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5年】這兒的大爺大媽們 “迷上”了積分

老年人在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做理療

新鄉市民的敬老積分卡

河南商報記者 吳濤 文/圖

如果大媽們不跳廣場舞,那該怎麼來打理老年生活?是坐在電視前發呆,還是上公園遛鳥打牌?

在河南新鄉,這裡的大媽們可是“忙”得很,排程得像上班族:早上起來到老年大學上課“刷分”,下午預約醫養結合服務中心的理療服務,

晚上逛逛養老積分超市買點油鹽醬醋,抽空再把衣服送到養老社區的洗衣店洗洗……關鍵是有關養老生活方面的這些服務不用自己掏腰包,只用小小“積分”就行了。

現在,新鄉大媽們的問候語不是“吃了沒”,也不是“今兒上哪跳舞”,而是“今天你積了多少分”。問大媽,咋這麼熱衷積分?大媽答:有分不掏錢啊,多好!

【“刷分”】

讀書、看報、做義工……都能“賺錢”

6月2日上午,新鄉市高新區的老年大學裡熱鬧非凡,

二胡聲、合唱聲、指導老師的授課聲從教室裡傳出。這家開辦於2014年的老年大學,到目前為止共開設33門課程,涵蓋醫療保健、聲樂演唱、形體禮儀、時裝表演、瑜伽等,每天都會有數百名老人來這裡上課。

在老年大學,老人們學習各種課程不但不需要花錢,而且還能“賺錢”。為了鼓勵老人們參加活動,學校還會給來上課的老人獎勵,每上一節課可積5分,一分就相當於1元錢。

今年60歲的文香玲是這裡的“老學員”,從老年大學開辦起,她就在這裡上課。在教室的一角,放著一台類似打卡的設備,學員們只要拿著敬老積分卡在上面刷一下,考勤資訊就會記錄下來,同時,5個積分也會打到積分卡上。

在文香玲看來,刷分並不是目的,在老年大學裡可以學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讓她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

在她的積分卡中,光上課考勤一項,就積攢了2000多分,

這在眾多學員當中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一名剛在這裡學習沒多久的陳阿姨,卡上的積分只有幾百分,為了趕上大家,她一口氣報了好幾個班。

除了在老年大學上課,新鄉市各個養老社區還開設各種可以積分的活動。新鄉市老齡辦主任胡解冰介紹說,老人們只要來社區活動,無論是讀書、看報,還是跳舞、搞攝影、練書法,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此外,在社區做義工、去銀行存款、在老年學校授課,

也都能獲得積分。

【“銷分”】

在定點超市、醫院 積分可抵現金

積分多了能幹啥?胡解冰解釋說,老年人持敬老積分卡,除了理髮、洗衣等日常生活消費外,在定點超市、醫院和新鄉居家養老服務網點消費時,還可以用積分按比例抵現金。

在新鄉市一些網點,河南商報記者發現,針對老年人的積分消費相當划算。理髮僅需要花3元錢+2個積分,而洗一件比較大的窗簾,在使用積分後,老人也只需要再花8元錢即可。

不過,在眾多的服務中,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是老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與醫院不同,醫養結合服務中心不看病,只負責給老年人做康復、理療。6月2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在預約單上看到,預約的老人已經排到了6月19日。

這個中心共有30多台設備,可以進行骨質疏鬆療養、艾灸等康復調養,需要消耗的積分從15分到5600分不等。

今年59歲的張阿姨,已經在這裡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骨質疏鬆療養。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開始她在外面的機構做類似療養,一次需要花費上百元,而在這裡,一次只用80積分就可以了。

此外,位於新鄉市一社區內的積分超市,也是老人們常愛去“銷分”的地方。在這家超市里,共有570多種商品,全部可以用積分來兌換。在積分超市,一瓶一公斤裝的洗衣液,只需要5個愛心積分和2個共用積分。該超市負責人介紹說,這裡的商品可以用公益積分、愛心積分和共用積分兌換。一般老人上課所得到的積分為共用積分,去社區做公益則可以獲得公益積分,而愛心積分則大多來源於子女在銀行為老人存款積分。

【發展】

引來其他省市學習

“通過積分來撬動社會上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資源,就像是‘穿串子’一樣,讓聯盟單位找到利益共同點,這樣養老產業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實現可持續性或可扶持性發展。”胡解冰說,2014年新鄉市民政局、老齡委通過與涉及養老服務和消費的醫院、超市、銀行、通信等40家企事業單位進行磋商,從資源整合入手,打撈社會沉澱資源,以12349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託,構建了以積分為紐帶的養老服務異業聯盟。

12349平臺負責人盧世欣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平臺這幾年來沒有接到一起老人因為服務不好的投訴電話,但同時又感到壓力很大。

盧世欣解釋說,老人們打來電話,異業聯盟就近為老年人安排家政、康復護理等服務,而在這其中,政府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異業聯盟由政府出面談判,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措施,而企業則以數量求效益。”

目前,12349平臺已經儲備了42萬老人的資訊,擁有近20個管道給老人開辦敬老積分卡,累計銷分9600多萬分,並建立了104個養老服務點。而新鄉積分養老的模式,也引來了其他省市的學習。

不過,在胡解冰看來,新型積分養老還可以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下一步要擴大積分管道和銷分管道,並擴大公益積分的範圍,提倡年輕人志願服務,為未來養老儲備。”胡解冰說,積分養老的最終目的為,不為了積分而積分,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敬老的氛圍,“比如,孩子得了三好學生,也可以給爺爺奶奶積分。”

河南商報記者提出了疑問:相對于城市,農村老人面臨著不同的情況,積分養老在農村地區又該怎麼走?

對此,胡解冰解釋說,目前該模式已經在新鄉市區、新鄉縣和獲嘉縣展開,並新增居家養老網點,向縣域延伸。而在農村,要建立與農村生活相關的“銷分”管道,比如積分可以兌換化肥、種子等。“此外,還要兼顧到農村實際,分類對待,比如特困和低保老人採取贈送積分的途徑,同時鼓勵農村年輕人為老人存款積分。”

在使用積分後,老人也只需要再花8元錢即可。

不過,在眾多的服務中,醫養結合服務中心是老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與醫院不同,醫養結合服務中心不看病,只負責給老年人做康復、理療。6月2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在預約單上看到,預約的老人已經排到了6月19日。

這個中心共有30多台設備,可以進行骨質疏鬆療養、艾灸等康復調養,需要消耗的積分從15分到5600分不等。

今年59歲的張阿姨,已經在這裡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骨質疏鬆療養。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開始她在外面的機構做類似療養,一次需要花費上百元,而在這裡,一次只用80積分就可以了。

此外,位於新鄉市一社區內的積分超市,也是老人們常愛去“銷分”的地方。在這家超市里,共有570多種商品,全部可以用積分來兌換。在積分超市,一瓶一公斤裝的洗衣液,只需要5個愛心積分和2個共用積分。該超市負責人介紹說,這裡的商品可以用公益積分、愛心積分和共用積分兌換。一般老人上課所得到的積分為共用積分,去社區做公益則可以獲得公益積分,而愛心積分則大多來源於子女在銀行為老人存款積分。

【發展】

引來其他省市學習

“通過積分來撬動社會上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資源,就像是‘穿串子’一樣,讓聯盟單位找到利益共同點,這樣養老產業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實現可持續性或可扶持性發展。”胡解冰說,2014年新鄉市民政局、老齡委通過與涉及養老服務和消費的醫院、超市、銀行、通信等40家企事業單位進行磋商,從資源整合入手,打撈社會沉澱資源,以12349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依託,構建了以積分為紐帶的養老服務異業聯盟。

12349平臺負責人盧世欣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平臺這幾年來沒有接到一起老人因為服務不好的投訴電話,但同時又感到壓力很大。

盧世欣解釋說,老人們打來電話,異業聯盟就近為老年人安排家政、康復護理等服務,而在這其中,政府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異業聯盟由政府出面談判,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措施,而企業則以數量求效益。”

目前,12349平臺已經儲備了42萬老人的資訊,擁有近20個管道給老人開辦敬老積分卡,累計銷分9600多萬分,並建立了104個養老服務點。而新鄉積分養老的模式,也引來了其他省市的學習。

不過,在胡解冰看來,新型積分養老還可以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下一步要擴大積分管道和銷分管道,並擴大公益積分的範圍,提倡年輕人志願服務,為未來養老儲備。”胡解冰說,積分養老的最終目的為,不為了積分而積分,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敬老的氛圍,“比如,孩子得了三好學生,也可以給爺爺奶奶積分。”

河南商報記者提出了疑問:相對于城市,農村老人面臨著不同的情況,積分養老在農村地區又該怎麼走?

對此,胡解冰解釋說,目前該模式已經在新鄉市區、新鄉縣和獲嘉縣展開,並新增居家養老網點,向縣域延伸。而在農村,要建立與農村生活相關的“銷分”管道,比如積分可以兌換化肥、種子等。“此外,還要兼顧到農村實際,分類對待,比如特困和低保老人採取贈送積分的途徑,同時鼓勵農村年輕人為老人存款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