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7大宏觀經濟指標概覽!解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涵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至今,

中國經濟一直穩處世界第二地位,並保持中高速增長,按此趨勢,中國有望在未來10-2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當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資料上如何表現呢?以下就通過7個最具代表性的宏觀經濟指標,為讀者解讀全球第二的內涵!

1.人口

2016年,中國人口13.8億,其中城鎮7.9億,農村5.9億,城鎮人口占比約58%。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18.8%,世界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約13億,第三名的美國3.2億。

中國人口總量雖然常年保持NO.1,但也出現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低等特點,而多年來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快於中國,很快會超過中國成為第一。

2.國內生產總值(GDP)

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達到74.4萬億元(約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7%。中國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二,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2016年,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GDP總量為18.04萬億美元,約為中國的1.6倍,但從增速看,美國GDP增速僅為1.6%,

不及中國的四分之一,按這一趨勢,中國經濟總量有望能在10~20年後超越美國,成為新的世界老大!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體量約占全球經濟15%,而美國約占24%。

3.消費

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億元,同比增長10.4%。我國經濟結構持續改善,消費、投資、出口拉動經濟三駕馬車的動力發生變化,消費增長占經濟增長的比重越來越大。

4.投資

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9.7萬億元,同比增速8.1%。

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我國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下,投資的內生動力已出現企穩態勢,投資結構繼續優化,積極因素正在累加。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2016年中國對外國的直接投資突破萬億大關,較去年飆升40%,達到189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5.國際貿易(進出口):

2016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3.7億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出口總值為2.1億美元,下降7.7%;2016年中國進口總值為1.6億美元,

下降5.5%;進出口差額為0.5億美元。在歐元區經濟疲軟,特朗普新政策等背景下,我國外貿形勢持續面臨挑戰,外需不振只能靠內需彌補,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或將進一步調整。

6.貨幣供應總量(M2):

當前,我國的貨幣供應總量(M2)約為160萬億元(約2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同期,美國的貨幣供應總量13.4萬億。中國經濟體量只占美國6成多,而貨幣總量確是美國1.7倍,這也是中國貨幣“超發”常被詬病的現象(過去10年,

中國貨幣供應速度保持較快區間增長,約10%~27%)。但需理解的是,我國的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特徵趨勢總體上是吻合的,中國貨幣供應的特點與我國貨幣發行制度的特殊性有密切相關(比如在強制結售匯下,外匯占款成為我國貨幣發行的主要管道)。

7.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自2006年首度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當前,我國外匯儲備3萬億,是外儲世界第二日本(1.2萬億)的約2.5倍,依然穩坐世界第一把交椅。自去年來,在人民貶值預期下,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呈下降趨勢,最近開始企穩。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從多項指標看,現已坐穩全球經濟第二把交椅。然而,當下中國經濟也處於增長放緩下行、結構轉型調整的陣痛期,各種危機與挑戰值得高度警惕。道路曲折,前途光明,隨著改革的加速深化,陳舊的體制機制的進一步破除革新,中國經濟還能繼續煥發新動能,繼續保持健康平穩向前發展。

是外儲世界第二日本(1.2萬億)的約2.5倍,依然穩坐世界第一把交椅。自去年來,在人民貶值預期下,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呈下降趨勢,最近開始企穩。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從多項指標看,現已坐穩全球經濟第二把交椅。然而,當下中國經濟也處於增長放緩下行、結構轉型調整的陣痛期,各種危機與挑戰值得高度警惕。道路曲折,前途光明,隨著改革的加速深化,陳舊的體制機制的進一步破除革新,中國經濟還能繼續煥發新動能,繼續保持健康平穩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