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血壓患者就診為什麼要做那麼多“無關”檢查?

有不少高血壓患者對醫院諸多檢查感到疑惑甚至反感,常有患者問:患高血壓為什麼要作血液生化、尿常規等檢查?這兩者之間看上去沒什麼關係啊?

其實高血壓的診斷非常容易,

在沒有服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2次不同日測量,測量結果均為收縮壓≥140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然而,僅僅診斷高血壓是遠遠不夠的,臨床上還須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高血壓患者在門診就診過程中往往被要求做一些常規檢查,目的是為了:1,明確引起血壓異常升高的病因,鑒別原發性與繼發性高血壓;2,明確高血壓病情嚴重程度;3,明確是否存在合併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風等,

以及心、腦、腎併發症,如冠心病、中風、腎功能不全等;4,有無影響治療的特殊情況。

因此,醫生這樣做並非是濫開檢驗單,他們讓患者做的看似“無關”的檢查,其實是患者必須要做的常規檢查,以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和選擇用藥。具體來說,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血壓測量】 包括門診偶測血壓、動態血壓監測,對患者血壓情況作全面評估。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

最好在家裡自備血壓計,每天對自己的血壓情況進行監測。

【心電圖、心臟超聲和胸部X片】 確定高血壓病患者心臟功能狀況,並判斷是否有心臟肥大、心肌勞損,是否合併冠心病等。

【尿常規檢查】 瞭解有無早期腎臟損害,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患引起,

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則應考慮慢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若僅有少量尿蛋白、少量紅細胞,提示可能是原發性高血壓所致的腎損害;若發現尿糖,則需進一步查血糖,以判斷是否患糖尿病。

【血液生化檢查】 包括尿素氮、肌酐、電解質、血脂、血糖、血尿酸等,幫助明確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病引起,判斷高血壓對腎臟的影響程度,

是否存在某些危險因素及合併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眼底檢查】 瞭解小動脈病損情況,客觀反映周身小血管病變的損傷程度,對臨床診斷、治療及估計預後都有幫助。

【其他檢查】 腎臟及腎上腺B超檢查、血管多普勒超聲(頸動脈、腎動脈及腦動脈等)檢查。

24小時動態血壓測定能記錄晝夜正常生活狀態的血壓,瞭解晝夜血壓節律,以便合理指導用藥時間、劑量。另外,根據情況可測定血清皮質醇、兒茶酚氨或醛固酮等視是否有皮質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繼發性高血壓情況存在。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趙慶彥/文,陳豔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