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皇帝被俘獲,大臣提議遷都,一個太監當庭罵了五個字

正統十四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足夠讓整個大明震動,那便是明英宗不顧群臣反對,親率數十萬大軍匆忙出征瓦剌,最終導致“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也被瓦剌俘獲,八月十七日,

此事傳到北京,郕王朱祁鈺不知所措,於是派太監興安召集群臣來商量究竟該怎麼辦。

在商量的途中,侍講徐珵居心叵測的說道,“驗之星象,稽之歷數,天命已去,惟南遷可以紓難”,認為只有遷都南京,才能順應天命,化險為夷。

也就是說這徐珵建議朱祁鈺遷都南京,

以避鋒芒,雖然此言必定是不對的,但是朝臣們紛紛都不肯堅定的拒絕,只有於謙堅決的表示了反對。

但是這時候,一個太監卻勇敢的在朝堂之上,痛斥賣國者,此人就是興安,據《明史·宦官列傳》載,“安叱之,令扶珵出,大言曰:敢言遷者斬!”

鏗鏘有力的五個字,

簡直比於謙的怒駡還要有力,當年九月初六日,郕王即位,是為明代宗,年號景泰。鑒於興安此人廉潔且富有正義感,代宗將其倚為心腹。

後明英宗歸國,被軟禁南宮,興安也時常給英宗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後英宗復辟,開始清算代宗身邊的心腹。

唯獨興安逃過一劫,“磔景帝所用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中官坐誅者甚眾,安僅獲免”。享年七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