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順豐菜鳥之戰:未來已至,除了行政干預,沒有武器保護公眾利益?

中國最大的快遞物流企業

順豐控股

VS

中國最大的物流及供應鏈平臺

菜鳥網路

在互聯網上沒有硝煙的隔空互懟

終於在管理部門直接介入後

終於落下帷幕

據國家郵政局網站消息:

6月2日晚,國家郵政局召集菜鳥網路和順豐速運高層來京,就雙方關閉互通資料介面問題進行協調。雙方同意從6月3日12時起,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資料傳輸。

“兩強”罷戰,圍觀者漸漸散去,只留下無故遭受池魚之災的買家賣家們,在松了口氣之余一頭霧水。

但所有人都隱約感受到,這事非比尋常。未來或因此而改變!

羅生門:無從考證的“第一顆子彈”

幾乎所有媒體在報導菜鳥順豐之爭時,都顯得十分謹慎。因為從公開的資訊來看,沒有人能說清點燃紛爭之火的板子,更應該打在誰身上。

6月1日14時 菜鳥首先對外披露了雙方的分歧。在聲明中,菜鳥直指順豐單方面阻斷數據聯通。同時,菜鳥建議商家暫時停止使用順豐發貨。

6月1日16時 順豐有關負責人對媒體回應稱,菜鳥在5月已經以資料安全為由停止與順豐旗下平臺“豐巢”的合作。6月1日0時,菜鳥下線豐巢介面資訊。

6月1日18時 “接戰”雙方先後再次發聲,菜鳥和順豐的公關部門都將目光放在了“資訊安全”這塊高地上。菜鳥稱此前為了保護消費者資訊安全,準備進行資訊安全升級,但順豐不配合。而順豐則以“菜鳥出於自身商業利益,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資訊”回應。

此後的26個小時裡。騰訊雲、京東、美團、網易、蘇寧等各大互聯網企業,圓通、全峰等知名物流公司紛紛各自選邊,表態站隊。

當事方口水戰正酣,6月2日淘寶平臺的商家、用戶們卻首先嘗到了這枚被硬塞來的苦果:由於淘寶平臺無法調取順豐的物流資訊,賣家們無法上傳順豐快遞單號,不能點擊發貨。

在管理部門的協調下,一場危機終告化解。但在各方選擇“和氣生財”後,

對這場糾紛的來龍去脈,公眾可能再也無從知曉。

大數據時代:爭奪資料就是爭奪未來

圍繞菜鳥與順豐一場“擦槍走火”,從合縱連橫到產業整合,分析者眾,內幕亂飛。但繞不開的,終究是“數據”二字。物流資料的價值,體現在流程和終端兩點上。

作為買家,我們可能都曾有這樣的體驗:有時物流進度幾天都杳無音信,卻在某個早晨突然一連更新數條資料。

用戶體驗決定著企業聲譽,企業聲譽就是無形的資產。

對於商品來說,物流流程資料本身就能帶來價值。比如對於部分缺乏驗真手段,或驗真成本過大的商品來說,地理來來源資料可能是對其品質的唯一保證。此時,掌握了資料的控制權就等於掌控了整個行業。

而物流資料的更大用武之地,還是在掌握終端上。“最後一公里”這個熟悉的問題,也是困擾物流行業的頑疾。從配送站到用戶手中這短短的距離,竟然會占到物流全程成本的30%之巨。

在對物流大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企業可以整合與調配包括供貨、倉儲、流通環節的整條供應鏈,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當低成本順著產業鏈傳導為高品質與低價格的服務,企業就能獲得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

物流領域只是一個縮影,大資料時代裡的所有商業主體都將以資料為血液,為全身輸送活力,維繫生命。在資訊化時代,數位技術是攻城掠地的手段;而在大資料時代,交戰各方爭奪的已是資料本身。這種爭奪,不僅不會因雙方握手言和而結束,反而因為紛爭讓社會全部注意到資料的重要性而加入到對資料的爭奪戰中去。

中國的互聯網巨無霸們能否扛住“洗牌”的重壓,是未來的重要看點。

公共利益應當成為資料之爭的禁區

當資料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就很難期待這裡能夠自發地實現永久和平。

止戈,還要靠法治。

2017年1月,全國首部大資料地方法規《貴州省大資料發展應用促進條例》在貴州出臺,首次規定了政府公共資料應對社會開放。公共資料來源於政府部門履行公共管理職責的過程,是屬於全社會的資源,對其共用開放是大資料時代中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

但是,對於企業的資料管理則不能簡單複製同樣的邏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其產品、管道、使用者資料往往構成核心競爭資訊,甚至商業機密。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不法獲取、傳播、利用這些資料,可能承擔民事,乃至刑事責任。如果說對政府部門的大資料立法,要對不公開信息列明負面清單,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利用資料是其自由,只是需要對不得踏足的領域設定禁區。

禁區範圍依行業不同或有大小,但其核心只有一個:公共利益。

企業依靠為社會提供產品與服務生存,與面向的用戶群體是枯榮與共的關係。出於自身發展本能,對於可能損害多數用戶利益的行為,企業應當尤為慎重。更何況,對於為它們提供土壤紮根生長的社會,企業更應當長存一分責任,一分感激。在考慮企業發展時,縱然不能總是與承擔的社會責任同等衡量,但在可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時,卻不可缺少一份“不為”之心。

這要靠行業自律,但更需要以有關法律為框架的依法治理。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當世界正在邁向大資料時代,未來存在著我們之前從未意識到的矛盾,更存在著從未想到過的機遇。直面挑戰,抓住機遇,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是法治道路上一個引人注目的時間節點。

而物流資料的更大用武之地,還是在掌握終端上。“最後一公里”這個熟悉的問題,也是困擾物流行業的頑疾。從配送站到用戶手中這短短的距離,竟然會占到物流全程成本的30%之巨。

在對物流大資料的分析基礎上,企業可以整合與調配包括供貨、倉儲、流通環節的整條供應鏈,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當低成本順著產業鏈傳導為高品質與低價格的服務,企業就能獲得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

物流領域只是一個縮影,大資料時代裡的所有商業主體都將以資料為血液,為全身輸送活力,維繫生命。在資訊化時代,數位技術是攻城掠地的手段;而在大資料時代,交戰各方爭奪的已是資料本身。這種爭奪,不僅不會因雙方握手言和而結束,反而因為紛爭讓社會全部注意到資料的重要性而加入到對資料的爭奪戰中去。

中國的互聯網巨無霸們能否扛住“洗牌”的重壓,是未來的重要看點。

公共利益應當成為資料之爭的禁區

當資料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就很難期待這裡能夠自發地實現永久和平。

止戈,還要靠法治。

2017年1月,全國首部大資料地方法規《貴州省大資料發展應用促進條例》在貴州出臺,首次規定了政府公共資料應對社會開放。公共資料來源於政府部門履行公共管理職責的過程,是屬於全社會的資源,對其共用開放是大資料時代中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

但是,對於企業的資料管理則不能簡單複製同樣的邏輯。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其產品、管道、使用者資料往往構成核心競爭資訊,甚至商業機密。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不法獲取、傳播、利用這些資料,可能承擔民事,乃至刑事責任。如果說對政府部門的大資料立法,要對不公開信息列明負面清單,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利用資料是其自由,只是需要對不得踏足的領域設定禁區。

禁區範圍依行業不同或有大小,但其核心只有一個:公共利益。

企業依靠為社會提供產品與服務生存,與面向的用戶群體是枯榮與共的關係。出於自身發展本能,對於可能損害多數用戶利益的行為,企業應當尤為慎重。更何況,對於為它們提供土壤紮根生長的社會,企業更應當長存一分責任,一分感激。在考慮企業發展時,縱然不能總是與承擔的社會責任同等衡量,但在可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時,卻不可缺少一份“不為”之心。

這要靠行業自律,但更需要以有關法律為框架的依法治理。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當世界正在邁向大資料時代,未來存在著我們之前從未意識到的矛盾,更存在著從未想到過的機遇。直面挑戰,抓住機遇,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是法治道路上一個引人注目的時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