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要跑24小時”長沙鳴槍 近百支跑團從日出跑到日落

中國最年輕的超級耐力賽實力選手24歲的許秀濤(前排左三)準備起跑。

嘉賓發槍。

跑友開跑。

cosplay跑團。

跑友們為賽道的選手加油鼓勁。

華聲線上6月3日訊(記者 劉玉鋒)人的一生,總要做一兩件瘋狂的事。很顯然,頂著炎炎夏日,再伴著漫天星斗,從日出跑到日落,要跑24小時,就是令人刺激的事。

今天下午,繼5月13日西安首站,

“中國人壽•2017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首次走進長沙,在洋湖濕地公園鳴槍開跑。由7人到12人組合的近百支跑團,在這裡舉行24小時不間斷接力賽。

這是一場比拼體力和耐力的比賽,更是一場“娛樂至上”的24小時跑步秀,不少跑團取名古怪,有的甚至身著清朝古裝出賽。這個充滿團隊體育精神的賽事,因為這些“奇名異裝”的跑友們,變得更加活潑、歡快。

現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方勇,

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分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副行長黃河,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游軍,匹克體育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監劉翔,國際超級馬拉松冠軍許秀濤、眾輝體育總經理李璐共同為賽事鳴槍。

娛樂至上:身著古裝的cosplay團“就是腳勤”

下午2點多,長沙洋湖濕地公園歡快、熱鬧。

近百支跑步團體,在這裡安營紮寨,準備開啟“要跑24小時”接力賽。

走在林蔭道上,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帳篷和旗幟,cosplay跑團、香蕉人跑團、宇宙無敵運動天團…這些取名古怪有趣的跑團,給即將開幕的賽事添上了些許歡樂。

臨近開跑,主舞臺前,一群身著皇帝、太監、豬八戒等古裝的跑友,吸引了眾人眼球,他們也似乎很享受別人訝異的目光,左搖右擺地造出各種姿勢。

這個跑團名叫“cosplay團”。

身著太監服的跑主“表哥”告訴記者,他們參加比賽,不在乎成績,更在乎這種“娛樂自己,娛樂大眾”的跑步風。“這次我們來了12個人,有跑過馬拉松的大神,也有菜鳥級別的選手,成績不重要,我們更在乎的是,這麼枯燥的跑步活動,如何更加好玩有趣。”

問及團隊的安排,“表哥”兩手一攤表示,誰能跑得多就多跑點,無所謂人員安排。正說話間,跑團裡的“皇上”跑友,從賽道跑過,看到自己的隊友,“皇上”立馬跳起來,將帽子一甩,擺拍完後,又返身去撿帽子。身邊的跑友陸續超過他,卻絲毫不影響他繼續擺造型的決心。“健人就是腳勤,管他能不能跑贏別人,我們更在乎玩的過程。”表哥如此說道。

助力公益:安排戰術,馬拉松大神帶菜鳥完賽

為參加要跑24小時,來自科大跑團三隊的楊敏,早早地來到洋湖進行熱身運動,頭巾、毛巾、帽子等裝備一應俱全。

“挺興奮的,團隊裡有很多大神級跑友,他們經常參加馬拉松,跟他們一起跑步很帶勁。”楊敏說,為保證隊員們順利完賽,他們隊長不僅提前踩點,賽前還舉行了多次接力賽。“以前不怎麼聚集在一起跑步,沒想到,為準備這個活動,我們倒增進了感情。”楊敏說,跟著那些“大神級”跑友跑步,學到了很多長跑技巧。

聽說今晚被安排在淩晨3點接力跑,楊敏透露,看見過淩晨5點的太陽,倒很想體驗一把淩晨3點跑的感覺。

要跑24小時,不僅是“大神”帶“菜鳥”,更重要的是,賽事與公益的結合。今年,賽事繼續與姚基金、東方絲語漸凍人基金展開公益合作。完賽隊伍的總跑量達到260至300公里之間和300公里以上,組委會將以該跑團的名義進行公益捐助。

“我們就是沖著公益來的,因為跑步奉獻愛心,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跑友“湘江”說,在酷熱難耐的長沙,為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不少跑團精心安排了戰術。剛開始,每位跑友只跑一圈適應環境。等到了傍晚,再調整戰術,跑團裡的資深跑友,將多跑幾圈,為其他跑友分憂解難。

頂著烈日暴曬奔跑,伴著黑夜孤獨跑,再等待黎明的到來,這種跑步將有什麼樣的體驗?明天,華聲線上記者將繼續帶來更精彩的報導。

【對話】

眾輝體育李璐: 要跑24小時,架起團隊挑戰極限的橋樑

舉辦要跑24小時的初衷是什麼?它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為何會選擇落地長沙?6月3日下午,華聲線上記者專訪眾輝體育總經理李璐,聽她解答相關問題。

華聲線上:為什麼選擇要跑24小時?它的意義是什麼?

李璐:

因為要跑24小時,我們會發現,有些做不了的事情是可以完成的。其實,就像每個人生活,一定會經歷特別困難的時候,這跟24小時跑很像,當過了12、13個小時,大家都很疲勞,快挺不過去的時候,有一群人互相鼓舞,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成就感是生活中體會不到的。這就是舉辦要跑24小時的核心意義。

從推廣體育來說,很多剛跑步的人跑不了馬拉松,那麼在要跑24小時裡,一個不厲害的人和大神組成團隊,得到非常牛的成績,這對於初學者堅持跑步、熱愛運動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華聲線上:要跑24小時已走過三個年頭,有無發生讓你感動的人或事?

李璐:

華聲線上:“要跑24小時”今後將有什麼具體規劃?

李璐:

“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從創辦初期的一年一站到現在的一年十站,離不開全國跑友的大力支持。過往每年的比賽,都有從全國各地趕過來參賽的跑團,這對於一個團隊比賽來講是相對困難的,所以,我們萌生了將賽事帶到更多城市的想法。另外,“要跑•2小時”是一個讓跑步菜鳥也可以跑得很快樂的比賽,將賽事落地更多的城市無疑會吸引更廣泛的跑步人群參與其中,然後讓更多人體會到運動帶給他的意義。

華聲線上:今年,“要跑24小時”首次落地長沙,選擇長沙的理由是什麼?

李璐:

長沙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城市,無論是景色和飲食,都很有意思。這裡也是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我很喜歡這個城市。

華聲線上:現在很多體育與公益掛鉤,這個賽事也將助力公益。你怎麼看待這兩者間的關係?

李璐:

為什麼這麼多的體育賽事做公益,我想,這是人的一種需求。當我們跑步的時候,很明顯,我們的基本需求已滿足,正在追求自身的榮譽和成就感。這時候,給他人帶來幸福,應該是很多人內心最大意願。為了讓跑團達到指標,你要奮力跑步為別人捐錢。大家跑完以後都很關心排行榜,他們在乎的不是跑了多少名次,而是夠不夠捐款,為了給別人創造幸福而團隊協作。

【新聞多一點】

“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創始於2014年,由中國田徑協會、眾輝國際體育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是一項面向廣大跑者在24小時內持續進行的比賽。在北京、上海、廣州累計舉辦五場比賽,共計1000支次跑團參與,成為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團隊接力賽事。2017年,“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獲得中國田協官方授權,並將版圖擴展到全國十個城市。5月13日-14日,2017年首站“要跑•24小時”賽事在古城西安成功舉辦。“要跑24小時”要求以7-12人為一支隊進行挑戰,性別不限,參賽選手年齡要求在18-65歲之間,在所指定賽道24小時不間斷接力跑。

“皇上”立馬跳起來,將帽子一甩,擺拍完後,又返身去撿帽子。身邊的跑友陸續超過他,卻絲毫不影響他繼續擺造型的決心。“健人就是腳勤,管他能不能跑贏別人,我們更在乎玩的過程。”表哥如此說道。

助力公益:安排戰術,馬拉松大神帶菜鳥完賽

為參加要跑24小時,來自科大跑團三隊的楊敏,早早地來到洋湖進行熱身運動,頭巾、毛巾、帽子等裝備一應俱全。

“挺興奮的,團隊裡有很多大神級跑友,他們經常參加馬拉松,跟他們一起跑步很帶勁。”楊敏說,為保證隊員們順利完賽,他們隊長不僅提前踩點,賽前還舉行了多次接力賽。“以前不怎麼聚集在一起跑步,沒想到,為準備這個活動,我們倒增進了感情。”楊敏說,跟著那些“大神級”跑友跑步,學到了很多長跑技巧。

聽說今晚被安排在淩晨3點接力跑,楊敏透露,看見過淩晨5點的太陽,倒很想體驗一把淩晨3點跑的感覺。

要跑24小時,不僅是“大神”帶“菜鳥”,更重要的是,賽事與公益的結合。今年,賽事繼續與姚基金、東方絲語漸凍人基金展開公益合作。完賽隊伍的總跑量達到260至300公里之間和300公里以上,組委會將以該跑團的名義進行公益捐助。

“我們就是沖著公益來的,因為跑步奉獻愛心,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跑友“湘江”說,在酷熱難耐的長沙,為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不少跑團精心安排了戰術。剛開始,每位跑友只跑一圈適應環境。等到了傍晚,再調整戰術,跑團裡的資深跑友,將多跑幾圈,為其他跑友分憂解難。

頂著烈日暴曬奔跑,伴著黑夜孤獨跑,再等待黎明的到來,這種跑步將有什麼樣的體驗?明天,華聲線上記者將繼續帶來更精彩的報導。

【對話】

眾輝體育李璐: 要跑24小時,架起團隊挑戰極限的橋樑

舉辦要跑24小時的初衷是什麼?它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為何會選擇落地長沙?6月3日下午,華聲線上記者專訪眾輝體育總經理李璐,聽她解答相關問題。

華聲線上:為什麼選擇要跑24小時?它的意義是什麼?

李璐:

因為要跑24小時,我們會發現,有些做不了的事情是可以完成的。其實,就像每個人生活,一定會經歷特別困難的時候,這跟24小時跑很像,當過了12、13個小時,大家都很疲勞,快挺不過去的時候,有一群人互相鼓舞,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成就感是生活中體會不到的。這就是舉辦要跑24小時的核心意義。

從推廣體育來說,很多剛跑步的人跑不了馬拉松,那麼在要跑24小時裡,一個不厲害的人和大神組成團隊,得到非常牛的成績,這對於初學者堅持跑步、熱愛運動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華聲線上:要跑24小時已走過三個年頭,有無發生讓你感動的人或事?

李璐:

華聲線上:“要跑24小時”今後將有什麼具體規劃?

李璐:

“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從創辦初期的一年一站到現在的一年十站,離不開全國跑友的大力支持。過往每年的比賽,都有從全國各地趕過來參賽的跑團,這對於一個團隊比賽來講是相對困難的,所以,我們萌生了將賽事帶到更多城市的想法。另外,“要跑•2小時”是一個讓跑步菜鳥也可以跑得很快樂的比賽,將賽事落地更多的城市無疑會吸引更廣泛的跑步人群參與其中,然後讓更多人體會到運動帶給他的意義。

華聲線上:今年,“要跑24小時”首次落地長沙,選擇長沙的理由是什麼?

李璐:

長沙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城市,無論是景色和飲食,都很有意思。這裡也是偉人毛澤東的故鄉。我很喜歡這個城市。

華聲線上:現在很多體育與公益掛鉤,這個賽事也將助力公益。你怎麼看待這兩者間的關係?

李璐:

為什麼這麼多的體育賽事做公益,我想,這是人的一種需求。當我們跑步的時候,很明顯,我們的基本需求已滿足,正在追求自身的榮譽和成就感。這時候,給他人帶來幸福,應該是很多人內心最大意願。為了讓跑團達到指標,你要奮力跑步為別人捐錢。大家跑完以後都很關心排行榜,他們在乎的不是跑了多少名次,而是夠不夠捐款,為了給別人創造幸福而團隊協作。

【新聞多一點】

“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創始於2014年,由中國田徑協會、眾輝國際體育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是一項面向廣大跑者在24小時內持續進行的比賽。在北京、上海、廣州累計舉辦五場比賽,共計1000支次跑團參與,成為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團隊接力賽事。2017年,“要跑•24小時城市接力賽”獲得中國田協官方授權,並將版圖擴展到全國十個城市。5月13日-14日,2017年首站“要跑•24小時”賽事在古城西安成功舉辦。“要跑24小時”要求以7-12人為一支隊進行挑戰,性別不限,參賽選手年齡要求在18-65歲之間,在所指定賽道24小時不間斷接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