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活中充滿了心理暗示,深度解析“不吉利”數字對人的影響

倫敦奧運會上,劉翔在跨欄時跌倒,那一幕在國人心目中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人們發出惋惜之聲的同時,種種負面說法也此消彼長,劉翔的粉絲坐不住了,他們試圖找出種種理由為劉翔辯解。

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因病退出了110米跨欄比賽,令眾人震驚的是,當時他拿到的編號是1356;而在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上,劉翔穿著同樣編號的衣服走進賽場,有人就發問了,“為什麼兩次都是1356?”並將該現象稱為一種凶兆。關於1356,中央電視臺報導奧運會的記者冬日娜曾說過,1356代表中國13億人口和56個民族,但今天,人們又把焦點放在了劉翔最為輝煌的數字12秒87上了,
因為那天也剛好是12年8月7日。還有人說,劉翔以前是八步上欄,如今卻改成了七步,七明顯沒有八吉利。

種種說法不一,其中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些數字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呢?

最近,北京市質監局發佈消息稱,北京地方標準《門牌、樓牌設置規範》規定,

門牌號將根據阿拉伯數字的順序依次編號。接到消息後,很多人開始憂心忡忡了,因為這將意味著那些不吉利的數字,譬如3、4、13、17等也將會成為門牌號。

自古以來,那些被看做不吉利的現象可以說是由來已久。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以及社會文化中,人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數字不盡相同,但也有那麼幾個似乎是被公認為不吉利的數字,

它們被禁止出現在某些場合,譬如門牌號或停車位。

一、關於數字“13”不吉利的傳說

千百年來,13一直被公認為是不吉利的數字。傳說耶穌在被害之前,曾和弟子們共進晚餐,而出現在餐桌上的第13位客人就是耶穌的弟子猶大。猶大為了30銀元,將耶穌出賣給了當局,導致耶穌受盡了折磨。因為正是這第13個人給耶穌帶去了災難,當天也剛好是13日,此後,13便被視為不祥的象徵。尤其是在達·芬奇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出現之後,

“13”就成了西方人最為忌諱的數字。比如,不選擇在每月的13日出門旅遊,也不會邀請13個人就餐,餐桌上也不能出現13道菜。

如果從數學理論角度分析,13是“12+1”。12在西方一直被視為完整的或完美的化身,因為眾所周知,奧林匹斯山上有12位神,

耶穌有12位使徒,一年中有12個月份,黃道有12宮等,因此,當12被加上1,不免有點勉強了,甚至還被看成是不完美、無法預測的意思。由此,“13”就成了“12”之外的事物,並不具備清晰的含義和概念,而對古人來說,一切無法預知且意義不清的事情,都會被認為是瀕臨滅亡的徵兆。嚴格意義上,“13”並不是不吉利的數字,而只是帶有某種宿命感,充滿了不定和變換,人們當然希望越和平越好,不希望冒險。

關於“13”這個“不吉利”數字的傳說有很多。除了最後的晚餐,在挪威神話中,波杜爾是光明之神,是福瑞嘉天神與歐丁天神之子,福瑞嘉天神是女神之母,歐丁天神是智慧、詩歌、戰爭和農業之神。某天夜裡,波杜爾天神夢見自己危在旦夕,母親便提煉出一種藥喂他喝下,這種藥能夠確保天下任何東西,包括沒有生命的器械等,都無法傷害到波杜爾天神。

這件事情很快在維哈拉城傳開了,大家得知波杜爾天神的“無敵”本領,感到很驚奇,而波杜爾天神本人也覺得天不怕地不怕了。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更為了展示自己超凡的本領,波杜爾天神讓很多好奇的人在自己的身上練習表演飛鏢、射箭等娛樂項目,波杜爾天神也漸漸成了眾人心目中的英雄。

當時有個魔鬼的化身叫羅基,他嫉妒波杜爾天神的本領,喬裝打扮成女性,千方百計地誘騙福瑞嘉天神說出波杜爾天神身上唯一的致命弱點,也是唯一能傷害到他的東西——槲寄生樹枝。當時福瑞嘉天神並不認為這麼一種微小的植物會傷害到自己的兒子。

羅基很快就用槲寄生木做成了一支戰矛,並將這支矛交給了波杜爾的兄弟荷杜爾——冬日之神,天生體弱多病的他沒有參加過那些攻擊波杜爾的娛樂遊戲。後來,在羅基的指導下,荷杜爾天神親手將這支矛刺向了自己的兄弟,最終殺死了波杜爾天神。

維哈拉城是歐丁天神的故鄉,位於天神聚集的重地阿斯哥爾,城內聚集著12位天神。19世紀,有一本十分暢銷的書籍《俗語與寓言詞典》,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波杜爾之死”與“13”聯繫起來,他認為,羅基作為第13個闖進宴會的客人,殺死了波杜爾,他的到來註定是不祥的。因此,在挪威神話中,13人同桌是一個不吉利的徵兆。他還說,這是一種迷信,並在“最後的晚餐”中被再次證實,而迷信本身則先於基督教出現。也就是說,布魯爾認為,有關13這個不吉利數字的迷信起源比“最後的晚餐”更早出現,並在後來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但實際上,布魯爾的依據是眾人皆知的一種假設——一個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必定是起源於遠古時代的,而那些有組織的宗教形式當時尚未誕生。關於“13”不吉利起源的“波杜爾之死”傳說,來源於13世紀由冰島詩人史諾瑞。史杜盧森寫作的《冰島散文詩集》,而在兩個世紀之前,冰島已經改信基督教。再有,在《冰島散文詩集》中有一個場景描述,當羅基拿著槲寄生木製成的矛時,現場已經有13位天神在,因此,羅基應該是第14位,而並非第13位。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研究挪威神話的專家——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約翰·林朵教授,他在自己的著作《天神間的謀殺與復仇:北歐神話裡的波杜爾》中也認為,“不吉利數字13”其實與“波杜爾”毫無關係。

另外,和“13”還有聯繫的是星期五。這是因為星期五曾是紀念弗雷娜女神的日子,基督教認為是不吉利的,假如“13”和“星期五”碰到了一起,那就是相當不吉利的。

1307年的10月13號,那天剛好是星期五,居住在法國的聖殿騎士全部被逮捕。事情發生在14世紀初,當時法國國王菲力浦四世和教皇克萊門特五世聯合起來,對耶路撒冷的一個修道士武裝力量——聖殿騎士採取鎮壓行動,聖殿騎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十字軍東征期間保護好基督教的朝聖人員,並逐漸強大與富足起來。後來,出於對這些騎士們強大勢力的阻遏以及對其財富的覬覦,菲力浦國王與克萊門特教皇分別于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和1312年的某月13號星期五對聖殿騎士實施逮捕,並以多種罪名提出指控,其中包括褻瀆上帝罪、同性戀、朝拜惡魔、扼殺嬰兒等罪行。

在短短的一天之內,59名聖殿騎士被活活燒死。類似的殘酷行徑持續了好幾個月才逐漸平息。在1314年,聖殿騎士的領導人也被活活燒死了,從此,聖殿騎士正式從歷史舞臺上退出。而“13”和“星期五”則作為殘酷和不吉利的象徵流傳下來。

假如我們承認“不吉利數字13”,並將聖殿騎士的傳說視為它的起源的話,那麼它應該出現在20世紀之前。而《迷信詞典》(牛津大學出版)上記載,首個有據可查的13號星期五的迷信應該出現在1913年,是聖殿騎士滅亡7個世紀以後了。所以,假設並不成立。

1970年4月11日,美國“阿波羅13號”在飛往月球的途中,機艙內部發生爆炸,當時的宇航員傑克·斯威格特發出警報,稱飛機出現問題,登月任務取消,三位宇航員歷經九死一生,最終返回地球。該事故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阿波羅13號》。這讓很多人都感到震驚,而數字占卜者卻認為是意料中的事。他們給出的解釋是,“阿波羅13號”於1970年4月11日起飛,7、0、4、1、1這幾個數字加起來,正好等於13;而飛機於休士頓時間13:13由第39號發射台發射,13的3倍正好是39,這一系列的數字都在暗示著“阿波羅13號”的不吉利。

1993年,很多研究人員對門牌號進行調查,在當地幾十家報社刊登廣告,希望那些居住在“13號”房間的屋主能夠與研究人員取得聯繫,告知是否因為“13”而遭受黴運。最終,有大約500戶居住者作出了回應,研究人員發現,在這500名戶主中,有10%的人認為自己自從搬進了“13號”房,遭受到了更多的黴運。研究進一步顯示,這種認為“13”不吉利的思想,導致門牌號為13的房子通常都要降價出售。

二、數字“4”也難逃尷尬

除了“13”,數字“4”也一直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在中國普通話、廣東話中,“四”與“死”諧音,由此被視為不吉利、要出事的徵兆。也正因此,在中國醫院中很少會有4樓。甚至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商店和公司開業所選的電話號碼的後四位數也都儘量避免4的出現。

然而事實上,這些都不過是人們的一種迷信思想罷了。歷史上,中國就喜歡用“四海”來形容天地的廣闊,更有“四海之內皆兄弟”、“四通八達”之說;一年有12個月,但這12個月是由4個季節組成的;另外還有梅、蘭、竹、菊四君子象徵著崇高的氣節;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還發現,數字1、2、3、4幾個數字加起來之和,正好等於完美數字“10”,象徵十全十美,於是將“4”奉為十分神聖的數字;方方正正的四邊形也都是由四個角組成的……

可見,認為數字“4”不吉利確實很傷及無辜。在阿拉伯數字中,數字“4”其實只是一種抽象的符號,是位於“3”和“5”之間的一個自然數而已,並沒有確切的含義,所有被附加的意義均是人類望文生義。那麼,為什麼“4”與“死”同音,就要被冤枉為不吉利呢?這是由於語言對人具有控制力。

且不說“13”有“失散”的諧音義,就拿“4”來說,在中國的語言文字中,一句“你很漂亮”就足以讓對方露出友好的笑容,一句“你就是個人渣”會讓雙方拳腳相加。有時候,當我們看到一句勉勵的話語,就會不知不覺間受到鼓舞,消除內心的低迷……事實上,語言確實很有魔力,我們在承認語言的暗示作用的前提下,也要認識到暗示性語言給人們的行為和思想造成的傷害。

有些數位的讀音與漢語中的某些字讀音相似,或許只是形成過程中的一種巧合,並不具備某些特殊的含義。那些不吉利的數字之所以被認為不吉利,是因為人們人為地將它們與不好的事情聯繫在了一起;假如能夠理性對待,就會覺得這樣的聯繫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但人類從來都不會是完全理性的,對於未知的災難總是不可避免地懷著恐懼的心態,於是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生活。

未知的東西既然不能預測,但至少也要預先做好防備,希望對未來擁有一點掌控力,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排斥那些帶有不吉利徵兆的數字,正是人們獲得掌控感的一種途徑和方式。譬如,為了有個好的兆頭,很多人都喜歡“8”,因為在中國漢字中,“8”與“發”諧音,相對於“4”和“13”來說,“8”是相當幸運的一個數字。很多人都選擇在8月8號這一天喜結良緣;就連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都選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8分舉行;電話號碼後四位要有個8才覺得吉利……

但是,如果讓語言暗示中的“教條主義”徹底主宰了人類的生活,漸漸形成一種錯誤的心理思維模式,那將會是一件十分可悲且可憐的事兒。

三、思想的武器很鋒利

與此同時,13也給人帶來好運。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幸運數字就是13。13個英文字母組成了他的名字,當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生活和學習了13年之後,竟然擔任了該校的第13任校長。

美國加州一位有名的社會學家大衛·菲力浦斯組織了一支研究團隊,專門分析了美國在1973年到1998年間關於470萬死亡人員的相關記錄。其中華裔美國人、日裔美國人的死亡日期與白種美國人的死亡日期是重點比較對象。分析結果顯示,華裔與日裔人中,因為心臟病發作而去世的人數在每月的4號比率最高,並且高出當月其他任何一天7%;假如是慢性心臟病,對比則更加明顯。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白種人,在每月的4號並無明顯峰值出現。這項研究在當時頗受爭議,但事實是不容否認的。

2002年,芬蘭有一則報導,其中有交通事故研究報告與高速公路事故數字研究的分析結果,每月的13號如果恰逢星期五時,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較高,尤其是婦女死亡率高達63%;而在英國M25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在每月13號,又是星期五的那一天最高,在那一天住院的人數也會比平時多出52%。難道真的是不吉利的日期引發了詭異事件?不吉利的日子不但自身安危難保,就連他人的人身安全都難以操控了?

而實際上,這些看似很具有說服力的數字,還有一個更加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和事在暗中受到不吉利數字的影響,而這種影響都源於人們強大的心理作用。因為憂心忡忡而分散了注意力,交通事故怎麼能不頻發?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遇上了堵車,結果遲到了,被老闆罵了,你感覺糟透了,不能專心工作,更沒有心情和同事們說笑,到下班時工作任務也沒有完成,結果這一天你過得煩躁、鬱悶,不由得心想:今天真倒楣,所有的壞事情都湊到了一塊兒。然後翻開日曆一看——星期五!可反過來想,假如你不被遲到的事情影響心情,那麼這一天將會像往常一樣輕鬆愉快。這就是心理的作用,或者換一種說法,迷信思想促使你感覺“星期五註定了不順”或“13號那一天肯定不吉利”。

看來,所謂的不吉利數字,其實都是人腦想像出來並牽強附會上去的,某種想法或意念會促使傷害的產生,這就是迷信。歷來都有破除迷信的說法,但一直到今天,依舊無法徹底將迷信“掃地出門”。理論上,人類在任何事物上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即便在科學領域,也還有“科學迷信”的影子。但科學與迷信確有本質區別,科學要求在實踐中本著懷疑主義精神,不相信一切未得到證實的事物,而對已經被證實的事物,也還要懷疑其時空局限性與觀察的準確性。但是,或者正因為懷疑和不確信,才令人們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慌不安之感,因為不安而想要去掌控未知,進而也創造了“迷信”這件威力強大的武器。

門牌號是4或13,真的會倒楣嗎?如果你相信會有黴運,那就真的會有,這種心理暗示將會產生巨大的負面能量,本不該有的黴運也許會如期而至;而倘若你不相信,也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只不過這種是積極的正面效應,你將不會受到“不吉利數字”的任何影響。

文章摘抄自《怪誕心理學》

不希望冒險。

關於“13”這個“不吉利”數字的傳說有很多。除了最後的晚餐,在挪威神話中,波杜爾是光明之神,是福瑞嘉天神與歐丁天神之子,福瑞嘉天神是女神之母,歐丁天神是智慧、詩歌、戰爭和農業之神。某天夜裡,波杜爾天神夢見自己危在旦夕,母親便提煉出一種藥喂他喝下,這種藥能夠確保天下任何東西,包括沒有生命的器械等,都無法傷害到波杜爾天神。

這件事情很快在維哈拉城傳開了,大家得知波杜爾天神的“無敵”本領,感到很驚奇,而波杜爾天神本人也覺得天不怕地不怕了。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更為了展示自己超凡的本領,波杜爾天神讓很多好奇的人在自己的身上練習表演飛鏢、射箭等娛樂項目,波杜爾天神也漸漸成了眾人心目中的英雄。

當時有個魔鬼的化身叫羅基,他嫉妒波杜爾天神的本領,喬裝打扮成女性,千方百計地誘騙福瑞嘉天神說出波杜爾天神身上唯一的致命弱點,也是唯一能傷害到他的東西——槲寄生樹枝。當時福瑞嘉天神並不認為這麼一種微小的植物會傷害到自己的兒子。

羅基很快就用槲寄生木做成了一支戰矛,並將這支矛交給了波杜爾的兄弟荷杜爾——冬日之神,天生體弱多病的他沒有參加過那些攻擊波杜爾的娛樂遊戲。後來,在羅基的指導下,荷杜爾天神親手將這支矛刺向了自己的兄弟,最終殺死了波杜爾天神。

維哈拉城是歐丁天神的故鄉,位於天神聚集的重地阿斯哥爾,城內聚集著12位天神。19世紀,有一本十分暢銷的書籍《俗語與寓言詞典》,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波杜爾之死”與“13”聯繫起來,他認為,羅基作為第13個闖進宴會的客人,殺死了波杜爾,他的到來註定是不祥的。因此,在挪威神話中,13人同桌是一個不吉利的徵兆。他還說,這是一種迷信,並在“最後的晚餐”中被再次證實,而迷信本身則先於基督教出現。也就是說,布魯爾認為,有關13這個不吉利數字的迷信起源比“最後的晚餐”更早出現,並在後來得到很多人的認可。

但實際上,布魯爾的依據是眾人皆知的一種假設——一個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必定是起源於遠古時代的,而那些有組織的宗教形式當時尚未誕生。關於“13”不吉利起源的“波杜爾之死”傳說,來源於13世紀由冰島詩人史諾瑞。史杜盧森寫作的《冰島散文詩集》,而在兩個世紀之前,冰島已經改信基督教。再有,在《冰島散文詩集》中有一個場景描述,當羅基拿著槲寄生木製成的矛時,現場已經有13位天神在,因此,羅基應該是第14位,而並非第13位。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研究挪威神話的專家——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約翰·林朵教授,他在自己的著作《天神間的謀殺與復仇:北歐神話裡的波杜爾》中也認為,“不吉利數字13”其實與“波杜爾”毫無關係。

另外,和“13”還有聯繫的是星期五。這是因為星期五曾是紀念弗雷娜女神的日子,基督教認為是不吉利的,假如“13”和“星期五”碰到了一起,那就是相當不吉利的。

1307年的10月13號,那天剛好是星期五,居住在法國的聖殿騎士全部被逮捕。事情發生在14世紀初,當時法國國王菲力浦四世和教皇克萊門特五世聯合起來,對耶路撒冷的一個修道士武裝力量——聖殿騎士採取鎮壓行動,聖殿騎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十字軍東征期間保護好基督教的朝聖人員,並逐漸強大與富足起來。後來,出於對這些騎士們強大勢力的阻遏以及對其財富的覬覦,菲力浦國王與克萊門特教皇分別于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和1312年的某月13號星期五對聖殿騎士實施逮捕,並以多種罪名提出指控,其中包括褻瀆上帝罪、同性戀、朝拜惡魔、扼殺嬰兒等罪行。

在短短的一天之內,59名聖殿騎士被活活燒死。類似的殘酷行徑持續了好幾個月才逐漸平息。在1314年,聖殿騎士的領導人也被活活燒死了,從此,聖殿騎士正式從歷史舞臺上退出。而“13”和“星期五”則作為殘酷和不吉利的象徵流傳下來。

假如我們承認“不吉利數字13”,並將聖殿騎士的傳說視為它的起源的話,那麼它應該出現在20世紀之前。而《迷信詞典》(牛津大學出版)上記載,首個有據可查的13號星期五的迷信應該出現在1913年,是聖殿騎士滅亡7個世紀以後了。所以,假設並不成立。

1970年4月11日,美國“阿波羅13號”在飛往月球的途中,機艙內部發生爆炸,當時的宇航員傑克·斯威格特發出警報,稱飛機出現問題,登月任務取消,三位宇航員歷經九死一生,最終返回地球。該事故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阿波羅13號》。這讓很多人都感到震驚,而數字占卜者卻認為是意料中的事。他們給出的解釋是,“阿波羅13號”於1970年4月11日起飛,7、0、4、1、1這幾個數字加起來,正好等於13;而飛機於休士頓時間13:13由第39號發射台發射,13的3倍正好是39,這一系列的數字都在暗示著“阿波羅13號”的不吉利。

1993年,很多研究人員對門牌號進行調查,在當地幾十家報社刊登廣告,希望那些居住在“13號”房間的屋主能夠與研究人員取得聯繫,告知是否因為“13”而遭受黴運。最終,有大約500戶居住者作出了回應,研究人員發現,在這500名戶主中,有10%的人認為自己自從搬進了“13號”房,遭受到了更多的黴運。研究進一步顯示,這種認為“13”不吉利的思想,導致門牌號為13的房子通常都要降價出售。

二、數字“4”也難逃尷尬

除了“13”,數字“4”也一直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徵。在中國普通話、廣東話中,“四”與“死”諧音,由此被視為不吉利、要出事的徵兆。也正因此,在中國醫院中很少會有4樓。甚至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商店和公司開業所選的電話號碼的後四位數也都儘量避免4的出現。

然而事實上,這些都不過是人們的一種迷信思想罷了。歷史上,中國就喜歡用“四海”來形容天地的廣闊,更有“四海之內皆兄弟”、“四通八達”之說;一年有12個月,但這12個月是由4個季節組成的;另外還有梅、蘭、竹、菊四君子象徵著崇高的氣節;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還發現,數字1、2、3、4幾個數字加起來之和,正好等於完美數字“10”,象徵十全十美,於是將“4”奉為十分神聖的數字;方方正正的四邊形也都是由四個角組成的……

可見,認為數字“4”不吉利確實很傷及無辜。在阿拉伯數字中,數字“4”其實只是一種抽象的符號,是位於“3”和“5”之間的一個自然數而已,並沒有確切的含義,所有被附加的意義均是人類望文生義。那麼,為什麼“4”與“死”同音,就要被冤枉為不吉利呢?這是由於語言對人具有控制力。

且不說“13”有“失散”的諧音義,就拿“4”來說,在中國的語言文字中,一句“你很漂亮”就足以讓對方露出友好的笑容,一句“你就是個人渣”會讓雙方拳腳相加。有時候,當我們看到一句勉勵的話語,就會不知不覺間受到鼓舞,消除內心的低迷……事實上,語言確實很有魔力,我們在承認語言的暗示作用的前提下,也要認識到暗示性語言給人們的行為和思想造成的傷害。

有些數位的讀音與漢語中的某些字讀音相似,或許只是形成過程中的一種巧合,並不具備某些特殊的含義。那些不吉利的數字之所以被認為不吉利,是因為人們人為地將它們與不好的事情聯繫在了一起;假如能夠理性對待,就會覺得這樣的聯繫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但人類從來都不會是完全理性的,對於未知的災難總是不可避免地懷著恐懼的心態,於是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生活。

未知的東西既然不能預測,但至少也要預先做好防備,希望對未來擁有一點掌控力,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排斥那些帶有不吉利徵兆的數字,正是人們獲得掌控感的一種途徑和方式。譬如,為了有個好的兆頭,很多人都喜歡“8”,因為在中國漢字中,“8”與“發”諧音,相對於“4”和“13”來說,“8”是相當幸運的一個數字。很多人都選擇在8月8號這一天喜結良緣;就連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都選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8分舉行;電話號碼後四位要有個8才覺得吉利……

但是,如果讓語言暗示中的“教條主義”徹底主宰了人類的生活,漸漸形成一種錯誤的心理思維模式,那將會是一件十分可悲且可憐的事兒。

三、思想的武器很鋒利

與此同時,13也給人帶來好運。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幸運數字就是13。13個英文字母組成了他的名字,當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生活和學習了13年之後,竟然擔任了該校的第13任校長。

美國加州一位有名的社會學家大衛·菲力浦斯組織了一支研究團隊,專門分析了美國在1973年到1998年間關於470萬死亡人員的相關記錄。其中華裔美國人、日裔美國人的死亡日期與白種美國人的死亡日期是重點比較對象。分析結果顯示,華裔與日裔人中,因為心臟病發作而去世的人數在每月的4號比率最高,並且高出當月其他任何一天7%;假如是慢性心臟病,對比則更加明顯。與之相對的是美國白種人,在每月的4號並無明顯峰值出現。這項研究在當時頗受爭議,但事實是不容否認的。

2002年,芬蘭有一則報導,其中有交通事故研究報告與高速公路事故數字研究的分析結果,每月的13號如果恰逢星期五時,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比較高,尤其是婦女死亡率高達63%;而在英國M25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在每月13號,又是星期五的那一天最高,在那一天住院的人數也會比平時多出52%。難道真的是不吉利的日期引發了詭異事件?不吉利的日子不但自身安危難保,就連他人的人身安全都難以操控了?

而實際上,這些看似很具有說服力的數字,還有一個更加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和事在暗中受到不吉利數字的影響,而這種影響都源於人們強大的心理作用。因為憂心忡忡而分散了注意力,交通事故怎麼能不頻發?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遇上了堵車,結果遲到了,被老闆罵了,你感覺糟透了,不能專心工作,更沒有心情和同事們說笑,到下班時工作任務也沒有完成,結果這一天你過得煩躁、鬱悶,不由得心想:今天真倒楣,所有的壞事情都湊到了一塊兒。然後翻開日曆一看——星期五!可反過來想,假如你不被遲到的事情影響心情,那麼這一天將會像往常一樣輕鬆愉快。這就是心理的作用,或者換一種說法,迷信思想促使你感覺“星期五註定了不順”或“13號那一天肯定不吉利”。

看來,所謂的不吉利數字,其實都是人腦想像出來並牽強附會上去的,某種想法或意念會促使傷害的產生,這就是迷信。歷來都有破除迷信的說法,但一直到今天,依舊無法徹底將迷信“掃地出門”。理論上,人類在任何事物上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即便在科學領域,也還有“科學迷信”的影子。但科學與迷信確有本質區別,科學要求在實踐中本著懷疑主義精神,不相信一切未得到證實的事物,而對已經被證實的事物,也還要懷疑其時空局限性與觀察的準確性。但是,或者正因為懷疑和不確信,才令人們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慌不安之感,因為不安而想要去掌控未知,進而也創造了“迷信”這件威力強大的武器。

門牌號是4或13,真的會倒楣嗎?如果你相信會有黴運,那就真的會有,這種心理暗示將會產生巨大的負面能量,本不該有的黴運也許會如期而至;而倘若你不相信,也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只不過這種是積極的正面效應,你將不會受到“不吉利數字”的任何影響。

文章摘抄自《怪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