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宮派多名“政委”監督內閣高層是否忠心

為確保新內閣對總統的絕對忠心,白宮低調地在各內閣部長身邊安排了多名“眼線”,緊盯著內閣高層的一舉一動,這樣的做法,有批評聲音認為將滋生不信任感。

至少16名白宮“眼線”

在環保署,有高層透露,在被派到環保署4周之後,白宮顧問本頓(Don Benton)因為在政策會議上過多提出干涉意見而惹怒了環保署署長斯科特·普瑞特,因此開始被排除在多場內部會議之外。

在交通部,白宮指派顧問普格列瑟(Anthony Pugliese)的辦公室離趙小蘭的辦公室近到只有20步,參與一些關於基建和公共用地的決策會議,並頻繁往來於白宮和交通部之間。

而在國防部,他們背後把白宮派來安插在國防部長馬蒂斯身邊的前海軍陸戰隊軍官拜爾斯(Brett Byers)喚作“政委(commissar)”。

白宮副幕僚長迪爾本(Rick Dearborn)負責統管這些“眼線”

《華盛頓郵報》獲得的一些白宮情報顯示,即便現在特朗普內閣部長各自下轄的領導班子都還沒成型,他們的身邊已經被安插了白宮的“眼線”,

盯著內閣高層是否忠誠,但在明面上,這些人被冠以“高級白宮顧問”的職位,辦公室緊鄰各部長辦公室。

從航空航天局到能源部,這樣的“白宮顧問”至少有16名。

但是,這些顧問並不向內閣部長彙報,而是向白宮主管政策的副幕僚長迪爾本(Rick Dearborn)彙報,迪爾本的手下馬什博恩(John Mashburn)則每週與這些顧問召開例會。

《華盛頓郵報》提到,白宮派出的這些安插到各部門的高級顧問來自于政商各界,

但對各自部門的業務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他們中間有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成員,前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工作人員,保守派意見人士,說客和企業家。

比如,安插在國土安全部的Frank Wuco就曾是一名安全顧問,他對恐怖主義威脅和伊斯蘭文明曾有過激進的描述;在國務院,曾在特朗普團隊負責全國場地協調的Matt Mowers被安插為高級顧問,就在國務卿蒂勒森套間旁邊工作,但不向蒂勒森彙報。

據報導,這群白宮派出的顧問被稱為“碉堡團隊”,核心工作職責就是緊盯著各部長及部內高層,確保他們正在執行特朗普所下達的命令,不偏離白宮的政策方向。他們從1月20日就開始工作,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各自部門完全瞭解政府將要推翻的政策,並審查新的政策。

滋生不信任

分析認為,安排“眼線”與傳統意義上的白宮聯絡人有所不同,贊同的人認為這種做法很聰明,

適合新老政府交替時確保政策不走樣;而反對者批評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內閣裡滋生不信任感,甚至導致混亂和低效。

也有一種分析是,特朗普和目前內閣中的多數領導人並沒有長期友誼或者親密的私人關係,因此確保他們的忠誠是一大要務。一個白宮官員認為,這些內閣部長坐上了現在的位子,就不再是代表他個人了,尤其是,內閣中不少成員此前還是公司高管,而這種角色轉換對於很多人來說很難。

白宮對此諱莫如深,但也有匿名人士向媒體透露,這樣的人事安排是為了確保各部門值得信賴,在新老政府交替期,這些顧問是白宮樞紐和各部門之間的主要聯絡點。

實際上,奧巴馬、小布希和克林頓政府都沒有採取這種做法,更準確地說,他們並沒有成功。

以往的美國政府並非沒有試圖在各聯邦部門安插總統眼線,但是效果不一。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管控就很密切,他直接要求政府高層彙報他們各自部門的運營情況,這樣的做法引來了國務院和國防部的一些不滿,私下抱怨奧巴馬在一些關鍵決策上的管理太微觀。

奧巴馬曾試圖在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 Holder)身邊安插自己的副手進行密切“監視”,但這樣的做法激怒了霍爾德並遭到他的阻撓而最終作罷。前國防部長蓋茨也趕走了一名被派來監督他執行亞洲政策的高官。

而這種角色轉換對於很多人來說很難。

白宮對此諱莫如深,但也有匿名人士向媒體透露,這樣的人事安排是為了確保各部門值得信賴,在新老政府交替期,這些顧問是白宮樞紐和各部門之間的主要聯絡點。

實際上,奧巴馬、小布希和克林頓政府都沒有採取這種做法,更準確地說,他們並沒有成功。

以往的美國政府並非沒有試圖在各聯邦部門安插總統眼線,但是效果不一。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管控就很密切,他直接要求政府高層彙報他們各自部門的運營情況,這樣的做法引來了國務院和國防部的一些不滿,私下抱怨奧巴馬在一些關鍵決策上的管理太微觀。

奧巴馬曾試圖在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 Holder)身邊安插自己的副手進行密切“監視”,但這樣的做法激怒了霍爾德並遭到他的阻撓而最終作罷。前國防部長蓋茨也趕走了一名被派來監督他執行亞洲政策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