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父母為什麼熱衷於干涉子女的婚姻,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最近在追熱播劇《歡樂頌》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情侶相處如何好,只要提到見父母,都仿佛如臨大敵。

劇中的包奕凡想讓安迪見他的父母,遭到安迪拒絕,結果,包奕凡的母親自己找上門來,

一副太后駕到的派頭。

樊勝美不想見王柏川的父母,但是,為讓王柏川事業上有所成就,只得厚著臉皮見王家父母。結果,本來就不待見她的王母,見面就是惡語相加。

在劇中,無所不能的曲筱綃,聽說趙醫生父母準備見她,嚇得收拾行李迅速躲到國外。

劇中的女主們貌美如花,不存在醜媳見公婆,但是都不想見對方父母,原因各有不同。

中國有句成語是愛屋及烏,

意思是,愛上一個人也連帶愛上他屋頂的烏鴉。

在這裡,我們不需要愛烏鴉,只需要愛對方的父母就可以。然而,縱觀塵世間,戀愛中的情侶們,寧肯愛烏鴉也不肯愛對方的父母。

為什麼呢?一言難盡。

見或不見,父母就在那裡,誰也躲不過。也就是說,躲了初一還有十五,只要你愛對方,就躲不過對方的父母。

中國式戀愛,誰能逃得了見父母的劫呢?

前段時間,許多公號都在寫一個話題,就是說,好的婚姻需要男女雙方六親不認,只有這樣才能婚姻幸福。

那麼,一段好的戀情,可否也能六親不認,不需要經歷見父母的劫,只要兩個人開開心心地相處,快快樂樂地走入婚姻呢?

就像《歡樂頌》裡安迪說的那樣,戀愛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

憑什麼父母來插手?

然而,中國就是這樣,不讓父母插手的戀愛,就得不到認可,不讓父母插手的婚姻,就無法得到幸福。

說是六親不認,真正能夠做到六親不認的,究竟有幾人呢?

在以孝為先的國度裡,維護戀情而不孝順父母,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如果婚後不聽父母的話,那就是養了白眼狼,即使沒有千夫所指,也要處處受人嘲諷。

情侶間互見父母,仿佛成了戀愛中不可逾越的一個劫。

我認識的一位元女孩,就在猶豫糾結中。

女孩各方面都很優秀,唯一缺點就是身高,只有1.53米,而她的男友則1.83米,最萌的身高差。

兩人是在籃球場上認識的,男孩打籃球,女孩是啦啦隊,身高並不妨礙兩人相愛,但在見父母的環節上,卻陷入無休止爭吵中。

男孩父母明確表示,這麼矮的兒媳婦不能同意,乾脆不見。

男孩則認為,我們相愛無所謂身高,領回來見父母,只是走個過場,

同意不同意也會在一起。

女孩態度明朗,既然父母不同意,何必還要見,見了也是自取其辱,不如不見。

很好的一段戀情,就在見家長的環節裡卡住了。

網上有篇文章《你家有皇位要繼承嗎?》刷爆朋友圈,寫的是父母重男輕女,出生時希望有個男孩,長大後卻發現沒有皇位要繼承,沒有皇位要繼承雖然很尷尬,但在許多父母眼裡,自己的兒子也尊貴無比,仿佛除了公主,誰都配不上。

男方父母見到女孩說,你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般心理脆弱又敏感,恐怕不健康。

女孩當場爆粗口,你們家倒是不單親,但是心理同樣不健康。

戀愛就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父母們偏偏要越界,用自己的老觀點舊理念,各種挑剔干涉。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討人嫌。

有許多女孩甚至表示,希望自己的男友,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當然不能是孫悟空,而是《三生三世十裡桃林》裡顏值極高的東華帝君,這樣就不用見父母了。

男孩子的父母們,各種折磨女孩,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兒子沒有皇位可繼,但也要有後宮選妃的排場,天下好女孩排著隊等著入選。

男孩父母們,擺足了派頭在審查未來兒媳婦,但卻忽略了,自己的兒子其實也是待宰的羔羊,後果甚至比他們挑剔女孩還要嚴重。

因為女孩的父母們,根本就不看男孩如何,女孩父母們看重的是硬體。

鄰居家最近爭吵不斷,隔著厚厚的牆板都能聽得清楚。

鄰居男孩處了女朋友,被女孩領去見父母,女孩父母簡單又直白,有房嗎,有車嗎,年薪多少哇?

男孩是倒退著走出女孩家門的,因為這三樣他都不達標。但是媳婦還得娶,於是就和父母要錢買房。男孩的父母氣得在家直跳腳,這樣的媳婦我們不要。

父母當然不想要,但是男孩得要媳婦呀,他們家就因為房子車子天天吵。

親戚家有個男孩,和女友相處三年了,結果見父母時,戀情擱淺了。

丈母娘要求買房子,在那座城市,首付沒有八十萬下不來,男孩家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到。丈母娘很人性化,房子你買,車子娘家陪送。

男孩也很倔強,達不到你家要求,那我就不娶了。這樣的決定是不是很爽,起碼保住了尊嚴。

但是接下來,男孩就不得不低頭了,因為女孩懷孕了,不娶,放棄的將是兩個人。

所幸,男孩女孩的智商超高,先把丈母娘的車錢騙到手,男孩又東拼七湊,勉強交了首付。

不論是哪方的父母,見或不見都是難躲的一個劫。

不見父母,就不能結婚嗎,當然可以。

我有個閨蜜,結婚八年了,從來沒有去過婆家。當年談戀愛時,因為公婆反對她老公留在她家那座城市,提出的條件是,如果不回男方所在城市,就別見父母了。

她老公也很豪爽,直接就扯證結婚了,省略了見父母的環節。

閨蜜說,雖然我們過得很幸福,可是每到過年時,就會陷入糾結中,父母雖然不通融,但孝道還得盡,只好讓老公回父母家過年。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總是有著難以言說的痛。

看相親節目,有一對父母特別開明,主持人問他們,對未來兒媳有什麼要求?

那對父母說,只要兒子喜歡就好。此言一出,螢幕內外許多女孩驚呼,這樣的父母來一打。

父母尊重兒子的意見,兒子喜歡父母就接受,那麼見與不見都無所謂。可是,這樣的父母在中國,畢竟不太多。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喜歡干涉兒女的戀愛,為什麼非得過他們的法眼,才能順利走入婚姻?

我國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進化到兩千年了,但在許多父母心裡,還是存有代入感,認為自己是掌控兒女婚姻大權的主宰者,離了他們兒女就會跑偏。

其次,中國父母喜歡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給子女,雖然他們的人生並不出彩,但並不妨礙他們站在家長的制高點上指手畫腳。

還有就是每對父母,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很優秀,所以眼睛不看自己家的孩子,只盯著別人家的孩子。

這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說來也是中國父母們的悲哀,因為子女們是在自由戀愛,而父母們卻在自相殘殺。

男孩的父母挑剔女孩如何,認為配不上自己的兒子。女孩子的父母們也在嚴審,未來女婿的房子車子以及年薪。

男孩的父母見面折磨女孩,女孩的父母見面折磨男孩,雙方最後沒有贏家,只有一地雞毛。

中國式戀愛,誰能逃得過見父母的劫?雖然道理很多,父母們也都懂,但就是不肯放手。

讓所有父母們讀一下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吧: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這首詩寫得清晰而明理,父母們可以醒醒了。

子女們把另一半帶回來見父母,其實就是最好的孝順。所以,不要在見父母的環節上,人為地給子女設置障礙了。任何越界,都不可取。

長大後卻發現沒有皇位要繼承,沒有皇位要繼承雖然很尷尬,但在許多父母眼裡,自己的兒子也尊貴無比,仿佛除了公主,誰都配不上。

男方父母見到女孩說,你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般心理脆弱又敏感,恐怕不健康。

女孩當場爆粗口,你們家倒是不單親,但是心理同樣不健康。

戀愛就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父母們偏偏要越界,用自己的老觀點舊理念,各種挑剔干涉。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討人嫌。

有許多女孩甚至表示,希望自己的男友,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當然不能是孫悟空,而是《三生三世十裡桃林》裡顏值極高的東華帝君,這樣就不用見父母了。

男孩子的父母們,各種折磨女孩,在他們眼裡,自己的兒子沒有皇位可繼,但也要有後宮選妃的排場,天下好女孩排著隊等著入選。

男孩父母們,擺足了派頭在審查未來兒媳婦,但卻忽略了,自己的兒子其實也是待宰的羔羊,後果甚至比他們挑剔女孩還要嚴重。

因為女孩的父母們,根本就不看男孩如何,女孩父母們看重的是硬體。

鄰居家最近爭吵不斷,隔著厚厚的牆板都能聽得清楚。

鄰居男孩處了女朋友,被女孩領去見父母,女孩父母簡單又直白,有房嗎,有車嗎,年薪多少哇?

男孩是倒退著走出女孩家門的,因為這三樣他都不達標。但是媳婦還得娶,於是就和父母要錢買房。男孩的父母氣得在家直跳腳,這樣的媳婦我們不要。

父母當然不想要,但是男孩得要媳婦呀,他們家就因為房子車子天天吵。

親戚家有個男孩,和女友相處三年了,結果見父母時,戀情擱淺了。

丈母娘要求買房子,在那座城市,首付沒有八十萬下不來,男孩家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到。丈母娘很人性化,房子你買,車子娘家陪送。

男孩也很倔強,達不到你家要求,那我就不娶了。這樣的決定是不是很爽,起碼保住了尊嚴。

但是接下來,男孩就不得不低頭了,因為女孩懷孕了,不娶,放棄的將是兩個人。

所幸,男孩女孩的智商超高,先把丈母娘的車錢騙到手,男孩又東拼七湊,勉強交了首付。

不論是哪方的父母,見或不見都是難躲的一個劫。

不見父母,就不能結婚嗎,當然可以。

我有個閨蜜,結婚八年了,從來沒有去過婆家。當年談戀愛時,因為公婆反對她老公留在她家那座城市,提出的條件是,如果不回男方所在城市,就別見父母了。

她老公也很豪爽,直接就扯證結婚了,省略了見父母的環節。

閨蜜說,雖然我們過得很幸福,可是每到過年時,就會陷入糾結中,父母雖然不通融,但孝道還得盡,只好讓老公回父母家過年。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總是有著難以言說的痛。

看相親節目,有一對父母特別開明,主持人問他們,對未來兒媳有什麼要求?

那對父母說,只要兒子喜歡就好。此言一出,螢幕內外許多女孩驚呼,這樣的父母來一打。

父母尊重兒子的意見,兒子喜歡父母就接受,那麼見與不見都無所謂。可是,這樣的父母在中國,畢竟不太多。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喜歡干涉兒女的戀愛,為什麼非得過他們的法眼,才能順利走入婚姻?

我國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進化到兩千年了,但在許多父母心裡,還是存有代入感,認為自己是掌控兒女婚姻大權的主宰者,離了他們兒女就會跑偏。

其次,中國父母喜歡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給子女,雖然他們的人生並不出彩,但並不妨礙他們站在家長的制高點上指手畫腳。

還有就是每對父母,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很優秀,所以眼睛不看自己家的孩子,只盯著別人家的孩子。

這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說來也是中國父母們的悲哀,因為子女們是在自由戀愛,而父母們卻在自相殘殺。

男孩的父母挑剔女孩如何,認為配不上自己的兒子。女孩子的父母們也在嚴審,未來女婿的房子車子以及年薪。

男孩的父母見面折磨女孩,女孩的父母見面折磨男孩,雙方最後沒有贏家,只有一地雞毛。

中國式戀愛,誰能逃得過見父母的劫?雖然道理很多,父母們也都懂,但就是不肯放手。

讓所有父母們讀一下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吧: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這首詩寫得清晰而明理,父母們可以醒醒了。

子女們把另一半帶回來見父母,其實就是最好的孝順。所以,不要在見父母的環節上,人為地給子女設置障礙了。任何越界,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