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和珅掌權二十年,為何乾隆駕崩後,半月時間就被嘉慶除掉呢?

近些年來,和珅的形象頻頻在戲曲舞臺上和電視劇中出現,引起廣大觀眾的興趣。由於這些都是文藝作品,難免有“戲說”和藝術加工的成分。在清朝歷史上,清高宗乾隆被認為一代英明君主,

大貪官和紳則是一個奸佞小人。和珅在乾隆一朝掌權二十年,嘉慶親政半月便以“貪鄙成性、怙勢營私、僭妄專擅”而被誅殺。歷史上的和珅究竟如何,為何乾隆駕崩後半月時間就被嘉慶除掉呢?

和珅

一年六次擢升飛黃騰達

和珅出身于一個中等武官之家,

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侍衛)踏上仕途。23歲時被授為三等侍衛,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擢為乾清門御前侍衛,兼副都統。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27歲,任戶部右侍郎,協助尚書管理全國疆土、財穀之政令;當年三月,擢軍機大臣,開始步入中樞政務;四月,兼內務府總管;八月,調任鑲黃旗副都統;十一月,充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

全家旗籍從正紅旗抬入正黃旗。和珅如此被破格重用和快速提升,在清朝官吏中是極為罕見的,可見乾隆皇帝對和珅是多麼的喜愛。

和珅從乾隆四十年至嘉慶四年的24年中,擔任軍機大臣23年;以軍機大臣兼步軍統領22年;以軍機大臣、步軍統領兼戶部尚書15年。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掌權,和珅逐漸掌握了清廷的宮廷事務、行政、財政、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大權。成為乾隆的左膀右臂,

位極人臣。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崩後,半月時間和珅就被嘉慶除掉!

到了嘉慶四年(1799年)形勢發生了變化,這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在養心殿駕崩。嘉慶帝得以真正親政。嘉慶在親政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採取斷然措施除掉了權勢遮天的和珅。

初四日,嘉慶專門發了一道上諭,譴責前方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矛頭直指後臺的和珅。當天,解除了和珅的軍機大臣之職,命其晝夜在大內守靈,不許出入。(實為軟禁在宮中)初五日,特別授意朝中大臣上疏,彈劾和珅種種不法情狀。初八日,在公佈太上皇乾隆遺詔的同時,嘉慶宣佈革除和珅的一切職務,交由刑部收監,查抄其家產。

十一日,宣佈和珅的二十大罪狀,並通報各省督撫,

命其討論定罪,也就是要他們都表個態。正月十八日,將和珅淩遲處死,後來因為公主求情,改為賜其在獄中自裁。就這樣,剛剛親政的嘉慶皇帝,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和珅這位盤踞廟堂數十年的先朝寵臣收拾掉了。

嘉慶皇帝

君權和相權之爭的政治原因,才是和珅殞命的關鍵因素!

中國的傳統的政治體制決定著兩千年來一直有君權和相權之爭,和珅權傾天下威脅到嘉慶皇帝。乾隆皇帝雖禪位於嘉慶,但乾隆並沒有放棄權力,規定凡遇軍國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親自過問,和珅也就仍然得以專權。

嘉慶元年,乾隆帝已經進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卻沒有實權。

還有就是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為無論是太監、官女或者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間諜。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就是一例。在乾隆六十九年,乾隆冊封永琰為皇太子。前一天,和珅送給永琰一柄玉如意,“以擁戴為功”。後來,嘉慶將其列為第一大罪,“洩漏機密”,以說明和珅對皇室不忠以及個性投機取巧。

影視劇 和珅

嘉慶在大喪之日立誅和珅,儘管他一再表白是“不得已之苦衷”,但其政治目的十分明顯,就是通過誅殺和珅,殺一儆百,為“肅清庶政,整飭官方”,扼制“諸務廢馳”的政治頹勢尋找契機,恢復皇權的尊嚴。嘉慶自知選擇這樣的時機殺一個重臣,必然會震撼朝野,所以嘉慶此時反復強調,“朕所為止一和珅耳,(和珅)今已伏法,諸事不究。”

嘉慶對和珅的懲治,動作迅速,乾淨利索,寬嚴適當,十分成功。不過,嘉慶對和珅的功績和才能還是肯定的。嘉慶十九年,在和珅被殺15年之後,清國史館將編修的《和珅列傳》(稿本)送呈嘉慶審閱。嘉慶見記載簡略,只記錄了和珅的一堆官階履歷,很不滿意。他朱批道:“和珅並非一無是處”,他“精明敏捷”,任職30年,還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貪鄙成性、怙勢營私、狂妄專擅、貪婪專權,才不得不將其除掉!

才是和珅殞命的關鍵因素!

中國的傳統的政治體制決定著兩千年來一直有君權和相權之爭,和珅權傾天下威脅到嘉慶皇帝。乾隆皇帝雖禪位於嘉慶,但乾隆並沒有放棄權力,規定凡遇軍國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親自過問,和珅也就仍然得以專權。

嘉慶元年,乾隆帝已經進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卻沒有實權。

還有就是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為無論是太監、官女或者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間諜。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就是一例。在乾隆六十九年,乾隆冊封永琰為皇太子。前一天,和珅送給永琰一柄玉如意,“以擁戴為功”。後來,嘉慶將其列為第一大罪,“洩漏機密”,以說明和珅對皇室不忠以及個性投機取巧。

影視劇 和珅

嘉慶在大喪之日立誅和珅,儘管他一再表白是“不得已之苦衷”,但其政治目的十分明顯,就是通過誅殺和珅,殺一儆百,為“肅清庶政,整飭官方”,扼制“諸務廢馳”的政治頹勢尋找契機,恢復皇權的尊嚴。嘉慶自知選擇這樣的時機殺一個重臣,必然會震撼朝野,所以嘉慶此時反復強調,“朕所為止一和珅耳,(和珅)今已伏法,諸事不究。”

嘉慶對和珅的懲治,動作迅速,乾淨利索,寬嚴適當,十分成功。不過,嘉慶對和珅的功績和才能還是肯定的。嘉慶十九年,在和珅被殺15年之後,清國史館將編修的《和珅列傳》(稿本)送呈嘉慶審閱。嘉慶見記載簡略,只記錄了和珅的一堆官階履歷,很不滿意。他朱批道:“和珅並非一無是處”,他“精明敏捷”,任職30年,還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貪鄙成性、怙勢營私、狂妄專擅、貪婪專權,才不得不將其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