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農產品就不會滯銷了嗎?

今年農產品滯銷問題一直沒有停歇,現在就連豬肉、雞蛋也是跌到了歷史最低值!產品滯銷在世界各國都有,但是我國像今年出現這種農產品全面跳水的現象還是不多見的!網上有人說農村現在土地確權允許流轉後,

農產品規模化現代化經營後,農產品滯銷問題就解決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敢苟同,發達國家幾百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我國就可以如此簡單的解決嗎?今天咱們從這幾方面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農村土地流轉集中是土地經營權的租賃集中,不是土地所有權的變更。我國農村耕地是集體所有的,這個是政策問題,是無法改變的!我國的規模化農業的重點不在於土地面積多大,

而是經營理念的變化。小農種植是以自給自足為目標,規模化經營是以掙錢盈利為目標。國家鼓勵適度規模的農業經營,怎麼理解呢?我認為依靠種地就能滿足家庭需求的農業生產就是適度規模,而不是說只有上千萬畝才叫規模農業。

有些專家總是拿國家的糧食安全為理由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化。什麼才是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一種能力,

而不是現狀。倉庫裡糧食很多不叫糧食安全,那叫糧食過剩。當前的糧食夠吃,吃完能買得到,自己買不到時有足夠的土地和資源在短時間內種出來,這才叫糧食安全。

中國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種田的人太多。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決定農民家庭收入的,不是農產品的價格,而是農產品的“收益”。例如5畝地,每畝賺2000,只有一萬塊,如果是50畝地,哪怕每畝只掙1000,家庭收入也有5萬元。那麼,一個家庭有能力種到50畝地嗎?以前依靠人力是不行的,但是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別說50畝,500畝甚至5000畝也是可以的!

因此即使糧食價格明天翻倍,只種5畝水稻的農民家庭維持不了家庭的正常開支!

社會對我國農業產業屬性認識上有偏見,

農業在他們眼裡不是一個產業而是問題!

當農業作為一種經營產業時,經營者往往都是通過價格波動來盈利的。即“農產品價格高的時候掙大錢”,“農產品平價時掙小錢”,“農產品低價時虧錢”。有價格週期,經營者才能掙錢。

農產品作為商品,價格有升有降符合市場規律,誰規定了農民種田只需掙錢不許虧錢?更何況現在只是“少賺”,還不是虧錢。有降價,才能倒逼農業產業效益提升,才有產業發展進步。

如果只是依靠國家補貼,那這樣的產業是不會長久的,要知道糧食價格補貼是個無底洞。以小麥為例,我國今年小麥產量大致是1.3億噸,每斤小麥補貼1毛錢,就是260億,其他農作物就更多了,國家財政如果都拿來補貼,經濟還怎麼發展?

農業都在產業化是大勢所趨,農產品也必須商品化,但有些人始終在用固定思維來看待農業,認為“糧食是特殊的”,一旦商品化就會無人種糧,就會被國外控制。

簡單的例子,10年前農村還有很多家庭養雞鴨的,那時候規模化養雞場還不多。現在已經很少有農家養雞了,可是我們吃不上雞肉了嗎?何況現在雞蛋價格一直下跌!

農村土地流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國家政府也一直在強調,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適度流轉規模化!

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還是會有農產品滯銷問題,只是在科學規劃,充分瞭解市場需求的新農人精細計畫下,農產品滯銷問題應該會逐漸減少,即使滯銷,由於他們的銷售管道比較多,也不會產生大的損失!

至於土地流轉後糧食安全的問題就更不用擔心了,只要農產品效益上來了,多的是人願意去種植。但是需要應該警惕的是“不可逆”的改變。如果在耕地上造了房子和工廠土壤被污染,這些土地就真的不能用了。我支持國家對土地用途的管制,支持對土地污染的治理,但是擔心沒有人種地,這完全是杞人憂天,如果在家種地比外出打工掙錢多,相信有大把的農民都會回來種地的,何愁沒人種地呢?

經濟還怎麼發展?

農業都在產業化是大勢所趨,農產品也必須商品化,但有些人始終在用固定思維來看待農業,認為“糧食是特殊的”,一旦商品化就會無人種糧,就會被國外控制。

簡單的例子,10年前農村還有很多家庭養雞鴨的,那時候規模化養雞場還不多。現在已經很少有農家養雞了,可是我們吃不上雞肉了嗎?何況現在雞蛋價格一直下跌!

農村土地流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國家政府也一直在強調,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適度流轉規模化!

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還是會有農產品滯銷問題,只是在科學規劃,充分瞭解市場需求的新農人精細計畫下,農產品滯銷問題應該會逐漸減少,即使滯銷,由於他們的銷售管道比較多,也不會產生大的損失!

至於土地流轉後糧食安全的問題就更不用擔心了,只要農產品效益上來了,多的是人願意去種植。但是需要應該警惕的是“不可逆”的改變。如果在耕地上造了房子和工廠土壤被污染,這些土地就真的不能用了。我支持國家對土地用途的管制,支持對土地污染的治理,但是擔心沒有人種地,這完全是杞人憂天,如果在家種地比外出打工掙錢多,相信有大把的農民都會回來種地的,何愁沒人種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