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海“兩會”今日開幕 本土人才培養問題受到關注

南海“兩會”今日開幕,會期從20日至22日,共持續兩天半。

南海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今日召開,大會即席發言環節將邀請區直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回答委員提問。

為期一天半的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議程包括:聽取和審議區十三屆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列席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聽取和討論區政府工作報告;政協委員大會發言;選舉區十三屆政協常委委員;審議通過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決議。

區政協有關負責人介紹,

大會即席發言環節,將邀請區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回答委員提問。針對以往一些提案“久拖不決”的情況,今年政協將加大提案督辦力度,採取重點提案督辦掛鉤組,推動公開提案辦理結果。

對這次“兩會”,政協委員們都是有備而來的。來自醫衛界別的政協委員古偉光建議加強全區醫療衛生資訊系統的聯網建設、醫保政策宣傳等;來自法律界別的政協常委梁虹希望政府更多地購買社會法律服務,

提升南海區法制建設整體水準;來自城建資源環境委的張夢陽建議繼續提升村級工業園改造,同時要清醒認識房地產迅猛發展對製造業、產業用地和招商引資的“剪刀差”作用。

南海的教育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也是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南海區政協常委、南海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傅會平建議:“隨著南海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協調教育和經濟同步發展,

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建議南海在開發房地產項目的同時要加大教育公共設施的配套。”

一直在教育一線的南海區政協常委、南海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督學、民建南海總支主委章飛月對傅會平的建言深有同感。她建議,新建社區時要同步規劃中、小學等教育設施,有關部門也要有具體的規劃指引。

南海區政協常委、廣東新安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民建南海總支副主委梁錫鈞則對南海資訊化發展有話說。

他表示,從中央到地方一直都強調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南海提出打造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都離不開借力互聯網。“建議南海要研究為企業互聯網+創新指明方向,出臺進一步扶持政策,讓互聯網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文藝事業方面,南海區政協委員、區文聯主席吳彪華認為,從中央到省市都非常重視文藝事業的發展,

建議南海在重視科技、產業人才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大力度重視與扶持文藝人才隊伍的建設。

今年南海“兩會”,代表委員聚焦哪些民生話題?

■人才

重視本土人才培養避免“空心化”

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區,南海區的中小民營企業數目眾多,產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成為了許多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區政協委員、廣東景興健康護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鄧景衡認為,南海有許多有實力的企業,但是大多數企業更側重於“埋頭苦幹”,形成品牌化發展的企業並不多。“企業應該是在充分掌握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前提上,打造具有企業‘價值觀’的特色產品。否則,如果所有產品都是一樣的話,競爭力自然就變弱了。”

人才從來都是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區政協委員、廣東軟通動力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靜認為要借助智慧城市的發展,實現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線上,圍繞業務孵化人才,通過搭建平臺聚集專業的IT技術人才,通過共用模式,提供分包、眾包的服務;線下,積極打造實體的眾創空間,聚集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創客等多方人才資源,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輔導,提高其專業素質和能力。

南海一向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問題。圖為南海組織高校學生參觀廣東金融高新區。(資料圖片)

作為南海大瀝人,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執行總監黎建明更加關注本土人才的培養。“要考慮本地農民賣地拿錢後的可持續教育和就業促進,避免本土人才空心化。”黎建明說,現在南海區對人才的引入力度很大,本地人要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中,“一旦產業定位有變化,從外地引入的人才可能流失,如果本地人承接不上,可能會導致整個南海的人才空心化。”黎建明說。

■教育

加強對民間特殊教育組織的扶持

教育均衡發展與教師待遇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區人大代表、華附南海實驗高中副校長劉曄表示,由於公辦初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夠,難以吸引和留住外界人才,與民辦初中拉開了差距。他希望,教育等相關部門可以加強檢查和引領,讓公辦初中的教學理念能有所提升。

區政協常委、南海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傅會平希望,南海高等教育有新的起步,對於南海引進來的幾所高校,應當考慮如何融入到南海的產業發展,盡可能為南海服務。

區政協委員、南海區星兒特殊教育培訓中心園長溫遠霞則非常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她指出,佛山現有18家針對12歲以下自閉症兒童開展的特殊教育機構,其中民辦機構14家,占總數的77%,“民辦特殊教育機構成了中堅力量,承擔社會上大部分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重任。”而這些機構普遍存在的困境包括機構資金運作困難、從業人員收入低且流動性大等。

溫遠霞建議,加大對特殊教育民辦非企業單位扶持的力度,對目前受政府救助的在訓人員救助資金裡增加每人10%的機構管理費用,作為扶持機構運作的資金。也可以參考深圳寶安區的做法,對民辦特殊教育機構進行經費補貼、場租補貼或免費租用、設備投入補貼。同時,制定相關標準,對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扶持。

■醫療養老

加快醫療衛生系統資訊化建設

南海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南海養老服務資訊平臺。南海區養老服務業協會會長余梅芳希望,可以借助正在建設的資訊平臺加速推進標準化,進一步指導、規範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及護理院的發展。“既可以全面提升南海養老服務的水準,又可以重點改進老人的轉診工作。”

另外,余梅芳還指出,廣州去年主動向國家申請成為老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重點解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單純的社保收入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料理需要,希望佛山也能積極爭取國家支援,屆時,全市五區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感將會大大提高。”她說,根據人社部公佈的方案,老人的護理費用以後至少報銷七成,而各地的報銷比例還可以更高。

醫療與養老服務一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區政協委員、南海區人民醫院腫瘤科二區主任古偉光建議,加快醫療衛生系統資訊化建設,打破單一醫院資訊孤島,建議由區政府統籌區內各大醫院的網路化、資訊化方面的資源,這樣有助於醫療衛生系統內部管理、大資料分析、分級診療、遠端醫療等。

■環保

部門合作簡化流程精准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南海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分局相關負責人舒陽作為一名環境執法人員,對於目前的環境執法情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部分長期反復、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其根源往往是早期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舒陽建議,國土、規劃、招商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源頭控制,通過不斷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在環保執法方面,舒陽提出,環保執法措施的落實還需要各部門加強合作。“大量無牌無證小微企業一直是南海環保執法的難點,很容易死灰復燃。”他說,因此需要各部門加強合作,簡化相關流程,讓違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懲罰,確保對企業的處理措施及時執行到位,提高執法威懾力。

在環保服務方面,區政協委員、佛山市南海禪昌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越甯建議,環保部門可降低環保服務企業的門檻,通過行業商協會整合,擴大環保服務企業規模,更好地為區內上萬家企業提供環保服務。

來源丨珠江時報

南海有許多有實力的企業,但是大多數企業更側重於“埋頭苦幹”,形成品牌化發展的企業並不多。“企業應該是在充分掌握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前提上,打造具有企業‘價值觀’的特色產品。否則,如果所有產品都是一樣的話,競爭力自然就變弱了。”

人才從來都是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區政協委員、廣東軟通動力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靜認為要借助智慧城市的發展,實現產業發展和人才集聚。線上,圍繞業務孵化人才,通過搭建平臺聚集專業的IT技術人才,通過共用模式,提供分包、眾包的服務;線下,積極打造實體的眾創空間,聚集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創客等多方人才資源,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輔導,提高其專業素質和能力。

南海一向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問題。圖為南海組織高校學生參觀廣東金融高新區。(資料圖片)

作為南海大瀝人,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執行總監黎建明更加關注本土人才的培養。“要考慮本地農民賣地拿錢後的可持續教育和就業促進,避免本土人才空心化。”黎建明說,現在南海區對人才的引入力度很大,本地人要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中,“一旦產業定位有變化,從外地引入的人才可能流失,如果本地人承接不上,可能會導致整個南海的人才空心化。”黎建明說。

■教育

加強對民間特殊教育組織的扶持

教育均衡發展與教師待遇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區人大代表、華附南海實驗高中副校長劉曄表示,由於公辦初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夠,難以吸引和留住外界人才,與民辦初中拉開了差距。他希望,教育等相關部門可以加強檢查和引領,讓公辦初中的教學理念能有所提升。

區政協常委、南海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傅會平希望,南海高等教育有新的起步,對於南海引進來的幾所高校,應當考慮如何融入到南海的產業發展,盡可能為南海服務。

區政協委員、南海區星兒特殊教育培訓中心園長溫遠霞則非常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她指出,佛山現有18家針對12歲以下自閉症兒童開展的特殊教育機構,其中民辦機構14家,占總數的77%,“民辦特殊教育機構成了中堅力量,承擔社會上大部分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重任。”而這些機構普遍存在的困境包括機構資金運作困難、從業人員收入低且流動性大等。

溫遠霞建議,加大對特殊教育民辦非企業單位扶持的力度,對目前受政府救助的在訓人員救助資金裡增加每人10%的機構管理費用,作為扶持機構運作的資金。也可以參考深圳寶安區的做法,對民辦特殊教育機構進行經費補貼、場租補貼或免費租用、設備投入補貼。同時,制定相關標準,對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扶持。

■醫療養老

加快醫療衛生系統資訊化建設

南海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南海養老服務資訊平臺。南海區養老服務業協會會長余梅芳希望,可以借助正在建設的資訊平臺加速推進標準化,進一步指導、規範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及護理院的發展。“既可以全面提升南海養老服務的水準,又可以重點改進老人的轉診工作。”

另外,余梅芳還指出,廣州去年主動向國家申請成為老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重點解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單純的社保收入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料理需要,希望佛山也能積極爭取國家支援,屆時,全市五區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感將會大大提高。”她說,根據人社部公佈的方案,老人的護理費用以後至少報銷七成,而各地的報銷比例還可以更高。

醫療與養老服務一樣,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區政協委員、南海區人民醫院腫瘤科二區主任古偉光建議,加快醫療衛生系統資訊化建設,打破單一醫院資訊孤島,建議由區政府統籌區內各大醫院的網路化、資訊化方面的資源,這樣有助於醫療衛生系統內部管理、大資料分析、分級診療、遠端醫療等。

■環保

部門合作簡化流程精准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南海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分局相關負責人舒陽作為一名環境執法人員,對於目前的環境執法情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部分長期反復、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其根源往往是早期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舒陽建議,國土、規劃、招商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源頭控制,通過不斷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在環保執法方面,舒陽提出,環保執法措施的落實還需要各部門加強合作。“大量無牌無證小微企業一直是南海環保執法的難點,很容易死灰復燃。”他說,因此需要各部門加強合作,簡化相關流程,讓違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懲罰,確保對企業的處理措施及時執行到位,提高執法威懾力。

在環保服務方面,區政協委員、佛山市南海禪昌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越甯建議,環保部門可降低環保服務企業的門檻,通過行業商協會整合,擴大環保服務企業規模,更好地為區內上萬家企業提供環保服務。

來源丨珠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