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土耳其曾被美國核保護傘忽悠 最終淪為過牆梯

儘管周邊鄰國強烈反對,美國“薩德”反導系統仍於6日晚間閃電運抵韓國。一些韓國媒體歡呼,此舉意味著韓國由此得到美國反導保護傘的庇護。但這把所謂的“保護傘”真能讓人安心嗎?1961年,

美國同樣是打著為歐洲盟友提供核保護傘的名義,將15枚“朱庇特”中程導彈部署到土耳其“抵禦蘇聯的威脅”。感恩戴德的土耳其沒想到的是,在一年後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蘇竟背著自己達成秘密協定,強行收回了這把“保護傘”。

餡餅

上世紀50年代末,冷戰迎來第一輪軍備競賽高☆禁☆潮。隨著彈道導彈技術的初步成熟,美蘇都不約而同地將這種武器裝上核彈頭,作為威懾對手的戰略級撒手鐧。

當時在廣袤的歐洲平原上,蘇聯紅軍的裝甲洪流已經佔據明顯優勢,北約不得不想“歪招”加以應對。為保護“自由世界”不受蘇聯入侵,美國建議由歐洲盟友出動常規部隊作為主要防護力量,而美國則負責提供“核保護傘”。美國的建議背後自然打著如意算盤:通過在歐洲部署核導彈,不但可以強化美歐關係,而且還可以讓歐洲部隊充當抵擋蘇聯進攻的第一波炮灰。

不過歐洲盟友對美國的小算盤也心知肚明——蘇聯當時重點發展的洲際導彈其實針對的並非歐洲國家,而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是,哪個歐洲國家部署了美國核導彈,上千枚蘇聯核導彈必然會轉而對準它。

儘管出於對蘇聯的恐懼,1957年北約正式決議部署針對蘇聯縱深地區的中程核導彈,但法國、西德、希臘等北約國家均態度消極,相繼拒絕了部署美國核導彈的提議。1958年,美國開始重點給土耳其“做工作”。

必須說,在部署核導彈問題上,土耳其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作為與俄羅斯廝殺數世紀的世仇、又是和蘇聯接壤的北約前沿國家,土耳其對蘇聯保持高度警惕,一直保留著龐大的武裝力量以防入侵。

當時土耳其在北約內部處於不受重視的邊緣地位,因此在土耳其看來,美國核導彈部署計畫就如同“從天而降的餡餅”,不但可以用最小的代價“間接獲得核武器”,“威懾蘇聯的任何輕舉妄動”,而且還能強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尋求更多的美國軍事援助。

在1959年1月美土關於部署“朱庇特”中程導彈的談判中,土耳其表現得極其迫切,以至於美國談判代表喬治·哈裡斯形容說,“土耳其方面對這些導彈的熱情,遠超美國向他們提供導彈的熱情”。部署工作進展神速,1962年初,美國駐土“朱庇特”導彈部隊就相繼進入戰備值班。土耳其媒體形容說,“這是西方盟友用核武器抵禦蘇聯對土耳其侵犯的象徵”,“激發了整個民族的自豪感”。不過當時《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辛辣地嘲諷了這種想法:“蘇聯有上千枚核導彈對準歐洲,土耳其卻認為擁有15枚核導彈就可以取得戰略均勢。”

陷阱

正如法德等國所料,美國核導彈進駐土耳其的計畫,立即觸動了蘇聯的“逆鱗”。“朱庇特”中程導彈作為一款早期研製的導彈,存在準備時間長、維護技術複雜等諸多不足,唯一值得稱道的優點就是相對射程遠。部署在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就如同插在蘇聯腹部的一把長劍,其射程覆蓋蘇聯整個西部精華地區。一旦核大戰爆發,從這裡起飛的“朱庇特”10分鐘內就可以讓基輔、哈爾科夫等蘇聯大部分工業城市變成焦土。蘇聯政府對美土核導彈部署計畫曾多次發出嚴正警告,但美土並不為所動。

在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眼裡,美國之所以堅持在土耳其部署“朱庇特”導彈,無非就是欺負蘇聯無法對等回擊。赫魯雪夫在回憶錄中表示,1962年5月訪問保加利亞時,他突然想到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主意。“美國人用軍事基地包圍我們,用核武器威脅我們。而他們將知道當敵人導彈對準你的時候是什麼滋味。我們幹的也不過是讓美國人知道自己的國土和人民遭受威脅是什麼感覺”。1962年7月,古巴領導人卡斯楚訪問蘇聯時,雙方簽署了蘇聯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秘密協定。根據該協定,蘇聯將向古巴運送42枚射程為2000-4000公里的中程導彈以及配套的防衛武器——這是蘇聯式“以牙還牙”的典型報復模式。

之後發生的就是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0月14日,美國偵察機拍攝到蘇聯正在古巴建設的導彈基地,這裡距離美國僅90英里,可在沒有預先警告的情況下向美國發動核襲擊;10月22日,震怒的美國總統甘迺迪發表廣播講話,宣佈將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撤走已經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在緊張的對峙之後,10月28日蘇聯最終同意從古巴撤軍。

西方習慣於高調宣傳古巴導彈危機以蘇聯的丟臉撤軍而結束,但美國用撤出駐土“朱庇特”導彈作為讓步條件卻甚少提及。最新的解密檔案顯示,當年的危機雖然劍拔弩張,但最終還是通過美蘇幕後妥協而化解,美蘇事實上是“雙贏”。赫魯雪夫曾在公開信中建議用美國從土耳其撤出核彈作為蘇聯從古巴撤軍的交換條件,儘管甘迺迪公開拒絕,但10月27日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與蘇聯駐美國大使會晤時達成秘密協定:只要赫魯雪夫將核彈撤出,美國不但承諾不再出兵古巴,而且還撤出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古巴導彈危機以美蘇相互妥協而告終後,兩國很快建立首腦熱線,並開始就限制核子試驗展開談判,最終達成核不擴散條約。

棄子

土耳其在整個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過程中一直被美國蒙蔽。古巴導彈危機爆發時,土耳其是第一個跳出來支持美國對古巴封鎖政策的國家。雖然土耳其非常清楚,一旦戰爭爆發,土耳其境內的美國導彈基地將首先面臨蘇聯核導彈的攻擊,但仍宣稱“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將履行對盟友的責任和義務”。儘管土耳其政府也聽到美蘇可能達成秘密協議的傳聞,但仍固執地相信“美國不會做出有損北約團結的決策”。

美國非常清楚“朱庇特”導彈對土耳其的特殊意義,土方絕不會輕易放棄。為防止美蘇秘密妥協方案節外生枝,在與蘇聯秘密談判的同時,美國一直向土耳其保證,“美國不會背著盟友做不透明的交易”,“甘迺迪總統拒絕與蘇聯就土耳其導彈問題舉行任何磋商”。

直到蘇聯宣佈從古巴撤出核導彈後,美國終於對盟友展示了真面目。美國通知土耳其方面,因為“朱庇特”導彈成為蘇聯發動攻擊的藉口,而且部署地點也已經暴露,因此美國決定將於1963年4月將其撤離土耳其。此舉立即引起土耳其朝野的憤怒。為減少土耳其政府的阻撓以保證按時撤軍,美國還假惺惺地提出一系列補償方案,包括考慮讓土耳其軍官擔任美國核潛艇的指揮官,以彌補土耳其在核威懾方面的損失。天真的土耳其人再次選擇了“相信盟友”。4月24日,15枚“朱庇特”導彈按時撤出土耳其,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之前許下的大部分承諾都泡湯了。

土耳其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淪為美國棄子,原先充滿期望的核保護傘轉眼成泡影,這被土耳其形容為“民族恥辱”,也極大挫傷美土軍事同盟關係,再加上後來雙方在賽普勒斯問題上的嚴重分歧,美土關係最終進入冰凍期。

不過當時《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辛辣地嘲諷了這種想法:“蘇聯有上千枚核導彈對準歐洲,土耳其卻認為擁有15枚核導彈就可以取得戰略均勢。”

陷阱

正如法德等國所料,美國核導彈進駐土耳其的計畫,立即觸動了蘇聯的“逆鱗”。“朱庇特”中程導彈作為一款早期研製的導彈,存在準備時間長、維護技術複雜等諸多不足,唯一值得稱道的優點就是相對射程遠。部署在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就如同插在蘇聯腹部的一把長劍,其射程覆蓋蘇聯整個西部精華地區。一旦核大戰爆發,從這裡起飛的“朱庇特”10分鐘內就可以讓基輔、哈爾科夫等蘇聯大部分工業城市變成焦土。蘇聯政府對美土核導彈部署計畫曾多次發出嚴正警告,但美土並不為所動。

在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眼裡,美國之所以堅持在土耳其部署“朱庇特”導彈,無非就是欺負蘇聯無法對等回擊。赫魯雪夫在回憶錄中表示,1962年5月訪問保加利亞時,他突然想到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主意。“美國人用軍事基地包圍我們,用核武器威脅我們。而他們將知道當敵人導彈對準你的時候是什麼滋味。我們幹的也不過是讓美國人知道自己的國土和人民遭受威脅是什麼感覺”。1962年7月,古巴領導人卡斯楚訪問蘇聯時,雙方簽署了蘇聯在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秘密協定。根據該協定,蘇聯將向古巴運送42枚射程為2000-4000公里的中程導彈以及配套的防衛武器——這是蘇聯式“以牙還牙”的典型報復模式。

之後發生的就是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0月14日,美國偵察機拍攝到蘇聯正在古巴建設的導彈基地,這裡距離美國僅90英里,可在沒有預先警告的情況下向美國發動核襲擊;10月22日,震怒的美國總統甘迺迪發表廣播講話,宣佈將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撤走已經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在緊張的對峙之後,10月28日蘇聯最終同意從古巴撤軍。

西方習慣於高調宣傳古巴導彈危機以蘇聯的丟臉撤軍而結束,但美國用撤出駐土“朱庇特”導彈作為讓步條件卻甚少提及。最新的解密檔案顯示,當年的危機雖然劍拔弩張,但最終還是通過美蘇幕後妥協而化解,美蘇事實上是“雙贏”。赫魯雪夫曾在公開信中建議用美國從土耳其撤出核彈作為蘇聯從古巴撤軍的交換條件,儘管甘迺迪公開拒絕,但10月27日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與蘇聯駐美國大使會晤時達成秘密協定:只要赫魯雪夫將核彈撤出,美國不但承諾不再出兵古巴,而且還撤出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古巴導彈危機以美蘇相互妥協而告終後,兩國很快建立首腦熱線,並開始就限制核子試驗展開談判,最終達成核不擴散條約。

棄子

土耳其在整個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過程中一直被美國蒙蔽。古巴導彈危機爆發時,土耳其是第一個跳出來支持美國對古巴封鎖政策的國家。雖然土耳其非常清楚,一旦戰爭爆發,土耳其境內的美國導彈基地將首先面臨蘇聯核導彈的攻擊,但仍宣稱“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將履行對盟友的責任和義務”。儘管土耳其政府也聽到美蘇可能達成秘密協議的傳聞,但仍固執地相信“美國不會做出有損北約團結的決策”。

美國非常清楚“朱庇特”導彈對土耳其的特殊意義,土方絕不會輕易放棄。為防止美蘇秘密妥協方案節外生枝,在與蘇聯秘密談判的同時,美國一直向土耳其保證,“美國不會背著盟友做不透明的交易”,“甘迺迪總統拒絕與蘇聯就土耳其導彈問題舉行任何磋商”。

直到蘇聯宣佈從古巴撤出核導彈後,美國終於對盟友展示了真面目。美國通知土耳其方面,因為“朱庇特”導彈成為蘇聯發動攻擊的藉口,而且部署地點也已經暴露,因此美國決定將於1963年4月將其撤離土耳其。此舉立即引起土耳其朝野的憤怒。為減少土耳其政府的阻撓以保證按時撤軍,美國還假惺惺地提出一系列補償方案,包括考慮讓土耳其軍官擔任美國核潛艇的指揮官,以彌補土耳其在核威懾方面的損失。天真的土耳其人再次選擇了“相信盟友”。4月24日,15枚“朱庇特”導彈按時撤出土耳其,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之前許下的大部分承諾都泡湯了。

土耳其在古巴導彈危機中淪為美國棄子,原先充滿期望的核保護傘轉眼成泡影,這被土耳其形容為“民族恥辱”,也極大挫傷美土軍事同盟關係,再加上後來雙方在賽普勒斯問題上的嚴重分歧,美土關係最終進入冰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