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徐桂香:用愛撐起一片天

她在前幾年有了一家公司,如今近40名員工95%以上均為殘疾人。

她經常和員工們說:“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如果不把公司當成家,自己糊弄自己,誰還會接納你?”

因為員工們的先天不足和生活局限,員工的父母看病掏不起醫藥費,她要接濟;員工生孩子住院,她也要幫忙;甚至員工赴異地參加舞蹈比賽這樣的瑣事兒,

她也要像一個家長似地操心——許多員工的私事她都近乎一管到底。而對於所有員工來說,她在給他們就業機會的同時,也讓這些人在心靈上重獲新生。她就是錫盟弘心博愛民族文化有限公司企業法人徐桂香。

為什麼要直接稱呼徐桂香為“企業法人”?因為她這個老闆當得不太像個老闆,用徐桂香自己的話說,人家的買賣都是“富人企業”,而她辦了個‘窮人企業’。

因為絕大多數員工的特殊原因,弘心博愛民族文化有限公司不僅是經營性企業,同時也帶有一定的公益性。徐桂香說:“經營上我們能掙一口就吃一口,和以效益為先的正常企業比相差很遠。”

在商言商,開公司為什麼吸納了如此多的殘疾人員工?徐桂香說:“我丈夫的哥哥和嫂子就是聾啞人,在開公司前我經營過一家美容院,看到嫂子沒工作,我就教給她技術並讓她在美容院上班。

”後來,徐桂香有了搞服飾加工的想法,嫂子用手語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跟著你幹,因為你是個好人。”

徐桂香原本是民族服裝廠的下崗職工,自己也有布藝加工的功底,服飾加工廠辦起來後,因為嫂子的原因,又有一些沒有工作的殘障者前來應聘。

殘障員工們的幸福和希望,是靠著手藝一針針“縫”出來的。“起初我從北京採購一些迷彩布料,

讓員工們學著加工,開始的時候我一個一個地手把手地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學,用縫紉機都不會拐彎。”徐桂香回憶道。企業的 “第一桶金”是錫盟蒙醫醫院加工布藝的訂單,床單、枕套、窗簾、消毒布等,這單生意養活了企業兩年。

面對經營前景,徐桂香當然苦惱過,她說:“社會救助和安置殘疾人力度欠缺,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有力氣沒處使,有些時候想到還能為這些生活困難的人給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於是,我就堅持走這條路。”

徐桂香身為經理,不僅要解決這些殘疾人員工的就業問題,更多的時候她充當了他們生活中的“家人”。員工們因為正常溝通有困難,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總無法有效解決,徐桂香就會來幫忙。韓超是一名聾啞殘疾人,是服裝廠的老員工,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父母擔心因為殘疾找不到物件,整日鬱鬱寡歡。徐桂香得知這一情況後,為他牽線了在廠實習的趙曉霞,兩人通過瞭解,很快就確立了戀愛關係,並結婚生子,一家人幸福美滿。

“他們身殘志堅、團結友愛,工人們為了不讓正常人瞧不起,幹活抓時間、產品抓品質,從不會因為自身是殘疾而馬虎做活。”徐桂香說。公司的生產車間不同於其他工廠,這裡沒有嘈雜的機器聲,更沒有形色匆忙的身影。一走進工廠內,工人們有的在縫製,有的在串線,相比較其他健全的工人,他們對這份工作更加珍惜和用心,許多員工都感受到,對於殘疾人而言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為了能給員工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徐桂香每年都為職工們按時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在她眼裡,這些殘疾人不僅是公司員工,更是自己的朋友和親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徐桂香對他們都關愛有加。

為他牽線了在廠實習的趙曉霞,兩人通過瞭解,很快就確立了戀愛關係,並結婚生子,一家人幸福美滿。

“他們身殘志堅、團結友愛,工人們為了不讓正常人瞧不起,幹活抓時間、產品抓品質,從不會因為自身是殘疾而馬虎做活。”徐桂香說。公司的生產車間不同於其他工廠,這裡沒有嘈雜的機器聲,更沒有形色匆忙的身影。一走進工廠內,工人們有的在縫製,有的在串線,相比較其他健全的工人,他們對這份工作更加珍惜和用心,許多員工都感受到,對於殘疾人而言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為了能給員工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徐桂香每年都為職工們按時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在她眼裡,這些殘疾人不僅是公司員工,更是自己的朋友和親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徐桂香對他們都關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