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家做水泥的公司,是如何跨界做影視的

翻看年報可以看到,目前當代東方的主營業務仍非常倚重電視劇。2016年電視劇板塊收入8億元,占營收比重高達81.22%。2015年度,電視劇收入也占營收比重71.09%。

促其從矽酸鹽水泥企業成為電視劇大咖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收購的盟將威影視。

當時,當代東方出資11億、以12倍的超高溢價拿下盟將威,後者也做出業績承諾——2014 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盟將威經審計的稅後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1.35億元、2億元。

事實證明,當代東方的投資眼光是非常正確的。

三年多以來,當代東方為盟將威影視提供了5億元的資金進行影視劇項目運營,盟將威影視出品的電影、電視劇為當代東方貢獻了80%以上的營收,

可謂是互惠互利。

根據當代東方2016年年報,盟將威影視投資製作的《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軍師聯盟》、《熱血長安》貢獻了大部分的收入。2014、2015、2016年盟將威影視分別完成扣非淨利潤1億、1.4億、2.1億,達到業績對賭協議的要求。

就電視劇業務取得的成績,當代東方無疑是傳統企業轉型隊伍中的幸運兒,但距離其“傳媒全產業鏈跨國集團”的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對而言,

電視劇以外的業務卻薄弱很多。以電影業務為例,2016年,電影收入在營收中占比僅為6.68%,相比2015年變化不大,而綜藝節目2016年公司沒有涉及。

雖然當代東方已為它的全產業鏈發展鋪了很多條道路,但從電影、影院等業務板塊來看,無論是其自身的發展還是與業內龍頭相比都顯得過於薄弱。

而業務模式發展不均衡,戰線鋪開的越長,往往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目前,為收購永樂影視100%股權,當代東方已停牌4個多月。

年報顯示,2016年當代東方影院運營所占營收收入比重僅為4.89%,具體到子公司的業績更是慘澹。

比如華彩天地的業績就一直處於“萎靡不振”的態勢。資料顯示,2013年,華彩天地主營業務收入3474.53萬,淨利潤417.43萬;2014年,主營業務收入5229.77萬,虧損343.80萬;2015年,

主營收入6910.86萬,淨利潤42.21萬。

2016年華彩天地實現淨利潤為201.1萬元,而按照當初收購時的約定,2016年華彩天地將實現淨利潤3000萬元,如今,這一業績承諾完成度僅實現了6.7%。

另一家子公司威麗斯影院的盈利能力也十分尷尬。從2016年8月成立到2016月12月31月,4個多月時間,這家位於石家莊,

旗下擁有四家影城的影院管理公司僅實現營收1.41萬,淨利潤為虧損15.7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