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聊一聊朝鮮半島歷史上那些事!

作者:沔陽遺老(“祥哥說歷史”團隊成員)

從過去講,朝鮮半島兩國可以說和中國文化一衣帶水,朝鮮一直是中國與日本溝通的紐帶,朝鮮服裝也是漢服的支脈,其文化無一不和中國有關。

從近來看,韓國和中國在經貿,文化上交往極其頻繁,可現在韓朝兩國都不太寧靜了。

朝鮮這個國家是商朝遺民箕子建立的,這位仁兄在商朝滅亡以後率領五千商朝遺民跑到朝鮮立國,這麼算韓國人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沒啥問題(當然,咱們是嫡系,畢竟繼承了大部分家產)。後來漢朝燕王盧綰叛亂,雖然被高祖剿滅,但是其部下衛滿率領五千殘卒滅掉了箕子朝鮮,

建立了自己的帝國。當然,韓國人自己編了一個活了一千多的檀君,還寫入教科書上,那絕對是騙小孩的玩意兒,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那個感冒都能死人的年代活五十都算是長者了。

言歸正傳,朝鮮有一定實力以後開始挑釁中原王朝,甚至越境斬殺漢朝的使者,

這一舉大大的激怒了漢武帝,這位連強大的匈奴都打得半死的皇帝怎麼會在小小的朝鮮面前咽下這口惡氣,不報此仇,國家臉面何存?一聲令下,水路倆軍征伐朝鮮,在數量和品質的碾壓下,沒一會兒朝鮮投降了。漢武帝設置了真藩、臨屯、樂浪,玄菟四個郡,朝鮮也就消停了一會兒。

後來一個叫高句麗的部落崛起,那時王莽篡漢,劉氏子弟正在忙著複國,

沒有心情忙著遙遠的朝鮮的破事,高句麗就吞併了部分土地,強大後中原王朝內亂不止,無力控制朝鮮,就乾脆朝貢算了,我也懶得管那片地了。西晉末年國勢衰微,高句麗吞併樂浪郡。晉朝呢?跑到金陵了!!!中原一團糟,朝鮮卸下乖巧的偽裝,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一步一步的擴大自己的地盤。南部朝鮮發展出百濟和新羅兩個部落,朝鮮進入了三國時代。那個時候日本還是未開化之地,
文明遠不及朝鮮,所以百濟和新羅也在向日本傳播自己的文化(哪來的文化?還不是抄我們的,自古有之的習慣)。

大唐建立,新羅主動示好和唐朝結盟,一同滅了百濟。次年向高句麗進攻。由於半島較窄,唐朝軍隊數量的優勢沒法發揮。一開始隋煬帝打,拼盡了國力導致隋亡依然沒轍。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久經沙場,中原割據的一個個軍閥在他面前像豆腐一樣被削,

身邊猛將如雲謀事如雨,依然沒有打下朝鮮。到了他兒子高宗出了個損招,把朝鮮的糧食割了,不打先餓個半死然後出兵,OK了,順利擺平,高句麗臣服。唐朝可以說中國外交上最輝煌的時代,但是那是記入史冊的國家,要麼滅亡,要麼挨打,要麼進貢。唐朝的開明與強盛讓高麗心悅誠服,順便提一下,自古朝鮮半島的史書是用漢字書寫的,官方語言也一直是漢字,所以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去漢化後,他們看不懂史書,隨便胡編自己的歷史也在情理之中。

安史之亂,中原王朝由盛轉衰,新羅被高麗滅掉。高麗統一半島。雖然那時宋朝文化繁榮,但是軍力堪憂,兩國文化上略有來往,但是宋朝達不到對朝鮮半島的威懾力了。遼國軍力強盛但是文化落後,高麗在中國繼承的文化自然瞧不上草原上的野蠻人,便一同抵禦契丹的防禦。後來蒙古興起,成吉思汗像開掛一樣的戰鬥力橫掃歐亞大陸。把北宋國度都打下來的金在他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朝鮮更別說了,老老實實的獻地稱臣,畢竟對於他來說命比面子重要。元朝為了加強朝鮮的統治頻繁與高麗通婚,王室都有蒙古血統,也算是親家了。

南方出了一個朱元璋,把蒙古又趕回草原放牧去了。高麗王朝念在親家的份上,讓部將李成桂出兵十萬討伐大明。高麗國王傻,李成桂不傻,自己十萬草包與蒙古鐵騎都不是對手的徐達,常遇春他們打!犧牲了也不光榮,一咬牙,一跺腳,反了自己當皇帝。大明賜國號“朝鮮”,意為“朝日月之鮮明”。大明一朝朝鮮算是最聽話的,沒找過茬,老老實實進貢。後來豐臣秀吉拼了老底打朝鮮,國王都跑到鴨綠江了,哭著向大明求救。小弟有難,大哥不得不管,萬曆皇帝自掏腰包把日本人趕到海裡喂魚去了。雖然在這之中朝鮮有著不給力,貪污克扣軍餉等等坑隊友行為,大明也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國內黨政激烈,那點小錢也就打發打發他們了。現在被韓國大吹特吹的李舜臣只是中朝聯軍的一個部將而已,沒有拿得上手的將軍,就這個湊活的用吧。

清朝崛起,明朝滅亡。朝鮮以中華正統自居,對少數民族建立的清朝看不順眼,陽奉陰違。也懷念當初對自己有著再造之恩的明朝,於是乎在首都平壤設立了大報壇祭祀明朝,國內甚至不用清朝年號,依舊用崇禎紀年!這份道義現在哪去了呢?

清末日本崛起,與清朝各種針對,但是甲午戰敗徹底扭轉局面,朝鮮落入日本控制。後來“大韓帝國”建立,“韓”第一次出現在朝鮮半島的國號中。雖然後來韓國滅亡,但是他們在中國建立了臨時政府,現在在上海還可以看到舊址。中國與韓國面對共同的強大敵人,日本,也就幫了幫韓國複國。

可是,日本戰敗,美蘇依據三八線建立了兩個不同政體的國家。這是朝鮮徹底擺脫中國的控制了,北部朝鮮以蘇聯馬首是瞻,中國各種援助連個謝都不說。韓國更過分,推行去漢字化,肆意黑中國歷史,竊取中國傳統並且往聯合國上報。雖然當初世宗大王發明韓語,但是畢竟沒有漢語好用,朝鮮人也就不當一回事了。可是美國駐軍,他們的軍事指揮權都在美國,更不把中國當一回事!

1992年是個好年份,兩岸“九二共識”達成,中韓建交,韓國希望中國這個大市場便於中國改善關係,與北部朝鮮也開始和平會談。二十年後,韓國外交出了問題,與北部關係惡化,在亞洲地位堪憂,甚至連背後的支柱都開始動搖。

無論大國小國,國與國之間應該存在必要的信任和理解,如果不顧鄰國感受肆意破壞兩國人民友誼,我只能用萬曆的話回答:義武奮揚,跳樑者雖強必戮!

他們看不懂史書,隨便胡編自己的歷史也在情理之中。

安史之亂,中原王朝由盛轉衰,新羅被高麗滅掉。高麗統一半島。雖然那時宋朝文化繁榮,但是軍力堪憂,兩國文化上略有來往,但是宋朝達不到對朝鮮半島的威懾力了。遼國軍力強盛但是文化落後,高麗在中國繼承的文化自然瞧不上草原上的野蠻人,便一同抵禦契丹的防禦。後來蒙古興起,成吉思汗像開掛一樣的戰鬥力橫掃歐亞大陸。把北宋國度都打下來的金在他面前毫無還手之力,朝鮮更別說了,老老實實的獻地稱臣,畢竟對於他來說命比面子重要。元朝為了加強朝鮮的統治頻繁與高麗通婚,王室都有蒙古血統,也算是親家了。

南方出了一個朱元璋,把蒙古又趕回草原放牧去了。高麗王朝念在親家的份上,讓部將李成桂出兵十萬討伐大明。高麗國王傻,李成桂不傻,自己十萬草包與蒙古鐵騎都不是對手的徐達,常遇春他們打!犧牲了也不光榮,一咬牙,一跺腳,反了自己當皇帝。大明賜國號“朝鮮”,意為“朝日月之鮮明”。大明一朝朝鮮算是最聽話的,沒找過茬,老老實實進貢。後來豐臣秀吉拼了老底打朝鮮,國王都跑到鴨綠江了,哭著向大明求救。小弟有難,大哥不得不管,萬曆皇帝自掏腰包把日本人趕到海裡喂魚去了。雖然在這之中朝鮮有著不給力,貪污克扣軍餉等等坑隊友行為,大明也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國內黨政激烈,那點小錢也就打發打發他們了。現在被韓國大吹特吹的李舜臣只是中朝聯軍的一個部將而已,沒有拿得上手的將軍,就這個湊活的用吧。

清朝崛起,明朝滅亡。朝鮮以中華正統自居,對少數民族建立的清朝看不順眼,陽奉陰違。也懷念當初對自己有著再造之恩的明朝,於是乎在首都平壤設立了大報壇祭祀明朝,國內甚至不用清朝年號,依舊用崇禎紀年!這份道義現在哪去了呢?

清末日本崛起,與清朝各種針對,但是甲午戰敗徹底扭轉局面,朝鮮落入日本控制。後來“大韓帝國”建立,“韓”第一次出現在朝鮮半島的國號中。雖然後來韓國滅亡,但是他們在中國建立了臨時政府,現在在上海還可以看到舊址。中國與韓國面對共同的強大敵人,日本,也就幫了幫韓國複國。

可是,日本戰敗,美蘇依據三八線建立了兩個不同政體的國家。這是朝鮮徹底擺脫中國的控制了,北部朝鮮以蘇聯馬首是瞻,中國各種援助連個謝都不說。韓國更過分,推行去漢字化,肆意黑中國歷史,竊取中國傳統並且往聯合國上報。雖然當初世宗大王發明韓語,但是畢竟沒有漢語好用,朝鮮人也就不當一回事了。可是美國駐軍,他們的軍事指揮權都在美國,更不把中國當一回事!

1992年是個好年份,兩岸“九二共識”達成,中韓建交,韓國希望中國這個大市場便於中國改善關係,與北部朝鮮也開始和平會談。二十年後,韓國外交出了問題,與北部關係惡化,在亞洲地位堪憂,甚至連背後的支柱都開始動搖。

無論大國小國,國與國之間應該存在必要的信任和理解,如果不顧鄰國感受肆意破壞兩國人民友誼,我只能用萬曆的話回答:義武奮揚,跳樑者雖強必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