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公積金“賬隨人走”,步子還可以更快一些

“收割機指數”繪就中國麥收新圖景

點評:“收割機指數”是“智慧農業”的代表,

後者正成為我國許多地方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下一步,要加強對“收割機指數”等相關資料的研發、保護和利用,讓農業更“智慧”,發展更高效。

公積金異地轉接平臺6月上線 實現“賬隨人走”

點評:通過平臺辦理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

為有相關需求的職工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同時確保了帳戶在異地轉移過程中的資訊準確和資金安全。既然有這麼多好處,就把步子邁得更快一些,讓更多的城市接入平臺服務職工吧。

雲南為生物物種“貧困戶”建檔立卡

點評:為生物物種“貧困戶”建檔立卡,不僅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預警了物種的生存危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保護生態環境,讓物種“貧困戶”儘早“脫貧”刻不容緩。

公園為廣場舞老人提供新場地

點評:籃球球友和廣場舞愛好者為了一塊場地而起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實不應該,

事件的癥結正在於,健身場地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難以有效滿足人們的需求。對此,社會各方應予以充分重視,城市社區的管理水準也需要提高。

幼升小銜接班部分課程達二年級水準

點評:什麼年齡的孩子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揠苗助長”的結果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超前學習對多數兒童並無好處。另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要因人而異,不可盲目跟風。