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端午季的楊梅

中飯後,同事回單位,買了些楊梅回來,在走廊間碰到,

隨手拿了兩個。

在水龍頭下沖淨,入口,汁水淋漓,滴了一滴在地上,梅紅淹然。擦嘴時,紙巾上也著色不少,像染指甲的鳳仙花。

昨晚,妹妹拿了幾個鹹鴨蛋來,今天中飯,菜色便多了一味。咸鴨蛋、楊梅、菜場的粽葉和艾草,還有我家陽臺開得正好的梔子花,這些鏡頭拼在一起,告訴人們,端午節近了……是的,這些都是端午前後的獨特風景!

春夏之交多雨水。大概是小學四年級吧,在或滂沱或淅瀝的雨季中,

語文課本裡,正學著《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

“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

端午節過後,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

…… ”

這篇課文,我至今記得,除了因為從中學會了兩個生詞(貪婪、吮吸)外,還寄託了鄉愁。

故鄉多果樹,唯獨沒有楊梅,只在遙遠的後山半山嶺中,有兩棵野生的。每年這個時節,村裡的野孩子們,往往借砍柴之名,在野楊梅樹下聚集。楊梅還只淡紅時,就被洗劫一空,樹下紛紛然,全是孩子們爬樹亂摘掉下的狹長的葉子。我托弟弟的福,可以嘗到不少,酸而有味,是童趣之味。

後來認識了現在的先生。

聊天時得知他老家有很多碩大的楊梅樹,羡慕無比。第一次去他家裡,他帶我去山坡上看,果然蔥蘢有年頭。那時是五月,枝頭綴滿了青紅相間的楊梅。我說,哪時候等楊梅熟了,再回來看,一定很壯觀,再回來看,一定很壯觀,回城後,時間不是那麼能自由支配,轉眼一年年就這麼錯過了。

母親曾給我講過一個淒美的關於楊梅花的故事。有個少女,非常心靈手巧,只要她看過的花,都能繡出來。這少女有個遺憾,就是從來沒有看過楊梅花。她聽老人們說,楊梅花只在除夕之夜淩晨時候開放,不能看的,看到的人都會死去。少女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守在樹下,看到花開的那一刻,心滿意足的閉目而逝了。

所以,所有的花中,

楊梅花是最詭異的。

後來讀到一篇文章,得知楊梅花是存在的,只是開放的時間很短,開的花又小,不容易被人看到。在植物界,楊梅的花和果都堪稱異數。楊梅花的形狀被稱為柔荑花序。“柔荑”一詞出自《詩經-碩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意為美人的素手像初生的茅莖一樣柔嫩纖小,肌膚像羊脂般光潔平滑。柔荑花序是指花軸較小的單性穗狀花,常見的有柳絮等。

想起我和女兒玩的一個遊戲,四季開什麼花,結什麼果?春天開花不必說是非常多的,但大部分要到秋天結果;夏天開花的卻要想一想。一一數出,還真不少,梔子花、紫薇花、木槿花、石榴花、荷花……結果的有枇杷、水蜜桃、荔枝、西瓜,還有楊梅……

端午前後,因為這些時令花果的點綴,更顯質感豐厚。

傳統節日的美好往往就在這些相關的小物事上,一年一年,如約而至,古韻綿長

想起我和女兒玩的一個遊戲,四季開什麼花,結什麼果?春天開花不必說是非常多的,但大部分要到秋天結果;夏天開花的卻要想一想。一一數出,還真不少,梔子花、紫薇花、木槿花、石榴花、荷花……結果的有枇杷、水蜜桃、荔枝、西瓜,還有楊梅……

端午前後,因為這些時令花果的點綴,更顯質感豐厚。

傳統節日的美好往往就在這些相關的小物事上,一年一年,如約而至,古韻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