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3萬億“解禁潮”來襲,到底有多可怕?這些股要小心

根據深交所早前公佈的《2016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

投資者認為2017年股市可能面臨首要的風險是“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解禁將進入高峰期”。

據統計,2017年合計解禁市值為29464.29億元,

同比增加25.74%。其中,6月份解禁規模1418億元,算是去年最低的水準。

解禁到底是什麼?有這麼可怕嗎?

“解禁”指的是允許上市流通。

舉個例子:

你有幸拿到了很多限量版LV包,心想如果轉手一出,這可得賺不少錢呢。哎,不好意思,根據相關規定你得持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

不能買賣。不過等期限一到,你就可以交易了。

限售股不是你想賣就能賣,到了一定時間才能賣。

解禁有什麼影響?

解禁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但是肯定會給投資者的心理造成衝擊,給弱勢的市場行情和市場流動性帶來一定的壓制。

有的個股在解禁日之後出現放量下跌。比如今年5月份,有一家上市公司就迎來9.8億股限售股解禁,解禁比例達44.77%。5月11日開始,

就開始一字跌停。截至6月1日收盤,累計跌幅55%!

解禁真的那麼恐怖嗎?

上述個股的表現只是個案。其實解禁只是一個時間視窗,意義就是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可以交易了!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當日拋售。

更何況現在證監會出臺了“減持新規”,具體規則包括——

股東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任意90日內不能超過股份總數的1%;

股東在任意90日內的大宗交易不能超過股份總數的2%,受讓方6個月內不能賣出;

……

從政策效果來評估的話,此舉有望大幅減少一定時期內解禁、減持對股價和市場流動性的集中衝擊。

雖然解禁並不意味著股價下跌,但潛在風險也不可不防,尤其是那些沒有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

6月解禁TOP10(按占總股本比例)

總體而言,解禁並不意味著減持,何況現在減持也受到了約束。因此,未來解禁潮對市場的影響更多集中在心理層面。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一些投資者認為“定向增發解禁將進入高峰期”是今年股市的首要風險。

但是,解禁潮的來襲,還是源于過去龐大的定增再融資以及IPO擴容,

這意味著現在的市場要為過去的放縱買單。另外,從長遠來看,減持新規雖然抑制了大股東減持的節奏和規模,但不能消除他們減持的意願和衝動。減持也成了一件細水長流的事情。投資者對於解禁、減持的擔憂恐怕也會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