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大創新專案相繼啟動,“品牌南海”戰略從創意到落地開花

善謀者勝,遠謀者興。

一年前,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履新南海後首次拋出“品牌南海”戰略構想,提出以“傳承品質,成就品牌”為主線,全領域打造品牌南海。此時,南海正處於經濟產業轉型、城市品質升級的關鍵時期,

亟待構建產業新體系,培育經濟新動能。這位70後主官導航下的南海將駛向何方,人們充滿期待。

一年後的今天,建設廣佛都市圈核心區、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核心區,爭創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南海路徑日益清晰,全球創客新都市、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由創意落地為現實——從“城市、產業、市場”三個維度發力,

對接全球“人才、技術、供應鏈”三大創新資源,“品牌南海”戰略開花結果,南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成為學者、媒體聚焦的觀察樣本。

2016年12月8日,“創聚南海·商行全球”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建設啟動。

時勢催生品牌戰略構想

不要小看穿著人字拖吃大排檔的南海人,

可能他腳邊的紅白藍口袋裡就裝著幾百萬——這樣的“段子”在南海不僅多,而且廣泛流傳。

“這是南海人低調務實的作風,但現在不行了!我們身處的,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南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科技)常務副局長何焯輝說,時移世易,他明顯感覺到,以前甚少品牌宣傳的堅美鋁材、華昌鋁材、聯邦家私等傳統民企,這幾年逐漸活躍起來,“很明顯,南海已經到了區域品牌補課的時代。

區域品牌補課,背後的客觀事實是:經歷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南海,產業與城市的轉型升級已經迫在眉睫。

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剛剛經歷物資匱乏年代,在爆發性需求刺激下,製造業在南海快速生長。經過三十多年發展積累,南海製造業形成了門類豐富、產業鏈完善的格局,鋁型材、陶瓷、紡織等傳統產業在國內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然而,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傳統製造業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而“以產而興”城市形態和品質,與城市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不同步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十年來,南海發展戰略從高效南海、五星級南海、幸福南海到品質南海不斷演進,政府在不斷探索破題路徑。

“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歷史趨勢已然不可逆,當前全球競爭強手林立,南海迫切需要實現發展動能的轉換。

”南海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國土)常務副局長麥紹強說,以前勞動密集型、無品牌市場和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形態,低端的城市形態,已經無法吸引優質資源集聚。

“錯過一個機遇,落後一個時代。”黃志豪認為,越是形勢嚴峻越要增強信心,南海區要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搶佔先機,就要對標全球,從以前的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和產業鏈轉變為融入全球知識體系,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引進在全球有整合資源能力的人才、專案和企業,加快先進製造產業的集聚,提升產業發展水準。

優越的區位條件和雄厚的產業根基,為南海大膽謀劃融入全球知識體系帶來更多“創意空間”。

經過前期的密集調研和座談會集思廣益,2016年6月,黃志豪拋出“品牌南海”戰略構想,在“品牌南海”戰略框架下,針對區域發展訴求和比較優勢,全球創客新都市、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等創新項目應運而生。9月,“品牌南海”戰略寫入南海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以“傳承品質,成就品牌”為主線,南海全面開啟創新發展新征程。

連祭三劍“品牌創意”落地

謀定而動,連祭三劍。2016年10月到今年2月,南海在半年時間內,把工程浩大的創新專案從“紙上”一一落地為現實。

在黃志豪的構想中,“品質南海”向“品牌南海”跨越,要建設“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全球創客新都市”,產業方面要建成“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還要依託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樞紐型網路城市優勢,借力珠三角全球製造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建“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整合全球資源、走向全球市場。

“從最初提出想法到方案的出臺,經歷了比較辛苦的過程。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的醞釀會議就開了數十次。”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發改)常務副局長磐石表示,儘管外界看來三大專案在品牌南海的背景下快速萌芽,但是內部卻經過了反復調研和推敲研究。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域,南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200多家,但是從村級工業園中起步的民營企業卻大多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困境。不斷上漲的用工成本、缺少創新元素、生產效率低等問題讓企業競爭乏力。“傳統產業怎麼提升?最主要的路徑要靠智慧製造,靠機器人。”何焯輝表示,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重在“集成”,首先要解決企業應用的問題。

除了製造業產業的問題外,製造業產品也面臨著市場推廣滯後等問題。南海很多優秀製造企業,有自主研發技術,產品品質也非常過硬,但由於銷路受限,在出口時經常為國外知名產品貼牌。“自營出口會比代理出口利潤提高3倍,有了自主品牌的銷售市場後企業也有了話語權。”利升光電董事長王清平表示。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的建設正是南海針對市場“祭劍”。

製造業的發展需要土地空間、創新資源支撐。城市最容易發展的是帶狀走向的“路邊經濟”,遠離大路的村級工業園佔據大量的空間,但產出較低。全球創客新都市的建設,將承擔著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時代重任。

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目標明確,看到製造“生產端”轉型升級需求,抓住“集成”二字,希望以應用為目的打造機器人產業全鏈條。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來源於“採購中心”的想法,關注產品“銷售端”,注重以現代服務業的集聚拓寬產品銷路,重塑商貿氛圍,打響產品品牌。而全球創客新都市則更具統領性,立足城市和人才的關係,希望內造“城產人文”的綜合系統工程,吸引全球創客、創新資源的集聚,並承托國家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和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的發展。

因此,三大專案並非線條關係,而是以全球創客新都市為統領性專案,以機器人集成服務和全球供應鏈為突破點,打造綜合性的“品牌南海”落地體系。

作為統領性項目,全球創客新都市推進城市空間整理和創新人才的集聚,開展了“三舊”改造、村級工業園升級,建設創客空間等,以新空間載體支撐產業創新。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與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構成了產品從製造到銷售的生態網,同時也將打造智慧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的新經濟增長點。

從城市佈局來看,全球創客新都市的啟動區在桂城,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核心區在大瀝,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集聚的資源在獅山。三大專案的核心區與區域發展重點重合,讓城市有著明確的功能分區和整體性規劃,有利於不同類型的創客集聚。

“這種建設理念也可以看出,上述項目對品牌南海的支撐不是概念性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地。”磐石說。城市空間綜合環境的打造提供了創新資源集聚和產業發展的“土壤”,在此基礎上完善製造產業生產流程的再造、品牌產品的推廣銷售,實現製造業城市核心的升級。推進三大項目,正是南海“城市品牌”“產業品牌”的全面落地。

縱深突圍考驗“南海功夫”

作為志在全球的品牌先行軍,今年是南海品牌從創意走向全面落實的第一年,面對複雜國際局勢和區域競爭新格局,品牌戰略如何閃耀全球,考驗南海功夫。

南海打造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發展目標之一是建成全國最大的國產機器人應用示範中心。但在本地近4萬家工業企業裡,機器人研發和應用企業都堪稱小眾,目標與現實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廣東的企業家很現實,就算機器人系統的性能再好,一旦投入產出比超過預算,他們就不願再接納。”新鵬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磊一語道破,高成本是南海本土企業對機器人敬謝不敏的原因之一。即使有企業勇於投入和創新,ABB、庫卡、安川等國外機器人產品也比國產機器人更具競爭力。

如果說機器人項目的攻關難題一定程度上源自國內外技術的競逐,那麼全球創客新都市的發展瓶頸,則更多是新城市配套與舊土地空間之間的“對壘”。南海要建設“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城市新空間,離不開土地資源的支撐。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腳步加速,南海整體土地開發強度超過50%,土地資源緊缺對城市發展的掣肘不言而喻。“南海有685個村級工業園,涵蓋了14萬畝土地,在南海土地開發強度相對較高和國家嚴控珠三角新增建設用地的情況下,南海建設新都市只能向存量要空間。”麥紹強把發展空間寄望於村級工業園和“三舊”的蝶變,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某些慣性思維根深蒂固,不能朝夕解決,向“舊土地”要“新空間”絕非易事。

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開全省甚至全國政府引領跨界創新的先河,但正因為“吃螃蟹”之舉,前路無任何經驗可借鑒。雖然啟建時已搭建了一攬子平臺,彙聚了大量國際創新資源,但要使其真正為本地企業“造船出海”,仍需提升創新資源與本地產業的粘性。“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項目,南海的確有商貿優勢,但要在全球成為一個重要的商貿節點並不容易,還要解決現代服務業集聚和產品增值的問題。”磐石坦言。

“品牌南海”已經成為南海未來幾年全面發展的主引擎,各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探索已向縱深推進。

3月7日,南海同時發佈《南海區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南海區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兩大政策,計畫在3年內投入2億元,全鏈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以財政投入為杠杆,南海計畫到“十三五”末帶動全區機器人應用累計達到2萬台。

“除了釋放政策紅利外,我們還會與哈工大、浙大等高校合作,打造更多類似廣工大的公共應用平臺。另外,我們也引導研究機構和職業學校打造了若干個機器人應用人才培訓平臺。”何焯輝透露,南海將在3到5年內在陶瓷等細分領域內培育集成商小冠軍,通過示範效應提升南海企業對國產機器人的信心。

與機器人扶持辦法同日出臺的《南海區加快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和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的補充意見》,把村級工業園改造專項基金從2億元加碼至5億元,並進一步放寬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獎補範圍,降低獲獎門檻,最大限度激發基層村居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熱情。麥紹強表示,南海將會結合村級工業園改造政策,深入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先租後讓以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的方式方法。

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專案也在加速推進中。磐石認為,南海要把本土產品和企業推向世界,其中一個途徑就是立足南海的優勢產業建立全球採購目的地,“例如鋁型材在全省和全市都是龍頭產業,通過線上和線下管道把國內的鋁型材優勢企業聚集,或許將在單品行業產業內形成全球採購目的地,最後圍繞它的衍生服務也會因應而生。”接下來,南海還將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發展和製造業密切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並搭建更多像全球南海會館合作聯盟一樣的平臺,為企業連結更多採購資源和合作機會,引領南海企業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三大專案推進圖

全球創客新都市

目標:打造全球創客工作、生活、休閒於一體的集聚區;全國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全國“金科產”和“互聯網+”融合示範區;全國智慧製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嶺南現代文創產業先行區。

進程:2017年2月28日啟動。發佈四大重點專案;簽約落地9大項目;揭牌廣東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孵化器、6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成立珠三角灣區國際創新聯盟。

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

目標:以自主創新、金融創新、應用創新三個方向,建設全國自主創新機器人中心、全國機器人產業集聚中心、全國機器人應用示範中心。

進程:2016年10月20日啟動,10個與機器人產業發展相關的具體項目簽約落地;11月,珠西裝備製造按揭中心在佛高區揭牌。

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

目標:分三個階段,到2020年初步建設成為全球知名的產品採購、商貿、工業設計、技術合作、企業並購、金融創新等跨界創新中心,打造全省“一帶一路”的一號工程。

進程:2016年12月8日啟動,獲頒“國際合作中心”和“中國商貿流通示範區”兩塊牌子;一系列覆蓋經貿、文化、金融等領域的“一帶一路”合作意向專案簽約落戶;國內外18家知名企業宣佈共建全球產品跨界創新生態聯盟;與全球50多家南海海外僑社(會館)宣佈成立全球南海會館合作發展聯盟;七家南海民企發佈跨界創新計畫。

專家觀點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院長李郇:

坐擁“創新金三角” “品牌南海”前景可期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院長李郇認為,南海是傳統製造業集群地,隨著製造業進入爬坡換擋的階段,城市要謀求新一輪發展必須做好創新驅動。“創新驅動需要技術、資本、產業內容、產業功能和跨界貿易等多方位的共同驅動,單純的任一驅動都無法推動創新和產業之間產生必然聯繫。”

當前南海正圍繞“傳承品質,成就品牌”的工作主線,全領域打造品牌南海。對此,李郇提出,品牌是品質的保障,品質南海到品牌南海是一個提升過程,品質和品牌都需要落實到產品,進而走向世界。要實現這一效果,需要政府為企業搭建廣闊的舞臺,為其連結各種創新資源。南海實施三大專案,將有助於搭建全球資源彙聚的大舞臺。

李郇認為,南海目前坐擁千燈湖的資本資源、獅山的製造業集群、大瀝的商貿基礎等優勢資源,構成了南海的“創新金三角”。在這樣的創新環境下,南海政府要推進三大專案,需要把三者的技術能力和創新需求進行組合,以便在原有的發展基礎上進行提升。因此,三大項目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關聯。

李郇表示,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具有廣闊的前景。“從我們的調研結果來看,很多企業家對機器人的需求很旺盛,他們看到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和機器人應用的好處。”他建議政府做好產業補貼、創新專案孵化等工作,推動原有的生產習慣進行轉變。

“打造全球創客新都市,村級工業園改造是一大難題。”李郇建議區鎮政府和村社聯手進行利益的重新組合和分配,啟動村級工業園改造的活力。同時,通過打造改造示範區、引導產業騰籠換鳥等方式推動村級工業園升級。他同時指出,做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需要產生新的需求和新的路徑,並按照新經濟產品的銷售方法來推動產品走向世界。

文/佛山日報記者李靜、毛蕾、見習記者丘媚

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

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引進在全球有整合資源能力的人才、專案和企業,加快先進製造產業的集聚,提升產業發展水準。

優越的區位條件和雄厚的產業根基,為南海大膽謀劃融入全球知識體系帶來更多“創意空間”。

經過前期的密集調研和座談會集思廣益,2016年6月,黃志豪拋出“品牌南海”戰略構想,在“品牌南海”戰略框架下,針對區域發展訴求和比較優勢,全球創客新都市、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等創新項目應運而生。9月,“品牌南海”戰略寫入南海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以“傳承品質,成就品牌”為主線,南海全面開啟創新發展新征程。

連祭三劍“品牌創意”落地

謀定而動,連祭三劍。2016年10月到今年2月,南海在半年時間內,把工程浩大的創新專案從“紙上”一一落地為現實。

在黃志豪的構想中,“品質南海”向“品牌南海”跨越,要建設“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全球創客新都市”,產業方面要建成“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還要依託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樞紐型網路城市優勢,借力珠三角全球製造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建“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整合全球資源、走向全球市場。

“從最初提出想法到方案的出臺,經歷了比較辛苦的過程。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的醞釀會議就開了數十次。”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發改)常務副局長磐石表示,儘管外界看來三大專案在品牌南海的背景下快速萌芽,但是內部卻經過了反復調研和推敲研究。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域,南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200多家,但是從村級工業園中起步的民營企業卻大多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困境。不斷上漲的用工成本、缺少創新元素、生產效率低等問題讓企業競爭乏力。“傳統產業怎麼提升?最主要的路徑要靠智慧製造,靠機器人。”何焯輝表示,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重在“集成”,首先要解決企業應用的問題。

除了製造業產業的問題外,製造業產品也面臨著市場推廣滯後等問題。南海很多優秀製造企業,有自主研發技術,產品品質也非常過硬,但由於銷路受限,在出口時經常為國外知名產品貼牌。“自營出口會比代理出口利潤提高3倍,有了自主品牌的銷售市場後企業也有了話語權。”利升光電董事長王清平表示。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的建設正是南海針對市場“祭劍”。

製造業的發展需要土地空間、創新資源支撐。城市最容易發展的是帶狀走向的“路邊經濟”,遠離大路的村級工業園佔據大量的空間,但產出較低。全球創客新都市的建設,將承擔著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時代重任。

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目標明確,看到製造“生產端”轉型升級需求,抓住“集成”二字,希望以應用為目的打造機器人產業全鏈條。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來源於“採購中心”的想法,關注產品“銷售端”,注重以現代服務業的集聚拓寬產品銷路,重塑商貿氛圍,打響產品品牌。而全球創客新都市則更具統領性,立足城市和人才的關係,希望內造“城產人文”的綜合系統工程,吸引全球創客、創新資源的集聚,並承托國家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和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的發展。

因此,三大專案並非線條關係,而是以全球創客新都市為統領性專案,以機器人集成服務和全球供應鏈為突破點,打造綜合性的“品牌南海”落地體系。

作為統領性項目,全球創客新都市推進城市空間整理和創新人才的集聚,開展了“三舊”改造、村級工業園升級,建設創客空間等,以新空間載體支撐產業創新。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與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構成了產品從製造到銷售的生態網,同時也將打造智慧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的新經濟增長點。

從城市佈局來看,全球創客新都市的啟動區在桂城,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核心區在大瀝,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集聚的資源在獅山。三大專案的核心區與區域發展重點重合,讓城市有著明確的功能分區和整體性規劃,有利於不同類型的創客集聚。

“這種建設理念也可以看出,上述項目對品牌南海的支撐不是概念性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地。”磐石說。城市空間綜合環境的打造提供了創新資源集聚和產業發展的“土壤”,在此基礎上完善製造產業生產流程的再造、品牌產品的推廣銷售,實現製造業城市核心的升級。推進三大項目,正是南海“城市品牌”“產業品牌”的全面落地。

縱深突圍考驗“南海功夫”

作為志在全球的品牌先行軍,今年是南海品牌從創意走向全面落實的第一年,面對複雜國際局勢和區域競爭新格局,品牌戰略如何閃耀全球,考驗南海功夫。

南海打造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發展目標之一是建成全國最大的國產機器人應用示範中心。但在本地近4萬家工業企業裡,機器人研發和應用企業都堪稱小眾,目標與現實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廣東的企業家很現實,就算機器人系統的性能再好,一旦投入產出比超過預算,他們就不願再接納。”新鵬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磊一語道破,高成本是南海本土企業對機器人敬謝不敏的原因之一。即使有企業勇於投入和創新,ABB、庫卡、安川等國外機器人產品也比國產機器人更具競爭力。

如果說機器人項目的攻關難題一定程度上源自國內外技術的競逐,那麼全球創客新都市的發展瓶頸,則更多是新城市配套與舊土地空間之間的“對壘”。南海要建設“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城市新空間,離不開土地資源的支撐。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腳步加速,南海整體土地開發強度超過50%,土地資源緊缺對城市發展的掣肘不言而喻。“南海有685個村級工業園,涵蓋了14萬畝土地,在南海土地開發強度相對較高和國家嚴控珠三角新增建設用地的情況下,南海建設新都市只能向存量要空間。”麥紹強把發展空間寄望於村級工業園和“三舊”的蝶變,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某些慣性思維根深蒂固,不能朝夕解決,向“舊土地”要“新空間”絕非易事。

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開全省甚至全國政府引領跨界創新的先河,但正因為“吃螃蟹”之舉,前路無任何經驗可借鑒。雖然啟建時已搭建了一攬子平臺,彙聚了大量國際創新資源,但要使其真正為本地企業“造船出海”,仍需提升創新資源與本地產業的粘性。“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項目,南海的確有商貿優勢,但要在全球成為一個重要的商貿節點並不容易,還要解決現代服務業集聚和產品增值的問題。”磐石坦言。

“品牌南海”已經成為南海未來幾年全面發展的主引擎,各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探索已向縱深推進。

3月7日,南海同時發佈《南海區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南海區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兩大政策,計畫在3年內投入2億元,全鏈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以財政投入為杠杆,南海計畫到“十三五”末帶動全區機器人應用累計達到2萬台。

“除了釋放政策紅利外,我們還會與哈工大、浙大等高校合作,打造更多類似廣工大的公共應用平臺。另外,我們也引導研究機構和職業學校打造了若干個機器人應用人才培訓平臺。”何焯輝透露,南海將在3到5年內在陶瓷等細分領域內培育集成商小冠軍,通過示範效應提升南海企業對國產機器人的信心。

與機器人扶持辦法同日出臺的《南海區加快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和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的補充意見》,把村級工業園改造專項基金從2億元加碼至5億元,並進一步放寬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獎補範圍,降低獲獎門檻,最大限度激發基層村居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熱情。麥紹強表示,南海將會結合村級工業園改造政策,深入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先租後讓以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的方式方法。

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專案也在加速推進中。磐石認為,南海要把本土產品和企業推向世界,其中一個途徑就是立足南海的優勢產業建立全球採購目的地,“例如鋁型材在全省和全市都是龍頭產業,通過線上和線下管道把國內的鋁型材優勢企業聚集,或許將在單品行業產業內形成全球採購目的地,最後圍繞它的衍生服務也會因應而生。”接下來,南海還將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發展和製造業密切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並搭建更多像全球南海會館合作聯盟一樣的平臺,為企業連結更多採購資源和合作機會,引領南海企業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三大專案推進圖

全球創客新都市

目標:打造全球創客工作、生活、休閒於一體的集聚區;全國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全國“金科產”和“互聯網+”融合示範區;全國智慧製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嶺南現代文創產業先行區。

進程:2017年2月28日啟動。發佈四大重點專案;簽約落地9大項目;揭牌廣東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孵化器、6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成立珠三角灣區國際創新聯盟。

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

目標:以自主創新、金融創新、應用創新三個方向,建設全國自主創新機器人中心、全國機器人產業集聚中心、全國機器人應用示範中心。

進程:2016年10月20日啟動,10個與機器人產業發展相關的具體項目簽約落地;11月,珠西裝備製造按揭中心在佛高區揭牌。

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

目標:分三個階段,到2020年初步建設成為全球知名的產品採購、商貿、工業設計、技術合作、企業並購、金融創新等跨界創新中心,打造全省“一帶一路”的一號工程。

進程:2016年12月8日啟動,獲頒“國際合作中心”和“中國商貿流通示範區”兩塊牌子;一系列覆蓋經貿、文化、金融等領域的“一帶一路”合作意向專案簽約落戶;國內外18家知名企業宣佈共建全球產品跨界創新生態聯盟;與全球50多家南海海外僑社(會館)宣佈成立全球南海會館合作發展聯盟;七家南海民企發佈跨界創新計畫。

專家觀點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院長李郇:

坐擁“創新金三角” “品牌南海”前景可期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院長李郇認為,南海是傳統製造業集群地,隨著製造業進入爬坡換擋的階段,城市要謀求新一輪發展必須做好創新驅動。“創新驅動需要技術、資本、產業內容、產業功能和跨界貿易等多方位的共同驅動,單純的任一驅動都無法推動創新和產業之間產生必然聯繫。”

當前南海正圍繞“傳承品質,成就品牌”的工作主線,全領域打造品牌南海。對此,李郇提出,品牌是品質的保障,品質南海到品牌南海是一個提升過程,品質和品牌都需要落實到產品,進而走向世界。要實現這一效果,需要政府為企業搭建廣闊的舞臺,為其連結各種創新資源。南海實施三大專案,將有助於搭建全球資源彙聚的大舞臺。

李郇認為,南海目前坐擁千燈湖的資本資源、獅山的製造業集群、大瀝的商貿基礎等優勢資源,構成了南海的“創新金三角”。在這樣的創新環境下,南海政府要推進三大專案,需要把三者的技術能力和創新需求進行組合,以便在原有的發展基礎上進行提升。因此,三大項目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關聯。

李郇表示,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具有廣闊的前景。“從我們的調研結果來看,很多企業家對機器人的需求很旺盛,他們看到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和機器人應用的好處。”他建議政府做好產業補貼、創新專案孵化等工作,推動原有的生產習慣進行轉變。

“打造全球創客新都市,村級工業園改造是一大難題。”李郇建議區鎮政府和村社聯手進行利益的重新組合和分配,啟動村級工業園改造的活力。同時,通過打造改造示範區、引導產業騰籠換鳥等方式推動村級工業園升級。他同時指出,做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需要產生新的需求和新的路徑,並按照新經濟產品的銷售方法來推動產品走向世界。

文/佛山日報記者李靜、毛蕾、見習記者丘媚

圖/佛山日報記者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