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球互聯網巨頭新競爭:馬雲、馬化騰叫板美國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崛起,但有個問題始終未解:中國互聯網企業能與全球頂級巨頭PK嗎?

最近這個問題有了答案。被譽為“互聯網女皇”的凱鵬華盈(KPCB)合夥人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表示,少數幾家財力雄厚的美國和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間爆發了一場新階段的全球競爭——消費者和企業都是他們所提供服務的受益者。

瑪麗·米克爾曾經是一名互聯網分析師,仍被視為與上世紀90年代的網路股泡沫最為密切相關。自7年前離開華爾街轉投矽谷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以來,

她的年度分析(200多頁幻燈片)已成為有關全球互聯網狀態的廣泛使用的參考。

在經歷了她所稱的“史詩般的五年”擴張和股市增值之後,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已崛起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兩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阿裡巴巴和騰訊也闖入前10名。

但質疑的人會說,中國互聯網公司只能在國內市場蹦躂,雖然這個市場足以跟國外媲美。比如,2014年12月,《金融時報》就報導稱,BAT主宰了中國互聯網,它們的經營模式與日本的“經連體系”非常相似,後者是由利益相似或者互相控股的企業組成的聯盟。它們還迅速延展到線下行業,比如交通、旅遊、零售和銀行業。然而,目前還沒有哪家中國互聯網企業跳出中國,

成為一個全球品牌。

簡而言之,中國互聯網公司還缺乏全球競爭力。

事實呢?

忽視中國互聯網公司一定是個錯誤

忽視中國互聯網公司一定是個錯誤。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報告,2015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規模達到近6300億美元,比美國市場高出近八成。隨著中國網路使用者趨向飽和,全面開拓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必然選擇,這也是中國從網路大國邁向網路強國的必經之路。

根據艾瑞研究院和白鯨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截至2016年7月,已有6254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開發出針對海外市場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對!你沒看錯,是6254家,嚇著你了吧?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網站2017年4月20日刊登《中國互聯網巨頭走向全球》一文稱,

阿裡巴巴走向全球主要依靠螞蟻金服,它投資了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韓國的網上支付公司。在美國,螞蟻金服與本土公司嘉銀通在速匯金公司的收購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騰訊同樣也在海外大舉並購。2016年,其領銜的財團斥資86億美元收購了芬蘭手游開發商“超級細胞”遊戲公司,騰訊也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開發商。同樣在去年,騰訊聯手富士康公司向印度知名即時消息應用Hike Messenger投資1.75億美元。騰訊還是最早有意投資美國頗受歡迎的“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程式的公司,後者的母公司斯納普公司已於今年3月上市。

公允地說,無論馬雲和中國其他互聯網大佬在海外征程上引發多大的關注,離開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代價都是高昂的。但不論在國內還是海外,有一點十分清楚,即絕對不能忽視中國的互聯網巨頭。

好了,說了半天,未來中美互聯網巨頭公司會在哪些地方和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呢?

雙方都瞄準了蓬勃發展的印度市場。

雙方都瞄準了蓬勃發展的印度市場。印度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使得整個國家處於令人羡慕地位。印度全國身份制度Aadhaar加上低價的寬頻讓印度處於數字服務行業爆發的邊緣。目前,印度在移動學習行業的蓬勃發展印證了這一點。

事實上,印度已經成為了美國和中國企業的“優先戰略”。 瑪麗·米克爾表示,像亞馬遜這樣在亞洲不成功的美國公司,已經學到了一些教訓,並正在更為激進的進入新興市場。她說:“這些公司正確保他們儘早的投入資本。”

除了雙方聚焦的優先戰略外,未來中美互聯網公司很可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寡頭們激烈競爭的同時,新的互聯網活動類別很可能將會出現。新的公司將主導這一行業——就像Uber和滴滴出行主導了共用汽車行業一樣。當然,如果這些新巨頭沒有足夠的雄心,它們很可能會被老巨頭們並購。因為打法已經發生改變。

(嗨,如果覺得不錯,請關注、轉發、點贊、打賞,任選。【財經雜壇】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騰訊也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遊戲開發商。同樣在去年,騰訊聯手富士康公司向印度知名即時消息應用Hike Messenger投資1.75億美元。騰訊還是最早有意投資美國頗受歡迎的“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程式的公司,後者的母公司斯納普公司已於今年3月上市。

公允地說,無論馬雲和中國其他互聯網大佬在海外征程上引發多大的關注,離開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代價都是高昂的。但不論在國內還是海外,有一點十分清楚,即絕對不能忽視中國的互聯網巨頭。

好了,說了半天,未來中美互聯網巨頭公司會在哪些地方和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呢?

雙方都瞄準了蓬勃發展的印度市場。

雙方都瞄準了蓬勃發展的印度市場。印度的移動支付基礎設施使得整個國家處於令人羡慕地位。印度全國身份制度Aadhaar加上低價的寬頻讓印度處於數字服務行業爆發的邊緣。目前,印度在移動學習行業的蓬勃發展印證了這一點。

事實上,印度已經成為了美國和中國企業的“優先戰略”。 瑪麗·米克爾表示,像亞馬遜這樣在亞洲不成功的美國公司,已經學到了一些教訓,並正在更為激進的進入新興市場。她說:“這些公司正確保他們儘早的投入資本。”

除了雙方聚焦的優先戰略外,未來中美互聯網公司很可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寡頭們激烈競爭的同時,新的互聯網活動類別很可能將會出現。新的公司將主導這一行業——就像Uber和滴滴出行主導了共用汽車行業一樣。當然,如果這些新巨頭沒有足夠的雄心,它們很可能會被老巨頭們並購。因為打法已經發生改變。

(嗨,如果覺得不錯,請關注、轉發、點贊、打賞,任選。【財經雜壇】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