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得了冠心病,為什麼血脂正常了還需要服用降脂藥?看完你就懂了!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頸肩腰腿痛(週六)、運動損傷及其他(周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41講】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

目前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數超過所有的腫瘤死亡人數的總和,可以說冠心病已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冠心病是多種危險因素所致的終身疾病,一旦發生伴隨人的一生,若不及時治療,將隨時可能出現心肌梗死和猝死等嚴重事件及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已經發生冠心病的患者需要採取各種措施來改善症狀、防止病情的進展、阻止病情的惡化或復發、改善預後,
其中包括應用降脂藥物。不過常常有患者認為他們化驗單上的血脂並不高,就拒絕服藥或自行減藥停藥。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下面這個3個事實你要知。

一、目前血脂檢測專案的參考值是為正常人制定的,而非為心血管病人制定的

在血脂的檢測項目中,基本的檢測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甘油三酯(TG)等。在這些血脂檢測項目中,LDL-C是“壞”膽固醇,如果過高,則冠心病危險性會增加,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基本因素;HDL-C是“好”膽固醇,對動脈粥樣硬化有預防作用,如果過低,則冠心病危險性也會增加。

但目前所有醫院關於血脂檢測專案的參考值都是按正常人的標準制定的,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正常參考區間為2.7~3.12mmol/L(105mg/dL~120mg/dL),而檢驗報告通常只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於正常值的範圍的標示出來,但是冠心病患者血脂要求達到的水準要比普通人的正常值低很多。在2007年我國頒佈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指南》中建議,在心血管疾病極高危患者中,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準應降至<70mg/dL,或者無法達到目標LDL-C時,應降低超過50%。因此,冠心病患者不能因為血脂檢測化驗單上已經沒有向上的箭頭了,就認為自己的血脂已經正常了,從而自行停用降脂藥。另外,有些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準未超過正常標準,則更容易被患者所忽視。

二、冠心病的發病機制決定了降脂治療原則上是長期的,應與降壓降糖治療一樣伴隨終生

儘管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症、吸煙等,但本質是由於血脂增高、血管壁損傷等導致冠狀動脈壁脂質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基礎上形成血栓,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總的來說冠心病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加劇,讓給心臟自己供血的冠狀動脈內壁長出粥樣硬化斑塊,從而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引起的。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公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基本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進展的核心。所有的臨床試驗都顯示在膽固醇不同水準的冠心病患者中,降膽固醇治療可使各種冠心病的相關事件發生率明顯減少。但截止目前,降脂治療還沒有明確的期限終點,若是停藥,則被藥物抑制的異常血脂將會恢復到服藥前水準,之前因服用藥物而停滯的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也會隨血脂水準的升高又加速發展,更嚴重的是在此後一段時間,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反而會顯著上升。因此,降脂治療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是現階段最有效的延緩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措施,且應長期維持用藥,每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血脂,除非發現不良反應或血脂太低,一般不應停藥或減量。

三、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服用他汀類降脂藥除了單純的降脂外,更多是為了延緩動脈粥樣斑塊的進展、穩定斑塊以及抗炎,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的目的

冠狀動脈血管壁上附著的粥樣斑塊有的容易破裂,有的不容易破裂。前者叫不穩定斑塊;後者叫穩定斑塊。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通過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誘導血管壁中的巨噬細胞吞噬,且一併死亡,造成炎症反應,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核心。隨著血液中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不斷進入血管壁,斑塊局部體積持續增大,炎症越來越重,形成不穩定斑塊,就像“皮薄大餡”的餃子一樣,很容易破裂。一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則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而臨床藥物試驗顯示:他汀類藥物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作用強,療效確切,是已知最有效的降低“壞”膽固醇的藥物;服用他汀類藥物後,“壞”膽固醇降低幅度越大;服用時間越長,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危險事件的發生就越少;服用他汀類藥物可以減少嚴重的冠心病患者人數,使得大約19%~37%的病人可不必為病情嚴重而接受手術治療。最重要的是他汀類藥物除了能有效降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還能延緩斑塊的進展、穩定斑塊和抗炎等調脂以外的作用,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的目的。因此,所有的冠心病患者,無論其血脂水準如何,均應適當服用他汀類藥物,並在心血管內醫科生的指導下根據目標LDL-C水準調整劑量。

綜合上述,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降脂治療尤為重要,應與降壓降糖治療一樣伴隨終生。當然,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藥物,服用何種降脂藥物,服用多大的劑量,都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不能自行購買服用。

喜歡的記得關注、點贊,謝謝。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冠心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這4條關於它的知識你要知道!》

2、《冠心病與心絞痛、心肌梗死到底有什麼關係?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參考文獻:1、《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p227~256;2、許靜;《冠心病二級預防——重視調脂治療》;3、柳東田;《“血脂正常”的冠心病病人為什麼還應用他汀類調脂藥?》4、梁春;《降脂治療達標後是否需要終生維持?》(ps:資料來源於365醫學網,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總的來說冠心病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加劇,讓給心臟自己供血的冠狀動脈內壁長出粥樣硬化斑塊,從而造成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阻塞,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引起的。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公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基本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進展的核心。所有的臨床試驗都顯示在膽固醇不同水準的冠心病患者中,降膽固醇治療可使各種冠心病的相關事件發生率明顯減少。但截止目前,降脂治療還沒有明確的期限終點,若是停藥,則被藥物抑制的異常血脂將會恢復到服藥前水準,之前因服用藥物而停滯的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也會隨血脂水準的升高又加速發展,更嚴重的是在此後一段時間,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反而會顯著上升。因此,降脂治療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是現階段最有效的延緩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措施,且應長期維持用藥,每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血脂,除非發現不良反應或血脂太低,一般不應停藥或減量。

三、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服用他汀類降脂藥除了單純的降脂外,更多是為了延緩動脈粥樣斑塊的進展、穩定斑塊以及抗炎,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的目的

冠狀動脈血管壁上附著的粥樣斑塊有的容易破裂,有的不容易破裂。前者叫不穩定斑塊;後者叫穩定斑塊。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通過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誘導血管壁中的巨噬細胞吞噬,且一併死亡,造成炎症反應,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核心。隨著血液中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不斷進入血管壁,斑塊局部體積持續增大,炎症越來越重,形成不穩定斑塊,就像“皮薄大餡”的餃子一樣,很容易破裂。一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則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的發生。而臨床藥物試驗顯示:他汀類藥物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作用強,療效確切,是已知最有效的降低“壞”膽固醇的藥物;服用他汀類藥物後,“壞”膽固醇降低幅度越大;服用時間越長,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危險事件的發生就越少;服用他汀類藥物可以減少嚴重的冠心病患者人數,使得大約19%~37%的病人可不必為病情嚴重而接受手術治療。最重要的是他汀類藥物除了能有效降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還能延緩斑塊的進展、穩定斑塊和抗炎等調脂以外的作用,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的目的。因此,所有的冠心病患者,無論其血脂水準如何,均應適當服用他汀類藥物,並在心血管內醫科生的指導下根據目標LDL-C水準調整劑量。

綜合上述,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降脂治療尤為重要,應與降壓降糖治療一樣伴隨終生。當然,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藥物,服用何種降脂藥物,服用多大的劑量,都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不能自行購買服用。

喜歡的記得關注、點贊,謝謝。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冠心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這4條關於它的知識你要知道!》

2、《冠心病與心絞痛、心肌梗死到底有什麼關係?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參考文獻:1、《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p227~256;2、許靜;《冠心病二級預防——重視調脂治療》;3、柳東田;《“血脂正常”的冠心病病人為什麼還應用他汀類調脂藥?》4、梁春;《降脂治療達標後是否需要終生維持?》(ps:資料來源於365醫學網,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