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民大街首次大型綜合性文物保護修繕項目正在進行中

正在修繕中的原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工人對屋頂的琉璃瓦進行拆除,損壞嚴重的將按照原比例、原有顏色進行定制。

本組攝影 孫建一 修繕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長春晚報記者 陳瓊 梁闖

潤物無聲的綿綿春雨中,位於新民大街的兩座偽滿洲國時期遺留建築——原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司法部舊址,與匆匆而過的人和車動靜分明,近百年歷史更迭所積累出的厚重與滄桑,附上了沉甸甸的民族儀式感,無言地提醒這裡曾承載著長春一段特殊而沉甸甸的歷史。

近日,記者從長春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獲悉,新民大街原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司法部舊址首次大型綜合性文物保護修繕正在進行中,

兩項工程預計7月30號竣工。

依照修舊如原貌的原則,數名建築者們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慢工細做,守護著千年傳承的古老技藝,再融入現代的元素,讓兩座舊址再次綻放原有的容顏。

歲月變遷,容顏未改。

兩座國家保護建築去年入場施工

原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是新民大街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與吉大一院、文化廣場相對,

目前作為吉林大學基礎醫學的實驗教學樓,師生們日常所做的動物實驗、解剖實驗等醫學實驗都在這裡進行。

這是由日本人石井達郎在1936年設計完成,從建築本身和歷史見證上來說,都堪稱長春偽滿建築遺跡中的典範。原偽滿洲國國務院作為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中樞機關,在東北淪陷的14年中,掌管偽滿洲國的行政事務。

原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是典型的“興亞式”風格建築,

塔式屋頂葺以煙色琉璃瓦,入口採用古典陶立克柱式,外廊與主體牆身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塔樓再用一組附壁圓柱及閘廊呼應,給人大氣莊重之感。

原偽滿洲國司法部舊址採用“T”字形平面,正中建有塔樓,頂棚上部用寶藍色琉璃瓦裝飾,主樓第一層為拱形窗,整個建築用赭石色瓷磚貼面。目前是吉林大學新民校區校部機關的行政辦公樓。

原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司法部舊址已被納入國家保護建築,

新民大街文物保護修繕專案自2015年正式啟動,經過前期反復考量、設計,2016年7月20日進入場地正式開始施工。

修舊如原貌讓建築神形功能兼具

每個歷史時期,每個歷史建築在每一次的修繕中,都是有頗多爭議的矛盾體。

目前,我國對國家保護建築的修繕的要求說法不一,沒有成型的規範和法規。新民大街文物修繕項目綜合了國家宏觀文物修繕的基本原則,在“修舊如舊”、“修舊如原貌”以及“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格、原顏色”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實際的使用功能盡最大可能地恢復原有建築的原貌,既能符合國家保護建築的修繕要求又能不改變原有的使用功能。

“長春過去是偽滿新京所在地,好多建築風格都是偽滿建築。經過有效的保護和修繕,將給大家展示一種歷史傳承。作為警示性的文化遺產,教育世人不忘國恥、牢記歷史,同時文物建築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美觀性。”長春市文廣新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欣解釋說。

不用水泥採用千年傳統工藝

一種技藝走過了千年的歷史,必然有它的優勢,不應該在我們這個時代結束。

這兩座國家級保護建築,採用的是原工藝、原材料、原規格、原顏色修繕,由於歷史久遠,很多材料無從尋找,給修繕造成了不小難度。

“對於原材料修繕,我們最看重的是帶有明顯歷史符號和文化元素的修繕。”負責此次保護修繕的吉林大學資產管理與後勤處高級工程師李紅權說,由於建築的特殊歷史時期,其構造是現代建築不具備的,看似整齊劃一的屋頂實際上是由上千種形狀相同、規格不同的琉璃瓦構建而成的,所以屋頂的修繕必須得使用傳統的原工藝做法。

除了積層、原有結構層之外,所有的結構層不含任何水泥混凝土。用什麼來代替水泥?李紅權說,他們按照傳承了千年的傳統中國古建築做法,由青灰、黃土、白灰、麻刀等材料搭配建造而成。“其強度低於水泥混凝土,但韌性高,不容易斷裂,更適用於北方一年四季溫差大的氣候。”

修復為主定制為輔力爭重現原貌

手工精製與機器製造,從細微處,從品質處,都有著建築者特有的溫度。

李紅權說,在修繕屋頂的塔樓、坡頂以及露頂位置時,都排列著有序的圖案。在圖案損壞無法修復的情況下,為了恢復建築原貌,修繕時就要根據原有的圖案定制新的。

以原偽滿洲國國務院屋脊上的“走獸”為例,“走獸”共有9個,有著嚴格的排序:龍、鳳、獅子、天馬、海馬至猴……其代表的是權利的威嚴與莊重。李紅權說,能修復的“走獸”儘量修復,實在修復不了就按照原樣開展定制。“1:1的定制,讓建築上的‘走獸’原樣重現。”

修繕建築外牆磚也是費勁了心思。截至目前,建築外牆磚已做了7次翻版,每次根據現場採樣,建築者反復分析一平方米中每一個色系的顏色變化,每塊外牆磚中有多少色塊。“外牆有一些幹掛的預製構件很難處理,我們不斷分析構件的材料屬性、顏色,直到製作出來和原牆保持一致的規格、尺寸、顏色為止,並且通過預埋件和銅絲,憑藉掛帖的特殊工藝將其固定。”李紅權說。

現實的矛盾加重修繕難度

在這些國家保護建築的修繕中,技術並不是最難的,最難之處在於原有的與現在的矛盾無法調和。

在原偽滿洲國國務院內,有3部在20世紀30年代便投入使用的電梯。在此次保護修繕中,3部電梯全部處在修繕的停止狀態,質監部門無法按照現行的電梯規範要求對其進行檢測,但是文物保護修繕又要求電梯轎廂和廳門必須保持原貌,與現行的檢測標準相違背。

李紅權為此想了很多辦法,但都無法調合兩者的矛盾。這3部電梯將何去何從?一切都是未知。

廢棄老建築物件將面向市民展出

一個歷史建築,最突出的意義不是存在,而是要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讓人們去感知。

李紅權有個想法,本次大型綜合性文物保護修繕後,他計畫在原偽滿洲國國務院大樓內建一個展示室,針對本棟建築的歷史特點,將不能繼續使用的物件,以展板、實物及修繕構件等形式,面向市民開放展出。

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修舊如舊”、“修舊如原貌”以及“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格、原顏色”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實際的使用功能盡最大可能地恢復原有建築的原貌,既能符合國家保護建築的修繕要求又能不改變原有的使用功能。

“長春過去是偽滿新京所在地,好多建築風格都是偽滿建築。經過有效的保護和修繕,將給大家展示一種歷史傳承。作為警示性的文化遺產,教育世人不忘國恥、牢記歷史,同時文物建築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美觀性。”長春市文廣新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欣解釋說。

不用水泥採用千年傳統工藝

一種技藝走過了千年的歷史,必然有它的優勢,不應該在我們這個時代結束。

這兩座國家級保護建築,採用的是原工藝、原材料、原規格、原顏色修繕,由於歷史久遠,很多材料無從尋找,給修繕造成了不小難度。

“對於原材料修繕,我們最看重的是帶有明顯歷史符號和文化元素的修繕。”負責此次保護修繕的吉林大學資產管理與後勤處高級工程師李紅權說,由於建築的特殊歷史時期,其構造是現代建築不具備的,看似整齊劃一的屋頂實際上是由上千種形狀相同、規格不同的琉璃瓦構建而成的,所以屋頂的修繕必須得使用傳統的原工藝做法。

除了積層、原有結構層之外,所有的結構層不含任何水泥混凝土。用什麼來代替水泥?李紅權說,他們按照傳承了千年的傳統中國古建築做法,由青灰、黃土、白灰、麻刀等材料搭配建造而成。“其強度低於水泥混凝土,但韌性高,不容易斷裂,更適用於北方一年四季溫差大的氣候。”

修復為主定制為輔力爭重現原貌

手工精製與機器製造,從細微處,從品質處,都有著建築者特有的溫度。

李紅權說,在修繕屋頂的塔樓、坡頂以及露頂位置時,都排列著有序的圖案。在圖案損壞無法修復的情況下,為了恢復建築原貌,修繕時就要根據原有的圖案定制新的。

以原偽滿洲國國務院屋脊上的“走獸”為例,“走獸”共有9個,有著嚴格的排序:龍、鳳、獅子、天馬、海馬至猴……其代表的是權利的威嚴與莊重。李紅權說,能修復的“走獸”儘量修復,實在修復不了就按照原樣開展定制。“1:1的定制,讓建築上的‘走獸’原樣重現。”

修繕建築外牆磚也是費勁了心思。截至目前,建築外牆磚已做了7次翻版,每次根據現場採樣,建築者反復分析一平方米中每一個色系的顏色變化,每塊外牆磚中有多少色塊。“外牆有一些幹掛的預製構件很難處理,我們不斷分析構件的材料屬性、顏色,直到製作出來和原牆保持一致的規格、尺寸、顏色為止,並且通過預埋件和銅絲,憑藉掛帖的特殊工藝將其固定。”李紅權說。

現實的矛盾加重修繕難度

在這些國家保護建築的修繕中,技術並不是最難的,最難之處在於原有的與現在的矛盾無法調和。

在原偽滿洲國國務院內,有3部在20世紀30年代便投入使用的電梯。在此次保護修繕中,3部電梯全部處在修繕的停止狀態,質監部門無法按照現行的電梯規範要求對其進行檢測,但是文物保護修繕又要求電梯轎廂和廳門必須保持原貌,與現行的檢測標準相違背。

李紅權為此想了很多辦法,但都無法調合兩者的矛盾。這3部電梯將何去何從?一切都是未知。

廢棄老建築物件將面向市民展出

一個歷史建築,最突出的意義不是存在,而是要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讓人們去感知。

李紅權有個想法,本次大型綜合性文物保護修繕後,他計畫在原偽滿洲國國務院大樓內建一個展示室,針對本棟建築的歷史特點,將不能繼續使用的物件,以展板、實物及修繕構件等形式,面向市民開放展出。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