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度全市教育工作要點解讀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學有優教”是一項重要內容。

教育資源要進一步優化,基礎教育要更加均衡,高中教育要進一步擴容,職業教育要大力發展,特別是農村教育要大力提高保障能力。

2017年,德州教育如何跨越發展,朝著“學有優教”的目標邁進? 3月16日,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給出了答案:今年,德州將突出抓好學校建設攻堅、綜合改革深化、職教創新發展、教育管理水準提升、隊伍能力增強五項重點工作,實現教育發展新突破。

重點一

學校建設攻堅

全力打好“全面改薄”、解決大班額、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大攻堅戰,完成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和中職學校建設任務,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大幅提升。“全面改薄”工程確保年內校舍竣工32萬平方米,運動場地完工35萬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規劃任務;解決大班額年內校舍竣工112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學校115處,增加學位10萬個,完成解決存量大班額任務。

編制好 2018-2020年解決大班額專項規劃,建立解決大班額問題長效機制。

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域全覆蓋。倒排工期,強化措施,陵城區、樂陵市、寧津縣、臨邑縣、平原縣、武城縣、夏津縣、慶雲縣年內通過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評估。

完成學前教育第二期行動計畫。投資2.5億元,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48所,其中新建72所、改擴建76所,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新增學位1.75萬個,加快推進優質園建設工程,

推進德州市學前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擴增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總量。

抓好市屬重點教育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市屬高中、市高級師範學校、一中東校區擴建、實驗中學規範化工程,建好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

重點二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尊重教育規律,調動好校長、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培經驗,創典型,全面推開基礎教育改革工作,推動全市教育工作內涵優質發展。

推進德育綜合改革。積極推進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工作試點,啟動市級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推進家庭教育試驗區建設,開展首屆全市文明校園評選,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和法治教育,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全覆蓋。

抓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改革配套制度,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深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每縣(市、區)都要拿出一定數量的校長、教師崗位,競聘競崗,激發教師的上進心和積極性;以縣(市、區)、學校為單位,積極探索實施教師績效考核與分配制度改革,解決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問題。

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各學校尤其是農村偏遠學校教科研水準,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探索適合當地學生成長的教育規律與模式方法,加強學段銜接和家庭教育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指導各學校積極應對新高考改革,抓好以“選課走班”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抓好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引進和扶持教育評價機構,建立行政評價、學生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以評價促學校管理和教學品質提升。制定完善符合德州實際,以校長和教師為重點對象的評價標準。

抓好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借助對接京津冀與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契機,堅持開門開放辦學,大力引進優質學校、教研機構,鼓勵企業、個人創辦學校、捐資助學,擴充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探索實施中心校帶偏遠校、強弱學校結對等辦法,完善校際聯盟、學校發展共同體等模式,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縮小校際、城鄉之間的差距。落實好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政策,促進社會力量辦學健康發展。

加強體育美育衛生工作。建立各級足球特色學校的動態管理與評價機制,開展好三級校園足球聯賽和京津冀魯校園足球邀請賽,大力普及校園足球。摸清我市音體美教師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強音體美教師的補充配備和培養培訓。以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等活動為引領,推動學校開足開齊課程,爭取“縣縣有亮點、校校有特色、人人有強項”。

重點三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以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和京津冀優質勞動力輸送基地創建為統領,緊密聯繫市場,強化產教融合和校企、校校合作,積極打造品牌專業和特色學校,不斷提升我市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群眾滿意度。

加強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平臺建設。爭取全國中職汽修大賽、全國職業院校資訊技術教學大賽在我市舉辦,積極打造國家、省級職教大賽承辦地。選送更多的專業、更多的選手參加全國各類職業技能大賽,靠大賽引領教學、創造品牌、促進就業、成就人才。

完善職教評價體系。以管理水準和就業水準為重點指標,制定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方案,引入協力廠商評價機制,建立自主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職教評價體系,全面提升職教工作水準。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全市中職學校規範化建設,創建好以市級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平臺和京津冀魯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結合本地產業特點,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機制,加強市級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促進市域內職業學校專業錯位發展。推進現代學徒制改革,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重點四

教育管理水準提升

打造“美麗校園”,促進學校在加強規範化辦學的基礎上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內涵提升,努力把每一所學校都建成整潔優美、品位高雅的育人場所,為教育教學品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美化、綠化、淨化為重點,抓好學校現場管理,每個縣(市、區)都要打造10所左右的樣板學校,以此帶動區域內學校管理水準的整體提升。探索開展學生課後服務與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工作的有效辦法,提升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度。高度重視農村和偏遠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工作,不斷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發展環境。

以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均衡評估為契機,狠抓學校各類設施、儀器的使用,提高教師、學生的應用水準。制定出臺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的管理使用標準,督促學校抓好設備配備和功能室的建設和使用,開足開齊各類課程,避免資源閒置和浪費。

繼續提升資訊化基礎能力,完善“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發揮好教育“都會區網路”作用,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管理和教學相結合。培樹先進學校,強力提升農村薄弱學校的資訊化教學管理水準,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數位化校園建設,加快辦公平臺開發與應用。

抓好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實行學校安全網格化管理,健全校園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和校園周邊綜合治理機制。抓好安全教育試驗區建設,加強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練。完善安保基礎設施建設,達到規定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規範。加強學校安全督導檢查、專項治理和隱患整治。進一步加強校車監管。

重點五

教育隊伍能力增強

著力提升校長隊伍謀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的能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師德水準;提升全市教育行政幹部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領導能力;實現教育隊伍綜合能力明顯提升,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轉變,紀律意識明顯強化。

加強教師校長隊伍建設。進一步落實教師編制專戶、後備教師等制度,建立教師補充長效機制,推動教師招聘模式向先面試、後筆試轉變,年內爭取新招聘教師2600人。細化市級名師培養工程方案,做好首屆市級名師人選培養工作;各縣(市、區)、各學校也要啟動和完善縣級、校級名師培養工作。

市級選拔100名優秀教師、校長赴京津和省內名校掛職交流。繼續抓好市級教育幹部與種子教師培訓,縣級骨幹和學科教師培訓,校級全員培訓,完善市、縣、校三級培訓體系。

實施好“互聯網+教師”專業培訓研修。深化我市師德建設“德能同修”的特色,加大在全市的推廣力度。落實好鄉村教師支援計畫,組織實施特級教師、名師、師範類學生到農村支教工作,推動實施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工程。

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加強市、縣、校教科研機構建設,著力打造一支學習型、創新型、研究+實踐型的教科研隊伍。積極推進教科研機構由單純學科研究向教育智庫的轉變,堅持開放教研,廣泛吸納市內外人才和成果;大力推進全員教研工作,教師、校長人人有課題,人人有成果。深入總結提煉一線湧現出來的典型經驗和案例,以點帶面,全面推廣。全面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教研水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本報記者王倩倩本報通訊員王培培

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指導各學校積極應對新高考改革,抓好以“選課走班”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抓好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引進和扶持教育評價機構,建立行政評價、學生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以評價促學校管理和教學品質提升。制定完善符合德州實際,以校長和教師為重點對象的評價標準。

抓好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借助對接京津冀與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契機,堅持開門開放辦學,大力引進優質學校、教研機構,鼓勵企業、個人創辦學校、捐資助學,擴充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探索實施中心校帶偏遠校、強弱學校結對等辦法,完善校際聯盟、學校發展共同體等模式,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縮小校際、城鄉之間的差距。落實好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政策,促進社會力量辦學健康發展。

加強體育美育衛生工作。建立各級足球特色學校的動態管理與評價機制,開展好三級校園足球聯賽和京津冀魯校園足球邀請賽,大力普及校園足球。摸清我市音體美教師現狀,有針對性地加強音體美教師的補充配備和培養培訓。以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等活動為引領,推動學校開足開齊課程,爭取“縣縣有亮點、校校有特色、人人有強項”。

重點三

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以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和京津冀優質勞動力輸送基地創建為統領,緊密聯繫市場,強化產教融合和校企、校校合作,積極打造品牌專業和特色學校,不斷提升我市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群眾滿意度。

加強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平臺建設。爭取全國中職汽修大賽、全國職業院校資訊技術教學大賽在我市舉辦,積極打造國家、省級職教大賽承辦地。選送更多的專業、更多的選手參加全國各類職業技能大賽,靠大賽引領教學、創造品牌、促進就業、成就人才。

完善職教評價體系。以管理水準和就業水準為重點指標,制定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方案,引入協力廠商評價機制,建立自主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職教評價體系,全面提升職教工作水準。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全市中職學校規範化建設,創建好以市級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平臺和京津冀魯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結合本地產業特點,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機制,加強市級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促進市域內職業學校專業錯位發展。推進現代學徒制改革,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重點四

教育管理水準提升

打造“美麗校園”,促進學校在加強規範化辦學的基礎上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內涵提升,努力把每一所學校都建成整潔優美、品位高雅的育人場所,為教育教學品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美化、綠化、淨化為重點,抓好學校現場管理,每個縣(市、區)都要打造10所左右的樣板學校,以此帶動區域內學校管理水準的整體提升。探索開展學生課後服務與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工作的有效辦法,提升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度。高度重視農村和偏遠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工作,不斷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和發展環境。

以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均衡評估為契機,狠抓學校各類設施、儀器的使用,提高教師、學生的應用水準。制定出臺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的管理使用標準,督促學校抓好設備配備和功能室的建設和使用,開足開齊各類課程,避免資源閒置和浪費。

繼續提升資訊化基礎能力,完善“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發揮好教育“都會區網路”作用,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管理和教學相結合。培樹先進學校,強力提升農村薄弱學校的資訊化教學管理水準,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數位化校園建設,加快辦公平臺開發與應用。

抓好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實行學校安全網格化管理,健全校園安全風險管控機制和校園周邊綜合治理機制。抓好安全教育試驗區建設,加強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練。完善安保基礎設施建設,達到規定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規範。加強學校安全督導檢查、專項治理和隱患整治。進一步加強校車監管。

重點五

教育隊伍能力增強

著力提升校長隊伍謀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的能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師德水準;提升全市教育行政幹部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領導能力;實現教育隊伍綜合能力明顯提升,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轉變,紀律意識明顯強化。

加強教師校長隊伍建設。進一步落實教師編制專戶、後備教師等制度,建立教師補充長效機制,推動教師招聘模式向先面試、後筆試轉變,年內爭取新招聘教師2600人。細化市級名師培養工程方案,做好首屆市級名師人選培養工作;各縣(市、區)、各學校也要啟動和完善縣級、校級名師培養工作。

市級選拔100名優秀教師、校長赴京津和省內名校掛職交流。繼續抓好市級教育幹部與種子教師培訓,縣級骨幹和學科教師培訓,校級全員培訓,完善市、縣、校三級培訓體系。

實施好“互聯網+教師”專業培訓研修。深化我市師德建設“德能同修”的特色,加大在全市的推廣力度。落實好鄉村教師支援計畫,組織實施特級教師、名師、師範類學生到農村支教工作,推動實施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工程。

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加強市、縣、校教科研機構建設,著力打造一支學習型、創新型、研究+實踐型的教科研隊伍。積極推進教科研機構由單純學科研究向教育智庫的轉變,堅持開放教研,廣泛吸納市內外人才和成果;大力推進全員教研工作,教師、校長人人有課題,人人有成果。深入總結提煉一線湧現出來的典型經驗和案例,以點帶面,全面推廣。全面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教研水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本報記者王倩倩本報通訊員王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