所致,由於自己無法管理情緒,周某如同一個“行走的火藥桶”,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

因人施教

民警對他展開15個月“攻堅戰”

針對周某的實際情況,大隊專題研究制定了周某的戒治方案,民警們帶著“啃下硬骨頭、攻下硬堡壘”的信心和勇氣,

從四個突破口對周某展開了“攻堅戰”:在生活上關心他,噓寒問暖;在精神上幫助他,多名民警跟進管理,疏導情緒;在環境上愛護他,為他營造相對輕鬆的氛圍減輕其思想壓力;在健康上關愛他,定期帶周某去檢查身體,監督他按時服藥。

看似十分簡單的四個舉措,民警一做就堅持了15個月。在最初的幾個月裡,效果並不明顯,周某的情況時好時壞,但大隊民警沒有放棄,堅持對他進行教育攻堅,隨著時間的累積,周某的身體與心理狀況不斷得到修復,一點一點慢慢好轉。

牽線搭橋

眾親幫教讓他洗心革面

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周某,大隊長黃懷江多次親自電話聯繫他的家人,及時給他們交流周某在所情況,講述親情對周某戒治的積極作用。在黃懷江的熱情感召下,周某的家屬深受感動並積極行動起來。70多歲的老母親隔三差五給兒子打電話,教育他好好接受戒治;兩位姐姐每週都堅持前來探視,對弟弟進行說服教育。

“弟弟,父親去世了,母親年邁,行動不方便,來不了。但她想你啊,經常夜裡睡不著,以淚洗面。”

“我們本來不想管你,但是看到警官們這麼幫助你,作為家人,我們不能放棄。”

“你的家被你整散了,你要改啊。”

“老婆走了,孩子是你的。你要負起責任來。”

“弟弟,好好表現,早點出來。我們等你回家。”

在親情的感化下,周某淚流滿面,一再表示悔改。

成效明顯

一腔感激匯進一面錦旗

經過15個月的努力,周某病情穩定、身體基本康復,不再狂躁不安,精神狀態也變得神采奕奕。兩個姐姐看在眼裡,十分欣喜。母親也深感欣慰,她感慨地說:“在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兒子重新做人,真是值了。”高興之餘,她們想到了為之努力的民警們,正是這群民警對待戒毒人員無微不至、不輕言放棄、想盡各種辦法挽救戒治他們的親人。

為感謝民警的堅持不懈, 家屬們送來一面錦旗,千言萬語、一腔感激之情彙聚其中。面對錦旗,民警們既感受到付出後得到認可的喜悅,更感受到責任和動力。大隊長黃懷江說出了民警的心聲:“錦旗不僅是群眾的認可,更是來自群眾的鞭策和鼓勵。一想到有那麼多雙期盼的眼睛在關注著戒毒工作,我們就有了戰勝任何困難的勇氣和動力。”

“弟弟,父親去世了,母親年邁,行動不方便,來不了。但她想你啊,經常夜裡睡不著,以淚洗面。”

“我們本來不想管你,但是看到警官們這麼幫助你,作為家人,我們不能放棄。”

“你的家被你整散了,你要改啊。”

“老婆走了,孩子是你的。你要負起責任來。”

“弟弟,好好表現,早點出來。我們等你回家。”

在親情的感化下,周某淚流滿面,一再表示悔改。

成效明顯

一腔感激匯進一面錦旗

經過15個月的努力,周某病情穩定、身體基本康復,不再狂躁不安,精神狀態也變得神采奕奕。兩個姐姐看在眼裡,十分欣喜。母親也深感欣慰,她感慨地說:“在我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兒子重新做人,真是值了。”高興之餘,她們想到了為之努力的民警們,正是這群民警對待戒毒人員無微不至、不輕言放棄、想盡各種辦法挽救戒治他們的親人。

為感謝民警的堅持不懈, 家屬們送來一面錦旗,千言萬語、一腔感激之情彙聚其中。面對錦旗,民警們既感受到付出後得到認可的喜悅,更感受到責任和動力。大隊長黃懷江說出了民警的心聲:“錦旗不僅是群眾的認可,更是來自群眾的鞭策和鼓勵。一想到有那麼多雙期盼的眼睛在關注著戒毒工作,我們就有了戰勝任何困難的勇氣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