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榮成攜郭永懷事蹟展覽巡展省內外13所高校攬才

春風十裡,榮成滿懷誠意來接你

春林初盛,陽春三月,在榮成就業排名靠前的山東省內10所高校和省外3所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們,榮成滿懷誠意來接你。

在高校畢業生招聘季裡,

榮成市委市政府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創造性地將已享譽國內的“郭永懷事蹟展館”,設計製作成流動展館後巡展省內外13所高校,並同步啟動榮成和高校之間的技術專案對接和應屆大學生直招活動。

3月16日下午,“郭永懷事蹟巡展·榮成引智高校行”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國海洋大學站巡展在中國海洋大學拉開帷幕。榮成市50多家重點企業,隨“郭永懷事蹟流動展館”一起來到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

與海大的專家教授和應屆畢業生們一起,緬懷郭永懷先生、瞭解榮成、對接技術需求和就業訴求。

“郭永懷事蹟巡展·榮成引智高校行”活動啟動儀式暨中國海洋大學站巡展在中國海洋大學拉開帷幕。

郭永懷事蹟巡展——

海大師生:“忍不住熱淚盈眶”

當天下午2點,榮成市委和中國海洋大學方面的相關領導們簡單致辭之後,巡展活動開始。

郭永懷流動展館設置在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學術交流中心一樓大廳裡,郭永懷先生的事蹟按照時間順序被劃分為五個部分,整個流動展也相應分解成五個區域,區域內牆壁上掛滿了郭永懷先生一生事蹟的多幅展板,其中兩個核心區域還增設了投影儀設備,

迴圈播放郭永懷先生不同時期的事蹟宣傳片。同時,為方便大家瞭解,榮成方面也將郭永懷紀念館裡的幾位專業解說員帶到了現場,為來現場參觀的師生們現場解說。

看著郭永懷先生的宣傳片,聽著解說員生動的解說,循著郭永懷先生的一生走來,有一兩百人的參觀現場異常安靜,海大師生們都被郭永懷先生的事蹟感動了。第一輪講解結束後,海大水產學院大四學生陳甯和她的幾位同學還不肯散去,

拿著手機挨個展板拍照,她激動地說:“郭永懷先生犧牲時的情景真是讓我太受觸動了,那一代的科學家是我們永遠的榜樣!”

企業技術項目對接——

榮成企業:“有政府支援,對接更順暢”

下午3點,榮成—中國海洋大學技術專案對接會在學術中心會議室舉行。榮成方面包括好當家等骨幹企業在內的20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到場,中國海洋大學方面在學校服務藍色經濟發展工作辦公室的牽頭下,

和榮成產業關聯度最大的水產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海洋生命科學學院的20多名專家到場。

活動伊始,榮成市科技局首先發佈了榮成方面的技術專案需求,與會企業也提出了技術需求的補充說明。然後,中國海洋大學的科技處介紹了學校適合榮成產業發展的科研新成果和雙方共建的國際級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的進展情況。

雙方簡單交流之後,對接會就進入了具體專案對接時間。

有了前期細緻的對接,具體專案對接環節非常有效。有技術難題的企業在這一環節找到相關專家,也有專家在這一環節找到了新技術可產業化的企業。

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張偉對接的是海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牟海津。張偉說,牟海津教授的相關研究,和他們公司遇到的技術難題非常對口。

和中國海洋大學有多年合作的榮成榮金牡蠣養殖公司總經理閆榮金,帶著新問題找到了水產學院院長、教授李琪。從事牡蠣行業30年的閆榮金說,李琪研發的海大1號和金牡蠣等新品種已經在公司實現量產,還有很多新品種在實驗期,雙方一直合作非常愉快。

從政產企合作中受益頗豐的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永軍說:“我們可以直接對接高校,但沒有政府搭台,我們很難一次見到這麼多專家,而且有了政府的推介,專家們對我們也格外信任,雙方合作基礎更加充分。”

據瞭解,活動當天,現場技術對接合作意向有20多項。

應屆畢業生招聘——

海大畢業生:“家鄉政策這麼好,畢業我們就回去”

招不到人才,讓時下很多企業很難受,如何招引到優質的人才,榮成企業利用自身優勢不斷發力的同時,榮成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不少政策。

榮成破除常規985、211高校限制,將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榮成的補貼政策擴大到普通大學。即根據榮成“百萬英才計畫”,凡首次在榮成企業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本科、碩士、博士分別最高可享受3萬元、12.68萬元、25.6萬元資金補助。這一政策對山東籍、尤其是威海籍、榮成籍的畢業生們非常有吸引力。

老家石島的海大發育生物學專業研究生高貝貝今年畢業。幾天前從學校就業資訊網上得知家鄉要來招人時,她早早就準備好了個人簡歷,就等招聘會上和企業對接了。投了幾份簡歷後,高貝貝說,她之前也在青島的幾所研究所遞過簡歷,但如果家鄉企業的待遇和發展前景不錯,政府又有這麼大的補貼力度,她就會選擇回家鄉就業。和她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不在少數,記者從現場幾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處瞭解到,成山集團、好當家、百合生物等幾個榮成當地的知名企業都收到了不少威海籍、榮成籍大學生的簡歷,學生們的求職意願都非常強烈。

現場招聘可以有如此效果,離不開在此之前數月裡,榮成市委市政府所做的人才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在這份報告裡,榮成市深度調研了榮成近年來就業大學生畢業院校的情況,將其中在榮成就業數量最多的10多所院校和與榮成產業發展關聯度最高的3所省外高校圈定出來,確定為榮成市今年重點高校人才直招目標,如此有的放矢的事前規劃,保障了榮成企業入高校招聘的實際效果。

活動當天,20多家企業收到求職簡歷600余份,達成人才直招意向200多個。

據瞭解,月底前,該項活動還將走進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省內外其餘9所高校,力爭實現2017年度高校人才直招開門紅。

文/圖 威海日報記者

雙方簡單交流之後,對接會就進入了具體專案對接時間。

有了前期細緻的對接,具體專案對接環節非常有效。有技術難題的企業在這一環節找到相關專家,也有專家在這一環節找到了新技術可產業化的企業。

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張偉對接的是海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牟海津。張偉說,牟海津教授的相關研究,和他們公司遇到的技術難題非常對口。

和中國海洋大學有多年合作的榮成榮金牡蠣養殖公司總經理閆榮金,帶著新問題找到了水產學院院長、教授李琪。從事牡蠣行業30年的閆榮金說,李琪研發的海大1號和金牡蠣等新品種已經在公司實現量產,還有很多新品種在實驗期,雙方一直合作非常愉快。

從政產企合作中受益頗豐的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永軍說:“我們可以直接對接高校,但沒有政府搭台,我們很難一次見到這麼多專家,而且有了政府的推介,專家們對我們也格外信任,雙方合作基礎更加充分。”

據瞭解,活動當天,現場技術對接合作意向有20多項。

應屆畢業生招聘——

海大畢業生:“家鄉政策這麼好,畢業我們就回去”

招不到人才,讓時下很多企業很難受,如何招引到優質的人才,榮成企業利用自身優勢不斷發力的同時,榮成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不少政策。

榮成破除常規985、211高校限制,將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榮成的補貼政策擴大到普通大學。即根據榮成“百萬英才計畫”,凡首次在榮成企業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本科、碩士、博士分別最高可享受3萬元、12.68萬元、25.6萬元資金補助。這一政策對山東籍、尤其是威海籍、榮成籍的畢業生們非常有吸引力。

老家石島的海大發育生物學專業研究生高貝貝今年畢業。幾天前從學校就業資訊網上得知家鄉要來招人時,她早早就準備好了個人簡歷,就等招聘會上和企業對接了。投了幾份簡歷後,高貝貝說,她之前也在青島的幾所研究所遞過簡歷,但如果家鄉企業的待遇和發展前景不錯,政府又有這麼大的補貼力度,她就會選擇回家鄉就業。和她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不在少數,記者從現場幾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處瞭解到,成山集團、好當家、百合生物等幾個榮成當地的知名企業都收到了不少威海籍、榮成籍大學生的簡歷,學生們的求職意願都非常強烈。

現場招聘可以有如此效果,離不開在此之前數月裡,榮成市委市政府所做的人才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在這份報告裡,榮成市深度調研了榮成近年來就業大學生畢業院校的情況,將其中在榮成就業數量最多的10多所院校和與榮成產業發展關聯度最高的3所省外高校圈定出來,確定為榮成市今年重點高校人才直招目標,如此有的放矢的事前規劃,保障了榮成企業入高校招聘的實際效果。

活動當天,20多家企業收到求職簡歷600余份,達成人才直招意向200多個。

據瞭解,月底前,該項活動還將走進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省內外其餘9所高校,力爭實現2017年度高校人才直招開門紅。

文/圖 威海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