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北京8分鐘”演什麼?張藝謀團隊獨家揭秘

還記得那個全國人民都在擁抱五環的

2008年嗎?

還記得那年你我都為之熱血沸騰的

北京奧運嗎?

還記得煙花在鳥巢上空怒放出的

壯觀景象嗎?

如今,北京又將邂逅五環,

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

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

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如此一座令世人矚目的城市,

經歷2008年奧運會的“無與倫比”後,

在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

又將會用怎樣的“8分鐘”來展現自己?

新華社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

參與“北京8分鐘”創作的張藝謀團隊

什麼是“8分鐘”?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奧運會旗交接儀式及下屆舉辦地形象展示表演,“中國年”的元素是否會成為“8分鐘表演”的主打?

“我們在申冬奧宣傳片中就一直強調‘歡迎來中國過年’的資訊。2022年冬奧會舉辦期間,恰逢中國傳統春節,對於好客的中國人來說,請五湖四海的賓朋到家裡過年,很有意義。不僅是過年,我們要用獨特的文化資訊,在短短幾分鐘裡讓更多海外觀眾產生‘我想去中國’的濃厚興趣。”

3、平昌的“北京8分鐘”,主創團隊會更傾向於“歷史”,還是“現在”?

“傳統和現代是不能割裂的。我希望用現代手法、現代思維觀念去表現傳統元素。”沙曉嵐透露,“就是將中國當前創造的輝煌濃縮到中國歷史文化創意元素中去。”

如何超越雅典“8分鐘”?

“非常艱難”

張和平、張藝謀不約而同地這樣形容平昌“8分鐘”。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的紅燈籠、中國鼓、茉莉花的展現效果與預想有差距。

“當時,我們的很多創意被主辦方以各種理由否定,場地條件也限制了現場表演。”張藝謀說,目前對平昌“8分鐘”的場地情況瞭解不多,很可能也面臨同樣難題。

而另一方面,自2008年奧運會以來,北京APEC峰會焰火晚會、G20峰會“最憶是杭州”等大型表演已達到極高水準。“珠玉在前,平昌的‘北京8分鐘’想出彩、出新,難度更大。”張和平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困難重重,但主創團隊提出了更高標準:“用以前從沒用過的技法和手段,既突破瓶頸又展現創意。”

沙曉嵐透露,“我們不再走‘恢弘壯闊’‘千人擂鼓’等大場面、大製作的‘人海戰術’,而要突出個性化、情感化、技術化,在短短8分鐘裡潤物細無聲地傳遞中國文化”。

張藝謀主創團隊並未回避在平昌“北京8分鐘”大量應用新技術的話題。

“我們希望借助影像視頻合成技術,將平昌現場實況與北京-張家口同期實景融合展現、交相輝映,運用生動人物、豐富情感、精彩故事感染世界觀眾。”沙曉嵐透露,“這些技術也許會在‘北京8分鐘’裡應用,但前提是,技術必須與藝術結合,用新技術展現我們的創意。”

猜猜它們之中誰會去平昌?

007、超級瑪麗、哆啦A夢、足球小將……越來越多更加時尚、現代的流行文化符號頻現奧運會等大型活動中,形成跨越國界的文化認同。

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黑貓警長……

那些陪伴一代中國孩子成長的英雄們

會出現在平昌嗎?

沙曉嵐告訴記者,在主創團隊成立之初,尋找中國文化元素符號便是他們的重要任務。“包括長城、熊貓、孫悟空等,我們選擇很多很多,逐一探討。”

對此,張藝謀坦承,我國當代文化符號的探索仍處於學習階段。“世界觀眾一提動漫產業便會想到日本,而很多當代中國文化是舶來品,遠沒有強大到讓全世界公認‘中國在這方面獨樹一幟’。這讓我創作時往往很矛盾。”

這是否意味著,

張藝謀團隊會繼續沿用

鑼鼓、旗袍、黃河、故宮……

那些無數次被使用,

被一些人認為“重複、陳腐”的符號?

我們不拘泥於用或者不用那些符號,中國特色的辨識度是最關鍵因素。最直觀、最典型的中國歷史文化符號能讓從未到過中國的外國人瞬間想到China。

”“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我們用印刷術、火藥做完美展演,向全世界表明‘四大發明’源於中國。只有主創人員具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呈現中國文化理念,才能感染觀眾。

張藝謀說,平昌交接儀式雖只有短短幾分鐘,還要面對各種難題,“但我的國家和民族是我最大的靠山。當我們策劃、排演走入死胡同時,回頭找找我們文化的根,再大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所以,最後到底誰會被帶去平昌呢?

你猜猜看!

出 品:梁相斌 許基仁 田舒斌 陳凱星

策 劃:梁相斌 周 傑 劉宏偉 周 寧

記 者:梁相斌 周 甯 盧國強 汪 湧 張淼淼

編 輯:彭嘉靖 李驍姍 劉品彤

視 頻:王天霖 馮光明 孟 菁 張 謎 吳一蒙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困難重重,但主創團隊提出了更高標準:“用以前從沒用過的技法和手段,既突破瓶頸又展現創意。”

沙曉嵐透露,“我們不再走‘恢弘壯闊’‘千人擂鼓’等大場面、大製作的‘人海戰術’,而要突出個性化、情感化、技術化,在短短8分鐘裡潤物細無聲地傳遞中國文化”。

張藝謀主創團隊並未回避在平昌“北京8分鐘”大量應用新技術的話題。

“我們希望借助影像視頻合成技術,將平昌現場實況與北京-張家口同期實景融合展現、交相輝映,運用生動人物、豐富情感、精彩故事感染世界觀眾。”沙曉嵐透露,“這些技術也許會在‘北京8分鐘’裡應用,但前提是,技術必須與藝術結合,用新技術展現我們的創意。”

猜猜它們之中誰會去平昌?

007、超級瑪麗、哆啦A夢、足球小將……越來越多更加時尚、現代的流行文化符號頻現奧運會等大型活動中,形成跨越國界的文化認同。

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黑貓警長……

那些陪伴一代中國孩子成長的英雄們

會出現在平昌嗎?

沙曉嵐告訴記者,在主創團隊成立之初,尋找中國文化元素符號便是他們的重要任務。“包括長城、熊貓、孫悟空等,我們選擇很多很多,逐一探討。”

對此,張藝謀坦承,我國當代文化符號的探索仍處於學習階段。“世界觀眾一提動漫產業便會想到日本,而很多當代中國文化是舶來品,遠沒有強大到讓全世界公認‘中國在這方面獨樹一幟’。這讓我創作時往往很矛盾。”

這是否意味著,

張藝謀團隊會繼續沿用

鑼鼓、旗袍、黃河、故宮……

那些無數次被使用,

被一些人認為“重複、陳腐”的符號?

我們不拘泥於用或者不用那些符號,中國特色的辨識度是最關鍵因素。最直觀、最典型的中國歷史文化符號能讓從未到過中國的外國人瞬間想到China。

”“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我們用印刷術、火藥做完美展演,向全世界表明‘四大發明’源於中國。只有主創人員具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呈現中國文化理念,才能感染觀眾。

張藝謀說,平昌交接儀式雖只有短短幾分鐘,還要面對各種難題,“但我的國家和民族是我最大的靠山。當我們策劃、排演走入死胡同時,回頭找找我們文化的根,再大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所以,最後到底誰會被帶去平昌呢?

你猜猜看!

出 品:梁相斌 許基仁 田舒斌 陳凱星

策 劃:梁相斌 周 傑 劉宏偉 周 寧

記 者:梁相斌 周 甯 盧國強 汪 湧 張淼淼

編 輯:彭嘉靖 李驍姍 劉品彤

視 頻:王天霖 馮光明 孟 菁 張 謎 吳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